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果不能把身心全部轉向凈土,我們如何回西方極樂世界?

如果不能把身心全部轉向凈土,我們如何回西方極樂世界?

【原文】

宋 太微

太微。不清楚他的出身。兒時即投靠浙江錢塘的法安法師出家。第一次教授他《阿彌陀經》,便能夠背誦。等到受具足戒之後,發願閉門念佛,誓為永不退轉的僧人。有一天在後山散步時,忽然聽到笛聲而豁然開悟,因此收藏一支笛子以自娛。有一位姓淩的管理訴訟文書的官員,也修習凈土法門,稱太微法師為凈土鄉長。有一天淩某敲門說:「凈土鄉弟來拜見了。」太微回答說:「可以等到了凈土再相見,今日念佛正忙著呢!」隔天早上,大家都在奇怪他為什麼不去吃早齋,因此前往探視,只見笛、缽、禪椅等物,都已經先被火燒盡了,而太微則跏趺坐在地上而坐化往生。( 佛祖統紀)

【學文解讀】

太微法師呢,也是依善知識出家,學習正法。他的特點呢,就是第一次教授他《阿彌陀經》,他就能背誦了,從這一點我們看到,恐怕也是過去修持過。那麼等到受具足戒以後,就發願閉門念佛,誓為永不退轉的僧人,這一點是不容易的,非常難的。我們人啊念頭太多,事情太多,不能夠單純地、簡單地把心思轉向修行,轉向凈土,不容易的。如果我們不能夠啊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心轉向凈土,那麼我們這個心必然還會流連在世間的種種事相上。即使我們學佛了,好像我們也念佛了,好像我們也發願往生凈土了,但是呢一離開道場,一離開佛堂,一轉身面向大眾,我們的心裡邊就跑了,和西方極樂世界再也沒有關係了,心裡邊還沉浸在世間這些爭執,執著上面,沒有辦法讓我們真正的棲心凈土啊!

我們絕大部分同修啊心裡邊呢,恐怕還是流連在我們這些生活、煩惱上面,這個呀很關鍵,決定我們是否能夠往生啊。因為我們的心如果還是放在世間法上,還是放在貪嗔痴上,放在世俗上,我們的心呢那一定還是世俗。不要以為念了幾句佛,發了幾個願,我們就轉了,不見得!只有那些真正地把心轉過來了,把心放在凈土上了,把世間的所做的一切呢,都當作隨緣了,不在意了,好也很好,不好也很好,沒有什麼不好的,因為不在意了,那怕什麼。這種人他的心裡邊就長成蓮華了,變成蓮華了,長期這樣澆灌,長期這樣修持,行善學習,慢慢這個蓮華就開得大,開得鮮艷光明,一輩子堅持下去,臨終呢必然端坐蓮華,往生凈土,關鍵在這啊!

我們現在很多人啊,心思沒有在西方,沒有在道上,所以呢,從他的身上,從他的言談舉止,還看不出蓮華的這些芬芳,看不出蓮華的香氣,表現出來的呢,依然是某種程度的執著,某種程度的我見。這個身心沒轉過來的,沒轉過來。沒轉過來,我們依然會受業力的牽引,將來我們這個身心的磁場,恐怕呢還是我們自己原來的那些磁場佔得分量要大一些呀。

所以說啊,太微法師這裡邊這一句話其實是很重要的,就叫做「發願閉門念佛,誓為永不退轉的僧人」。我們現在呢當然做不到這個閉門念佛了,但是呢我們同樣可以學習太微法師的精神,讓我們這個心安住在道上,安住在佛上,這個可以。如果我們的心安住在這個上面,那不一樣,那是不一樣的。那麼最關鍵是什麼呢「誓為永不退轉的僧人」,這一點難!我們修著修著就退了,我們不要認為我們每天做功課,我們就可以稱為「誓為永不退轉的僧人」。因為什麼呢如果我們不做功課了,到了社會上,在家庭裡邊,我們的心是不是還在道上呢是不是因為外界的環境而被轉了呢心裡邊是不是又對世俗產生出嚮往呢如果有這些,其實啊我們這個心已經掉下來了,從道上掉下來了,不能稱作「誓為永不退轉的僧人」,不能這麼稱了。關鍵在哪裡呢關鍵在我們的心上,在心地上,表現在我們的身口意,都應該以凈土為歸,以修行為要務,而其他的事情呢,不重要的事情呢,我們又能安然地承受,安然地處理,妥當地解決。但是我們的心都在道上,心呀都在修行上,這個才沒有問題,關鍵就在這。

