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哈佛迎來了史上「臉最大」的研究員,高曉松。

哈佛迎來了史上「臉最大」的研究員,高曉松。

本文授權轉自:INSIGHT視界

ID:weinsight




前兩天


48歲的高曉松興沖沖地發表一則微博


今天正式成為哈佛大學研究員啦






說到研究員


那可不是大家眼中「研究生」這麼簡單


研究員(Research Associate)這個稱呼

在美國研究機構中很通用


級別可相當於教授吶


也是厲害得不行不行




這不,他順帶將自己的員工卡po到了微博上

引得一眾網友羨慕嫉妒恨







先不說別的


光是證件照要不要換一張


就引發了網友們的大討論










至於學識與能力更是不用說了


那可是妥妥的人生贏家


圈了一波又一波粉兒









就拿曾經怒懟清華男神...這個事來說

儘管毒舌無情霸道冷酷


但還是讓網友們為之打call




畢竟人家說得話都有理啊


「一個名校生走到這裡來


一沒有胸懷天下


二沒有改造國家的慾望


而是問我們你該找什麼工作?


你覺得你愧不愧對清華


十多年來對你的教育?


真可謂一語驚醒夢中人







而高曉松之所以能夠底氣十足、當頭棒喝


與他的背景和經歷分不開






誰說年少就要服服帖帖?




1969年冬,高曉松出生在清華園


他家真可謂群星閃耀


外公張維

:深圳大學創辦者、兩院院士


外婆陸士嘉

:著名流體力學家、教育家


舅舅張克潛

: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主任


舅公施今墨

:民國四大名醫之一


母親張克群

:著名建築學家和教育家


父親高立人

:清華大學教授





全家福




而他家大院更是匯聚了各個領域大牛


「小時候我遇到什麼問題


家裡人就寫一張字條


說你去問誰誰誰」


而這些大人口中隨口一說的誰誰誰


大都是中國這一領域的開創者




高曉松回憶道:


「隨便踹開一家的門


進去聊會天就很長知識


梁思成、林徽因

就住我家前面的院子」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


壓力怎麼能不大呢


用高曉松自己的話來說


在我家拿個碩士文憑都等於是文盲







然而一家子理科大學霸


偏偏養出了一個文藝青年


高中時,他在北京最牛的四中度過


可那時,他放著好好地學生會會長不幹


非要跑去當校刊主編和詩社社長




等到輕鬆考上了清華


他一反父母對他的期望


抱著把吉他,開始了淺吟低唱


還對爸媽說:

我要創建樂隊




聽了兒子這句話,父母急了


「我給你買張火車票去天津


你要堅持下來就辦樂隊


不然就乖乖回來念書「







滿懷一腔熱血


高曉松就真的揣著張火車票去了天津


坐在天橋彈琴,沒錢吃飯


跑去天津大學賣唱,被保衛處抓


無奈之下,只好灰溜溜地回清華念書




可他心不死啊


雖然樂隊沒創成,但音樂夢不能滅啊


沒錢,沒樂器,沒人手


他乾脆在北京高校東拉西扯


找來

蔣濤

戴濤

趙偉

老狼

等人


組建了「青銅器」樂隊


在清華禮堂邊的草坪上


對著夕陽,喝著小酒


把過剩的荷爾蒙化作一聲聲嘶吼




等到小有名氣


他乾脆任性地選擇退學


開始了唱歌寫歌


抱著吉他闖天涯的生活 







於是


在那個「搖滾才是音樂」的瘋狂年代


22歲的高曉松在華語樂壇


將「

高曉松出品

」打造成了金字招牌




《同桌的你》



「誰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誰安慰愛哭的你;


誰看了我給你寫的信,誰把它丟在風裡」




《青春無悔》



「開始的開始,是我們唱歌;


