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現在的街頭精神,就是穿一樣的衣服鞋子在Supreme門口排隊

現在的街頭精神,就是穿一樣的衣服鞋子在Supreme門口排隊

那些每周都熱衷在Supreme門口排隊的年輕人,他們喜歡用街頭精神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但實際上他們又穿的一模一樣,其實並沒有什麼文化內核將這群人號召在一起。

今天杜少要給老爺們看一些照片,在這些照片中,你才能真正體會到有趣的亞文化內核。

本文由「NOWRE」授權轉載

ID:nowre_official

專註「以貌取人」20 多年的「Exactitueds 」:

簡單來說,這是一個 「看圖識人」的攝影計劃,鹿特丹攝影師 Ari Versluis 和造型師 Ellie Uyttenbroek 的一個攝影項目 — Exactitudes ,每次用 「12 個打扮相似的人+相同 Pose+白背景+群體信息」來定義擁有相同特性的族群,簡而言之,就是用鏡頭記錄社會人群的千姿百態。

第一個作品——Gabber,唯一一個使用超過 12 個人物的族群

兩位藝術家的家鄉鹿特丹是個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受到社會各群體驚人相似的著裝法則啟發,尤其是上面提到的 Gabbers(這也成了 Exactitudes 的第一個系列),從 1994 年 10 月二人一拍即合開始,在過去的 20 多年裡走遍全球,記錄了超過 150 類族群。

篇幅有限(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展開,摘選一些有趣的,看看 Ari Versluis 和 Ellie Uyttenbroek 的定義跟你印象里的是否相同:

FANS

「原版」Fans,但這裡的定義縮小到專指足球粉絲。荷蘭是個足球強國,除了荷甲的阿賈克斯外,這裡還看到巴薩、阿森納等歐洲勁旅的球迷。

BOUNCERS

保鏢,一身兒黑很明顯了,也曾經是 Vetements 17 秋冬走秀造型的原型角色之一。

BUTCHERS

屠夫。打眼一看我以為是醫生,居然還穿襯衫打領帶,顛覆傳統屠夫的樣貌,也許這就是我們和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不過越看越有種笑面變態殺人狂的感覺。

GRAND HELLO

景點合影、背相機、剪刀手、笑容是標配,從這 12 張圖來看,是亞洲人都比較愛這麼操作么?

HIPSTERS

趕時髦的人,先別笑他們土,2008 年 Supreme 還不起眼,很多現在火的品牌甚至沒有誕生。仔細看他們腰間的鉚釘皮帶,那會兒是流行朋克的天下,但外套就品種多樣了,有西裝、有衛衣還有尼龍夾克,也許這就是 Hipster 的精髓吧。

MOHAWKS

這種髮型通常是大家眼裡的非主流,與搖滾樂密不可分。但其實它起源於北美一個印第安原住民部族 —— 摩霍克族,把頭髮做成這種造型本身是他們一個宗教儀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只不過兩邊的頭髮是被拔掉而不是剪掉的,頭皮一緊有沒有?!

SPEEDFREAKS

喜歡飆…摩托車的青年,一身牛仔服、背著小包、皮帶必須外露、抓起但又不如 Mohawks 硬挺的髮型,很容易想到「時髦」的小鎮摩托青年。

THE INVISIBLE MEN

睡衣套裝或一整身的 Tracksuit,常年戴著連衣的帽子,通常出沒在晚上,是不是有點像那些電影情節里,各種戴帽子看不見臉的尾隨者?

UOMO ESPRESSO

Uomo 是義大利語中男人的意思,精緻、體面的著裝是標誌,和挺著肚子對穿衣毫不在意的美國大叔形成鮮明對比,在 Vetements 2017 秋冬造型裡面就有對這種義大利男士致敬的刻板印象造型。

VAGABONDS

居無定所的流浪漢,他們是早期的混搭先鋒,有什麼穿什麼,並沒有什麼合不合理搭配法則可言,沒想到這種穿法有一天會成為流行,比如 Vetements。

CHAIRMEN

兩位攝影師早在 1999 年就來到了中國,這樣命名大概因為 Chairman Mao 是西方人腦海里最有名的中國人之一了,西方媒體對這種中山裝也有 Mao Suit 之稱。確實,他的打扮是很能代表解放後中國政治學家的莊嚴一面,在所以但凡穿這種中山裝的人都給他們留下了屬於Chairmen的印象。

ROCKERS

1999 年的北京搖滾青年,高聳的顴骨和消瘦的身形能看出來玩搖滾的的確都很窮?BTW 你們有看到謝天笑嗎?