那麼後來呢,他是因為聽到笛聲而豁然開悟啊!我們同修如果能夠像太微法師這樣修,這個心呢都在道上,時時刻刻通過我們的眼,看到外在的一切,它無非都是佛法,都是佛法在外在的表現,都在不停地說法。如果我們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持續地堅持修行,讓身心呢不退,慢慢地我們這個身心就會變,這個身心呢一點一點地凈化,凈化到了極點,我們有一天也會豁然開悟。

我們以前和大家說過,就像燒開水,不停地用火加溫、加熱,這個過程呢,我們感覺沒什麼變化,只是水溫不停地在提高而已,但是呢,我們不能間斷,不能把這個火關掉,就是不斷地燒、不斷地加熱。當這個溫度到了臨界點,過了一百度,水就開了,水就變為蒸汽了,就擺脫了茶壺,自由地在空中飄蕩。我們現在堅持修行,天天用佛法熏陶,變化我們的身心,就像這個水在火上加溫,持續地升溫過程,這個水呢看起來沒變,其實已經不斷地在變化了。等到有一天,某種因緣,我們忽然開悟,就像這個水到了一百度以後,自然就變成蒸汽了,它的形態完全不同。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以後,對這些開悟呢也不要覺得很神奇,開悟關鍵在於功夫,關鍵在於我們正確的理念,關鍵在這。懂得佛法了,找到我們的正道了,我們剩下的就是修了,天天修,不斷地修,不退轉地修下去,長期修。有一天我們可能也會開悟,即使沒開悟呢,也不要緊,臨終時候我們到西方找阿彌陀佛去開悟,也可以。

因為太微法師是聽笛聲而豁然開悟的,所以以後就收藏了一個笛子以自娛。我們現在搞藝術的同修,搞藝術的這些人們啊,也都很多,但是有哪一個人是用道心去吹笛子呢在吹笛子的中間,我們感悟到了什麼呢這是截然不同的。悟道的人呀,吹出的笛聲都是道音,他承載的是自己對大道的體悟,他包含的是圓滿的內涵啊,那是完全不同的。現在慢慢地我們同修要做一些藝術方面的修行模式,我們同樣可以藉助這些藝術,幫助我們更透徹地理解佛法,理解我們的本心本性,更透徹地理解我們修行的目標和道路,這都非常的有益啊,要明白這些道理。我們搞藝術,目的不在藝術,目的在學佛,有助於自己精進、提高。那麼如果我們這樣子搞藝術,這個藝術也變成佛法了,因為他內在並不是為了彈曲子、奏樂,來搞聲音的快樂,是為了表達我們的道心,是為了通過這個聲音了解大道,了解本性的變化。

那麼這個太微法師呢他有一位同修,是一個官員,也修習凈土法門。那麼他有一天來敲門,說來拜見,太微法師說:「咱們還是等到凈土再見吧,我今天念佛正忙著呢。」從這一點我們知道學佛人啊,他的理念是非常的透徹清晰的,他所持的觀點呢,是非常的瀟洒的,在念佛人的眼裡,學佛人眼裡,他不認為生死是恐怖,他可以透過生死,看到我們下一階段要走到哪裡。堅持修行,一輩子修行,他有把握說,我們可以將來到西方再見,敢這麼說啊。這一點同樣我們就看到法師的豁達,看到法師呢,對世俗一切的看破放下,這樣才能夠沒有掛礙的往生凈土。

那麼呢,顯然他是晚上自己坐著往生的,因為第二天人們找不到他,去看望,才發現他身邊的這些笛子、缽盂、禪椅等等都已經燒燼了,自己跏趺坐在地上往生了。這個故事很瀟洒,非常的優美,很優美。

我們學佛呀,不見得每天讓我們弄得很苦,心裡邊有很重的負擔,不見得。我們呢應該把我們的功課,把我們的學習、行善實踐,把我們的修行、生活、工作等等一切都做到平衡,穩定地修行。在修行中間,在生活中間,我們身心呢都應該保持愉悅、平靜、安寧、祥和,在修行中間慢慢地讓我們的心更凈化,這樣呢,才對。不能因為修行,我們越來的越糾結了,越痛苦了,不應該這樣,就應該像太微法師那樣,修行中間修出大快樂,這才是佛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台彌陀寺 的精彩文章:

東台彌陀寺聯合泰山寺於2018年1月14日放生活動圓滿
我們修行要想說法給他人介紹佛法應該怎樣做呢?

TAG:東台彌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