最後的最後,是我們在走」




《流浪歌手的情人》



「我只能給你一間小小的閣樓


一間朝北的窗,讓你看到星斗」




那時的人這麼評價他


高曉松寫的歌


承包了一整代人的青春歲月






坦蕩洒脫,生活就得這麼有范兒




不過,這樣的日子沒能持續太久


不久,他的唱片公司就賠光了錢




心灰意冷之下


他記起小時候媽媽曾告訴他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還要有詩與遠方


誰要覺得你眼前這點兒苟且就是你的人生


那你這一生就完了




於是


心懷遠方的他一口氣兒


去了三十幾個國家


「到一個地方就買一輛車,


玩一段時間就賣了


再去下一個地方」







實在沒錢了


就跟著當地的樂隊賣藝


「溫哥華層層疊疊的島與水


斯德哥爾摩海灣的落日熔金


沙漠草原上壯闊的月朗星稀


……」


都成了他回憶里最美好的片段




兩年的遊離,他見識不少


在世界的廣袤中


他的心胸也越來越寬廣


有次在《曉說》中


他不無感慨地說到


世界不是苟且,世界是遠方


行萬里路,才能回到內心深處







幾年的漂泊後


他對自己有了清晰的定位




最終,他選擇定居美國洛杉磯


因為那裡有個地方叫好萊塢


在那裡,他開啟了瘋狂的學習模式


喜歡青樓文化


就把書里相關內容抄下來


喜歡歷史


就花心思研究這個國家的一切




曾經有的電影夢也撿起來


給各大製片廠寫劇本


更多時候他就是在看雜書,


歷史,人文,地理,時政


看他感興趣的一切







那陣子,即使生活清苦


有時候連飯都吃不上


可他的心氣兒還在


為了心中的詩和遠方


他拼盡全力




本以為他會一直這樣下去


以順其自然的態度


過隨遇而安的生活


可有時候


生活總是要鬧出點bug出來




2011年5月9日


高曉松從美國趕回參加電影宣傳活動


長途飛行的他睏倦不堪


加上又喝了不少酒只能叫代駕


結果代駕沒來,自己時差上來了


鬼使神差下,開著車就走了




不料,這次酒駕造成四車追尾


法庭上,律師提出減刑要求


血液化驗單上3個簽字的人


都沒有檢驗師執照







本可以抓住這個理由申請減刑


不料,高曉松卻拒絕了:


有沒有執照我也喝醉了




面對公眾媒體,他深刻檢討反省


酒令智昏以我為戒


「這麼多年沒有好好反省了


腦子裡的東西一直在咕嘟著沒關過火


腦漿咕嘟了二十多年


現在找個地方關火晾涼,我覺得特別好


我確實讀過萬卷書,行過萬里路


但我從來沒有把這些事情靜靜地梳理過」




曾經輕狂的少年


彷彿一夜間成熟


最終,他被判刑拘半年







半年後出獄


有人問他「這半年痛不欲生吧」


沒想到,高曉松卻這樣回答


坐牢那半年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在獄中,他隔著高牆聽雨聲


彷彿回到「唐宋生活」


用礦泉水瓶製作「漏水時鐘」


找一根筆芯翻譯了馬爾克斯的《昔年種柳》


教十幾歲的少年寫詩作賦


……


可不是過得快活樂哉嘛







然而,監獄就是監獄


沒有網,也沒有手機


取而代之的是六七米高的屋頂


是24小時不關的燈


能吃上兩個饅頭,一口雞蛋


高曉松都覺得幸福無比




獄中的他


時不時透過鐵門望著窗外發獃


在發獃中,他懂得了真情和自由的意義


知曉了理想和慾望的區別


也明白了生活應該慢下來


人不能一直奮鬥


那會失掉很多有趣的東西






以夢為馬,詩酒趁年華




於是,出獄後的他開啟了新的征程


他說,「

我確定要做一個知識分子


他參與制作了三檔綜藝:


《曉說》《曉松奇談》《奇葩說》


都廣受大家歡迎







他說


「你沒空讀閑書,我來替大家讀書「


「你沒空聊天,我來替大家聊天「


他的目的


就是讓大家工作之餘過得有趣一點




為此


他還和幾位朋友開了個「雜書館」


免費供大家借閱書籍


「大雪之後,清茗一杯,雜誌兩卷


聞見時光掠過土地與生民,不絕如縷」





高曉松的雜書館




這不,從歐洲作曲到西域興衰


他信手拈來








秉持著對文化的信念和對知識的渴求


還將足跡延伸到了哈佛大學


一入哈佛直接衝進圖書館





孫中山手跡




林語堂手跡




也算是完成了年初許下的願望







如今,年近五十的高曉松


已然混成了圈兒里的「老炮兒」


不過,他可是渾身散發著青春的那類


偶爾還來個自拍撒撒嬌賣賣萌








不過,他可沒滿足現狀停步不前


反倒是站在了更大的舞台上


保留求知慾與好奇心


在喜歡的事兒上上下求索




自由而又不放縱


努力卻從不浮躁


原來,

秉持信念並孜孜不倦


生活真的會有別樣姿態~


- END -

健身並不是為了向別人炫耀什麼

只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staFit 的精彩文章:

「實錄女友喝醉酒後的反應,媽耶!這也太可愛了吧!!」
墨爾本街頭隨意放了21架鋼琴,結果,神奇的事發生了……

TAG:InstaF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