SCREAM

從字面看是吶喊、尖叫的意思,其實它代表了北京 1997 年開始營業的嚎叫俱樂部,了解中國搖滾樂的朋友應該對它不陌生,這裡不僅走出了腦濁、無聊軍隊、A Boys 等搖滾樂隊,也成為剛剛走向開放、能接觸到國外亞文化的前沿陣地,深刻影響了那一批朋克迷。12 個年輕人的打扮在當時肯定都是普通人眼裡的「非主流」,不甘平凡、想要發出不一樣聲音,用叛逆的著裝彰顯不同。千禧年來臨前國內最另類的朋友都長什麼樣?兩位荷蘭藝術家用自己的影像作品告訴我們。

STUDENTS

1999 年的祖國花朵,不過話說這些校服現在看起來還是蠻時髦的。

Exactitudes 記錄的 150 多種族群中,包括像 Gabbers、Punks、Mohwaks、Rockers 等亞文化群體。

「社交媒體令全球化的程度達到頂峰,儘管亞文化仍舊存在,但它的特徵不再明顯,這也導致時尚變得高度民主化、大眾化。」在接受 Hypebeast 的訪問裡面, Ari Versluis 顯然對社交網路時代的亞文化持有悲觀態度。

然而,Vetements 御用造型師 Lotta Volkova 也闡述過類似的觀點:當下已經沒有亞文化。

不難理解很多時尚行業的意見領袖都這樣說。亞文化,或多或少夾雜著人們對社會、現狀的不滿,嚴格來講,它更是上個世紀某些時代下年輕人的社會思潮,因此都帶著一定的負面情緒、陰暗性質,最後通過某些集體的宣言、行為甚至是服裝等一切能關乎態度、意見的載體,被表達而出。

可是在普遍和平、開放、生活平穩的年代,這種情緒已經比較少出現了。最關鍵是,現在要集結一些聲音或者發表自己的意見,已經不需要通過現實世界了;其次,真正的亞文化都具有一定的封閉、排他性,而封閉性能產生出一種神秘的引力。

可是,大肆興盛的社交網路剛好磨滅了這些神秘感、封閉性,說簡單點就是,已經沒有什麼是互聯網不知道的事情了。

但是,縱使沒有了新的亞文化出現,就意味著不再有相應的制服語言、刻板印象( Stereotype )嗎?

以 Supreme 為代表的年輕網紅也成了一個社交網路現象

並不見得,在我看來,文化倒是所剩無幾,但網路現象卻在不斷湧現,這些群體的制服語言、刻板印象,還是在不斷伴隨著網路現象而來。

穿Supreme去Supreme門口排隊,是這些人的共識了吧

例如,你可以看看那些每周都熱衷在Supreme門口排隊的年輕人,其實並沒有什麼文化內核將這群人號召在一起(你們都知道,不會是滑板文化),但實際上她們又穿著差不多的鞋子和衣服。

撇除拿來賣錢的那一群,很多人都只是希望自己在穿上這些東西後,能第一時間在社交網路趁著熱度贏多一點贊。

今年的爆款,不知道應該也沒少見過

在 Supreme 每周發售日的後幾天搜搜 Instagram 上的 hashtag ,就很容易明白了,一大群穿得相差無幾的人集中出現在社交網路上,大概率地 tag 著同一些熱門標籤,現在,人們也為這類人定義出一些獨特的稱謂,像 Hypebeast 、FUCCBOI 等等。

這個澡真的舒服嗎?應該是心裡舒服吧

球鞋圈的 Sneaker 們也有自己的一套,尤其是那些喜歡「曬」的收藏玩家,他們都特別喜歡被球鞋包圍的感覺,因此你能在社交網路上,發現很多在浴缸內泡澡的 Sneakerhead ,不過他們泡的並不是水,而是球鞋…

Sneakercall,屬於Sneaker的一個分類,買到新鞋第一件事就是用鞋當電話,來一張照片 Po 在網上

這只是其中一種現象而已,每當一些限量版的球鞋發售之際,搞到手的 Sneaker 更有他們統一的慶祝方式 — Sneaker Call ,就像上面這樣,我相信你沒少見這樣的動作。

實際上,現在的群體只是從本來的現實世界「轉移」到了社交網路,最終互聯網會通過信息實時傳達的形式,輕易且快速地構建出一個個這樣的虛擬群體現象。對他們來講,身處在這樣的群體裡面,多半都只是為了社交網路帶來的樂趣或者一份認同感,與上世紀亞文化的本質區別是:這些人群並不需要依靠那些凝聚群體的文化內核、意見思潮來作為彼此建立關係的橋樑,因為在「號召」這件事上,一個「標籤」就足夠實現了,好像已經不需要太多內核文化了。

我不否認社交網路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樂趣,但同時身在這個時代的我們,是不是也該進行反思了?

圖片均轉自網路

歡迎關注「杜紹斐」ID:shaofeid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IZE潮流生活 的精彩文章:

我喜歡匡威,是因為我永遠年輕
他會不會就是未來『』日本潮流教父」的接班人?

TAG:SIZE潮流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