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它們或許會成為你的年度之書

它們或許會成為你的年度之書

哼哼,奧胖大佬鎮文

在看了那麼多新年書單後,你是否感到了疲憊?快醒醒!後浪電影才剛開始呢!

作為後浪系最後一位發書單的,浪影就簡單說兩句……

2017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雖然每年都這麼開頭:

《三十年細說從頭》、《石揮談藝錄》在17年初相愛相殺。不僅因為這兩本書在爭奪封面誰最好看,更因為在《三十年細說從頭》里,李翰祥隔書diss了一把石揮,以至於我們在擺攤的時候,都會善意地把這兩本書放在一起。

《與奧遜·威爾斯共進午餐》則是在7、8月份獨領風騷。一張大嘴,讓法國新浪潮大師夏布羅爾的拍片經驗寶典《如何拍電影》都失色不少(其實是同期宣傳資源吃緊…

一直以來,我組暢銷書,除了的《認識電影》之外,還有各類劇作書,《創造難忘的人物》以及《編劇有章法》銷量喜人。感謝這幾本書和隔壁「賣口紅」的藝飯、「賣模型」的後浪漫、「賣裝幀」的後浪文學,「賣快樂」的童書以及幫我們賺錢的經管,浪影小哥的年終獎都是靠各位給塞進腰包里的!

而在金馬月,兩本華語之光閃耀了起來--《綉春刀》電影系列動作導演桑林所著的《電影動作設計》,和梅峰導演所著的《不成問題的問題:從老舍小說到梅峰電影》。它們分別在今年和去年的金馬收穫了大獎。

年底收官,《演技六講》 、《希望為電影》也保持著不俗的競爭力。

好了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

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年度霸權居然是《楊占家電影美術設計作品集》!這本書直接創造了後浪電影學院微博的轉發紀錄啊!

在經歷了這一年的跌宕起伏後,2018年,後浪電影學院重點新書趁熱來了。浪影看了之後的感覺是,大導演、大片、毒舌影評人,你們一個都跑不了。

01

《我每天只工作3小時:押井守的角色學》

曾穿著球鞋走過戛納紅毯的押井守,執筆述說從電影中學來的工作生存之道。無論你是何等職位、哪個角色,看了此書,你都會相信,機會可以翻轉,命運可以修整,姿態必須有型,並且要與自己一決勝負(熱血了!)

代表作品:《福星小子》《DALLOS》《機動警察》《攻殼機動隊》《空中殺手》

押井守來了,浪影期待的一本,雖然它是一本職場摸魚聖經,但畢竟產自押井守。在翻看稿子的時候,發過這麼一段:

宮崎駿、高畑勛在動畫世界可說是絕對的君主、暴君、獨裁者。但我覺得,他們的人生都過得不太快樂。他們沒有朋友,往往處於孤獨之中。庵野秀明亦然,他拍的是一部絕對不可能會大賣的獨立電影,這樣子他會快樂嗎?

這還是那個拍《天使之卵》《迷宮物件》的押井守嗎!有沒有反差萌的期待!

02

《星球大戰如何征服全世界》

全宇宙原力推薦,首部「星戰通史」召喚地球星戰迷!

從一個故事,到一個產業,創造出一個時代!

講述喬治·盧卡斯從無名宅男到」全球最大IP之父"的蛻變史!

從《星球大戰》的誕生,到2015年的七部曲,對星戰IP的崛起之路,做了史上最完整的闡述與剖析

國際重磅媒體齊聲讚譽:《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舊金山紀事報》《紐約郵報》《美聯社》《波士頓郵報》《華爾街日報》

這本也要炸了!

1973年,一個宅男草草寫下的太空幻想劇本,四十年後居然變成吸金370億美元、周邊產品熱銷200億件的國際大IP——「星球大戰」。本書從七部電影的創作幕後秘辛,到無數次商業跨界合作的秘聞,細數星球大戰是如何一步步征服世界的。

03

《我知道你們又來這一套!

