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近代高僧太虛大師誕辰,過目增福,功德無量!

近代高僧太虛大師誕辰,過目增福,功德無量!

民國四大高僧中的三位——虛雲老和尚、弘一法師、印光法師——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對當今佛教界影響深遠的「人間佛教」理念,大家也應該耳熟能詳。

但是對於「人間佛教」理念的提出者,民國四大高僧之一——太虛大師,大家卻知之甚少。

今天是農曆十二月十八,太虛大師誕辰,不妨來了解這位近代的大德吧!

1

大師的生平

太虛大師德像

太虛大師於襁褓中喪父,五歲時母改嫁,依外祖母生活。幼年時,大師曾從其舅父就讀於私塾,但因體弱多病,時學時輟。

大師的外祖母是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大師幼年時經常隨其外祖母上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等佛教聖地、名剎朝拜進香。

十六歲時拜在蘇州小九華寺禮士達上人門下,師為取法名唯心。是年九、十月間,士達上人攜大師往鎮海拜見師祖奘年和尚,和尚為取法號太虛。

十一月間,奘年和尚攜大師往寧波天童寺,從名僧寄禪(法名敬安,別號八指頭陀)受具足戒。次月,寄禪和尚介紹大師去永豐寺從歧昌禪師學經。

在此後兩年中,大師先後從歧昌禪師受學《妙法蓮華經》、《楞嚴經》等,並閱讀《指月錄》、《高僧傳》等書。

歧昌禪師能詩善文,太虛法師亦從之學習詩文,受益非淺。此後的時期,他像一塊入水的海綿,拚命汲取佛法海洋的各種滋養。

他感到慧命的重生,和周圍的學僧相比,他思維敏銳,記憶力和悟解力出眾,常被老法師們贊為法器。四書五經、歷史、古詩文等世諦學識亦突飛猛進,儼然鶴立雞群。

1906年,在江浙佛教界已小有名望的圓瑛法師折節下交,與16歲的太虛法師定盟換帖結為兄弟。對佛教真理智慧的信仰,讓少年太虛法師心中立下堅定誓願,深感振興佛教弘揚佛法行菩薩道是自己必須擔當的責任。

太虛大師法像

2

踐行人間佛教

基於對於佛教根本精神的認識,太虛大師指出,近代佛教應當朝著建設「人生佛教」的方向發展。

太虛大師認為,在家信眾和出家僧眾是相輔相行的,佛教的振興必須落實到正信的俗世士女,才是圓滿。

所以,他積極支持和協助各地信眾組織成立佛教正信會,為廣大信眾講經說法。由大師親手創立、主持或講過學的佛學院有:「武昌佛學院」、「閩南佛學院」、「柏林教理院」、「漢藏教理院」等。

當時,在大師僧伽教育思想和實踐的影響下,這些佛學院為中國近代培養大批、幾代優秀佛教弘法人才,其流澤惠及於今。

民國初年推動佛教改革的太虛大師

太虛大師在《佛法僧義廣論》中,分別闡釋了自己對佛、法、僧三寶的見解,尤其對僧寶的論解更是獨到鮮明。

他依據佛法本意認為,「人三乘聖眾或賢聖位中者,無論在家出家,只要能依佛法修證到,皆可名為勝義僧寶。此士必定出家五眾,方能為住持佛法的僧寶」。所以,重點闡釋了出家住持僧寶的條件,要嚴持根本律儀,具備僧相、僧德者,方為僧寶,方能得到大眾的崇敬。「

太虛大師根據佛教戒律規定,建立了「結緣三皈」、「正信三皈」、「五戒信眾」、「出家菩薩』』等菩薩學處,對初入佛門尚未建立正信的普通人、在家修行者、出家修行者群體作了仔細的設定,引導大家最終實現菩薩行所要求的境界。

真正的大乘佛教應實行到民間去,使佛教成為國家民族、世界人類需要的精神養料,佛教就可以復興。

太虛大師在《人生的佛教》中講到:不論古今中外的宗教賢哲,總是教人為善,與人為善,向上進步以養成完美的人格;增益人類共同的生活,以求安樂、和平。佛教於充實人生道德極為注重,人生佛教尤以此為基本。

1932年,太虛大師在重慶縉雲山發起創建漢藏教理院。

圖為太虛大師在漢藏教理院。前排左三為太虛大師

太虛大師於其創辦之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開學照

世界佛學苑圖書館全體館員

因此,我們應依佛的教法,在人類生活中,把一切思想行為合理化、道德化、佛法化,向下為一切有情眾生,向上為天及三乘、菩薩、佛。上下總依人生之重要性。

這是太虛大師構想的一幅「人生佛教」的理想藍圖,大師所指出的佛教改革的總方向和他的實踐精神,至今仍在激勵著中國的廣大佛教出家和在家佛弟子去為之奮鬥。

浙江奉化太虛塔院太虛大師銅像

太虛大師法像

太虛大師法像

3

開佛教跨過交流之先河

在中國近代佛教史上,太虛大師可以說是最早放眼看世界的先覺者之一。

他設想以佛教「萬有皆從眾緣所成」理論來改變世界各國相對立的觀念,真正實現世界和平,這樣中國才會安寧,佛教的改革才會有可能。在近代中國佛教史上,太虛大師開中國僧人跨越歐美弘傳佛教之先河。

他對歐美歷時7個多月的訪問,既擴大了他的佛教革新眼界,進一步豐富其改革佛教的思想,同時也是將中國佛教思想向西方傳播的一次成功嘗試。

太虛大師與各國友好人士留影

1929年,太虛大師在英國倫敦街頭

太虛大師著南傳僧服

太虛大師率團前往日本參加東亞佛教大會

參加東亞佛教大會後留影

太虛大師一生可書之行實極多,學識廣博、思想深邃,他兼通內學外學、舊學新學,融會唯識中觀、法性法相,在佛學和世學理論上,都提出了不少精深的見解。

大師著述等身,結集在《太虛大師全書》中,主要選自太虛大師創辦的刊物《海潮音》,同時參照1946年出版的《太虛大師全書》,在盡量保持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適當修訂整理。全書共分法、制、論、雜4藏共20編1440多篇目,700多萬字。

太虛大師墨寶

為踐行自己的菩提大願,太虛大師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振興佛教、建設新佛教文化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太虛大師佛教建設思想已成為中國佛教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正信佛教在近現代中國乃至世界範圍的的弘揚傳播做出了非常傑出的貢獻。

太虛大師舍利塔

民國三十六年(1947)3月17日,太虛大師於上海玉佛寺圓寂,荼毗後心臟不壞,五彩舍利子300餘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慈安民俗文化 的精彩文章:

未來之佛彌勒菩薩與地藏法門的大因緣
讀完這些,你就知道地藏聖號非念不可

TAG:慈安民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