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靜守鄉愁,這份人間的美好

靜守鄉愁,這份人間的美好

披星戴月地奔波

只為一扇窗

當你迷失在路上

能夠看見那燈光

不知不覺把他鄉

當做了故鄉

只是偶爾難過時

不經意遙望遠方

曾經的鄉音

悄悄地隱藏

……

文 | 素履之行

今年冬天的江南寒冷沁骨,皚皚白雪多日不化。雪景烘托出一種熟悉的過年氣氛。看到網上有些人:即便春運再擠,票再難買,也排除萬難,冒著嚴寒,不遠千里地趕回家過年,心裡真是倍感欽佩和羨慕。

問了身邊的一些朋友,大多春節也都不回老家了。有的是因為暑假回去過;有的是因為孩子要補課;有的是因為已把父母接到身邊……。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活,各自的打算。而我自己是因為什麼不回家過年呢?仔細想想,排除一些直接理由,其實主要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身體上產生了一種倦怠。十幾年下來,多次往來南北,一路的擁擠、舟車的勞頓、路上的輾轉顛簸,在心底逐漸積累成了一種逃避和排斥。

記得剛畢業那會兒,不知哪來的勇氣,堅定決心一路向南。清晰地記得有次離家,沒買到卧鋪,一個人坐了二十幾個小時的硬座,直到兩條腿沒有知覺,下車後只覺天旋地轉,面對眼前陌生的城市 ,完全辨不清方向。儘管如此,也從未抱怨或退縮過。那時的自己前進的動力是什麼呢。一切未知的新生活?年輕人的拼勁?或者是想要親手創造自己未來的勇氣?如今想來,這些東西現在又都哪裡去了呢。這樣勇氣和衝勁慢慢地消失,也許就是生命逐漸走向衰老的跡象吧。

這些年定居江南,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沒有走親串戶,沒有你來我往,每個節日和平時過得沒什麼兩樣。雖然習慣了這樣的化繁為簡的生活,但每每到春節還是不免思念起故鄉和親人。中間也曾有過回家陪父母過年。家裡總是熱鬧非凡,親人們都忙裡忙外,溫暖熱鬧之餘,心中總有種強烈的感覺:自從當年邁出家門的那一刻起,自己就成了故鄉的客。而回到自己的家中,客居異鄉的感覺也偶爾會浮現出來。這種感覺,也許只有在異鄉生活的漂泊者才能體會吧。

寫到這裡,想起了木心。木心先生五十幾歲客居異國,他晚年回到烏鎮被稱為「歸來的局外人」。無論是異國還是故鄉,他都是客。曾有朋友管我叫木心控。還有人問過我究竟喜歡他什麼。我想,除了敬仰他的學養和修為,是他身上的異鄉人的情懷,使從不追星的我,愛上了木心的文字,成了他的鐵粉。木心把內心濃得化不開的鄉愁寫在了他的作品中。他在《童年隨之而去》一文中,追憶自己的母親和那些生命中無法挽回的逝去的東西。在《晚聲》一詩中他寫到:

我十九歲

寓居城隍山腳下

考取美術學校要去上海了

得意歸得意,傷心真傷心

失戀,思鄉,仰慕的流浪伊始了

乃知流浪並不好,小學生回家好

我喜看炊煙,聞水的腥味,野燒草香

……

在《魚麗之宴》中他說:「鄉愁呢,總是有的,要看你如何對待鄉愁,例如哲學的鄉愁是神學,文學的鄉愁是人學……若問我為何離開中國,那是散步散遠了的意思……。」大概在天涯海角的異鄉人中,如木心這般通透,達觀的人不多吧。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每個離家的遊子的心中都有一抹或濃或淡鄉愁。那既是纏綿悠長的思念,也是歷久彌新的牽掛。我想,其實鄉愁也是人間寂靜的美好。明月尚有圓缺,世事之於我們,自不可全得。又到春節了,想對所有不回家過年的異鄉朋友說,生活其實不在別處,他鄉的我們只需靜守這份思念的美好,此心安處便是吾鄉了。

——END——

本文為 步姿 原創內容,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本號文章,歡迎分享。

生活需要最低限度的瀟洒。

點開圖片長按識別

讓你活出更通透智慧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愛她就給她好吃的
愉快的本命年就要來了之不買不行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