影評大佬羅傑·伊伯特毒舌小詞典

(升級版)

普利策獎影評人羅傑·伊伯特生前編著的爆笑短評集

與讀者平起平坐,展開一場針對好萊塢爛梗的吐槽大會

讓你的吐槽穩准狠,稱霸IMDB、豆瓣短評區

讓你熟悉業界圈錢操作,導演、明星、IP金主也不敢小看

他既擁有深厚的學術功底,又能夠接普通觀眾的地氣。他的影評能進殿堂,也能深入田間地頭。——著名影評人周黎明

17年我們告別了奧遜·威爾斯,18年我們迎來了羅傑·伊伯特。這位影評界的第一毒舌,功力自然不會弱於奧胖,學習怎麼有理有據地寫毒評,大概是這個影評時代的良藥了。

04

《我們一起拍片!》

瓦伊達:波蘭國寶級電影大師,「波蘭電影學派」的創始人之一,柏林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作品《鐵人》獲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去年在北京看了幾場瓦伊達老師的片子,確實很震撼。在《視與聽》雜誌2012年的「最佳電影」評選中,包括科波拉、馬丁·斯科塞斯等大導都選擇了瓦伊達的《灰燼與鑽石》進入前十。在國外,不管是電影界還是影迷圈,瓦伊達受歡迎程度都遠遠高於國內。在波蘭,地位甚至是要高於基耶斯洛夫斯基。

在這本書里,瓦伊達把拍一部電影所需遵循的基本步驟,從構想,寫劇本,實際拍攝,剪輯,直至首映,都全面展示了出來。它深入了每個平凡的細節,不放過任何「顯而易見」的要素,是一本為年輕電影人而作的創作經驗談。這樣的瓦伊達老師,能不心動嘛。

05

《教父》劇本(插圖評註版)

就說,興不興奮!

一部曾經沒有製片廠想拍、十二名導演謝絕指導的電影,公映後卻意外引爆好萊塢市場,引起影迷熱議。並在奧斯卡上,榮獲十二獎項提名,席捲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與最佳改編劇本三項大獎。

原因究竟為何?

融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馬里奧·普佐各自部分終稿劇本、前期製作稿與拍攝腳本

回溯多版劇本的改編過程,重現院線發行版中被刪減的鏡頭內容

搜羅大量幕後故事、拍攝花絮、製作文獻、主創訪談

展現出色的攝影、精湛的表演背後才華橫溢的團隊

多視角講述恢宏史詩氣質的故事,還原一部影史經典的誕生

06

《老舍和他的作品》

武俠電影宗師胡金銓談一代文豪老舍及其作品,大師對大師,「江湖客」致意「漂泊者」

胡金銓遍訪世界圖書館全面搜尋老舍資料,他是對這位享有國際聲譽的作家最有研究的、探討最深入的人之一

《胡金銓武俠電影作法》中提到過一件小事,胡金銓曾經在香港雜誌《明報月刊》上,看過一篇有關老舍的文章,胡金銓發現文章中有很多錯誤,於是給雜誌重寫了一篇。後來雜誌總編輯說,「再來一篇吧」,就這樣,寫呀寫呀就寫成了一本書。而這本書,就是《老舍和他的作品》。

07

《表演練聲課》

兼具藝術美感與個性化表現力的發聲教程

英、美兩國傳統表演特色珠聯璧合

暢銷四十年的經典發聲教材

讓你全程體驗世界著名發聲教師克里斯廷?林克萊特的大師班

這本封面磨了很久,大家都在想如何更好地表現出書名。之前自學過發聲技巧,每天早上唱音階,對這本相當期待。表演、演講、唱歌、聊天——工作和生活中都加分的發聲方法。聲控福利。

08

《搏命特技人》

希區柯克讚賞、約翰·韋恩視為英雄救星、施瓦辛格稱作行業榜樣

好萊塢片酬最高的特技演員,艾美獎、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56次骨折,無數次飛車、跳機、高台墜落……九死一生的特技人生涯

哈爾·尼達姆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和革新精神

做導演後,首部電影便大賣,票房僅次於當年的《星球大戰》

在電影界,他是首位在影片結束時播放幕後花絮的導演

在納斯卡比賽中,他的車隊是首支使用遙感勘測技術的隊伍

他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是首輛實現超音速行駛汽車的投資人和擁有者

他是參加安全氣囊測試的第一人

他發明的全能攝影車,至今應用在外景拍攝中。

後浪圖書越來越往電影的「邊界」拓展了,跟著漲了很多見識。這本講特技演員的書,便是如此。哈爾·尼達姆在這個極度危險的職業中,神勇、睿智,又懂得團隊協作,深諳片場生存智慧。他的傳奇,源自繼父的箴言:「要麼不做,要做就把它做好。」

09

《電影的秘密:形式與意義》

(插圖第6版)

歷經六次修訂的最新版經典電影教材

寬廣的視野 紮實的史料 經典的例證

全球電影學者組織「電影與媒介研究學會」前主席

權威電影學術期刊Projections、Film Quarterly 編輯

知名DVD 發行商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配音評論特邀專家

作者是有著電影學界小「王子」稱號的普林斯(Prince)老師,他是一位超淵博的百科全書式迷影學者、黑澤明專家、佩金帕專家,做過CC《七武士》《生之欲》《亂》《影子武士》等片評論音軌。普林斯老師喜歡住在山上,不是在看電影、教電影,就是在陪媳婦、玩機車、遛狗。這本《電影的秘密》,就是他精心編寫的電影教材,算是升級版《認識電影》。

10

《表演的技術:邁克爾·契訶夫表演訓練法》

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最傑出的學生」——邁克爾·契訶夫著作首次引進中國

影響英格麗·褒曼、格里高利·派克、瑪麗蓮·夢露、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伊利亞·卡贊、黃佐臨的表演訓練法

激發傑克·尼科爾森、安東尼·霍普金斯、約翰尼·德普表演靈感的技術

半個多世紀以來,開設在美、英、德、荷、俄等十幾個國家的契訶夫工作室或戲劇學校已使契訶夫表演訓練法在世界範圍內獲得了認可。

「邁克爾教給我的不僅僅是表演,他向我展示了一個更廣闊、更令人激動的世界。表演變成了提升生命和思想的藝術。它不再僅僅是我的工作,而更像是一種信仰。」——瑪麗蓮·夢露

這本書我覺得直接引一下老師和學生的人名就足夠了,比起想方設法的去描述,要有力量的多。

11

《劇作九講》

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名師教程

中國電影文學會副會長、金牌劇作教師劉一兵35年一線教學濃縮的「乾貨」

門下弟子包括:

《失戀33天》鮑鯨鯨

《北京遇上西雅圖》薛曉璐

買本書,就能聽北電名師授課,詳解拉片、情節形態練習、敘事邏輯釐清、橋段劃分等可操作性有效訓練。結合教學成功案例,帶新手編劇入行,掌握劇作中全部重要的技巧。

12

《美國電影 美國文化》

一部古根海姆獎獲得者編寫的暢銷二十餘年經典之作

一幅美國電影史和文化史交織更迭的動態「素描」

全新版本,新增對《社交網路》《拆彈部隊》《阿凡達》等奧斯卡獲獎影片的獨到剖析

美國作為世界電影的第一大國,它不僅有著經過了時間檢驗的好萊塢大製片廠的運作模式,更重要的是,有著與電影緊密相連的文化印記。美國電影的形式、風格和傳統,無不深深地打上了美國歷史與文化的烙印。這本書,從文化的角度,去探討、分析美國電影的變化與發展,肯尼迪執政、越南戰爭、反傳統風潮這些重大的政治、歷史、文化事件到底和美國電影有著怎樣千絲萬縷的關係,就是這本書的重要看點。

以上是後浪電影2018年的不完整新書書單,其實還有很多浪影非常感興趣的書籍未列出,會在之後陸續和大家見面。2018年,也請繼續關注後浪&拍電影網吶。鞠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拍電影網 的精彩文章:

TAG:拍電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