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十八講: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第十八講: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原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皇甫公良解讀

孔子說:「不怕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別人。」

在孔子的觀念中,「學而優則仕,是一種積極入世的態度。這裡的潛台詞是:在別人了解自己的過程中,也使自己了解別人。要想讓別人了解自己,首先自己要先去了解別人——這就是現在所說的換位思考。

這段話是孔子對自己學生所傳授的為人處世之道,與《論語》開篇的「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相呼應。

不患人之不己知

人都容易生有一個毛病,就是每當別人不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時,內心裡就非常痛苦,就會不由自主地心生怨懟,想去責怪他人。

比如,男女之間談戀愛,女孩子就喜歡責怪男人這也想不到,那也想不到,責怪男人不懂女孩子的小心思;男孩子呢,一開始追求女人的時候,總是小心翼翼的,會想盡辦法去了解這個女人,但是一旦追到這個女人過後,也就懶得繼續再花費精力去了解這個女人了,甚至會認為那只是女人的無理取鬧。

又比如,做生意這件事,我們做生意的時候其實也常常如此,明明很簡單的事情,客戶就是搞不明白和不理解我們做的是什麼生意,賣的是什麼產品或者服務,甚至在我們已經解釋說明好多次的情況下,還總是一腦袋漿糊的模樣。

再比如,打工這件事,我們打工時總認為自己已經做了足夠多的工作,我們內心裡是多麼地渴望得到領導的了解,但是領導和老闆就是不理解我們,也不去了解我們做的那些莫大的貢獻,好讓我們也有一個機會去升官發財。

這就是孔老夫子所講的「患人之不己知」,也就是患人不知道自己。孔老夫子的意思是勸誡我們萬不可這般糟踐自己,而是應該要憂患自己不知道別人。

一個人在世界上做事的兩種迥然不同模式

No.1,天天宣傳自己非常有本事,想要獲得更大的利益的人

這種人往往是沒有什麼真材實料的,一心就是急於求成,看似短時間內獲得了很多的利益,但是都不會太長久,口碑也將會越來越差,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總會發現他們只是嘴上厲害的「將軍」罷了。

這種人的做事之道,是小人之道,開始的時候確實能火一把,聰明的小人,也許還能火很長一段時間,因為他總是能找到新的宣傳策略,但是,時間是他的敵人,他遲早會消失在人們的眼前。

No.2,一心只在踏踏實實做實事上

這種人明明自己很有本事了,卻總說自己只是略知一二,做事的時候,從來都是做得很漂亮。慢慢地,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就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好口碑。大家也都對其極度認可,他們的機會就越來越多,路也就走的越來越穩越來越寬。

這種人的做事之道,是君子之道,君子總是習慣性先把事情做實了,不急於成名,但是成名之後,卻是誰也無法撼動的江湖地位。

君子更關注的是自己的實際能力,小人在乎的才是自己的名聲。大家熟悉的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里的郭靖就是這樣一種君子,華為也是這般的一個公司,所有成大事的人,也都是這樣一種模式。所以,我們不要愁別人不了解我們,我們只要踏踏實實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斷強大自身的實力就行了。

患不知人也

其實,主動了解別人的人,是付出型人格,這種人付出的多,自然得到的回報也就越多;而那些要求別人主動去了解自己的人,則是索取型人格,這種類型的人,其路只能越走越窄,大家也都不太喜歡跟他們交往。

我們要去多了解別人,了解我們的客戶,客戶就會滿意,我們的客戶也就會越來越多;了解我們的老闆,老闆就會認可我們,我們也就多了更多升職和加薪的機會;了解我們的女友,女友就會很開心,我們的生活也就會越來越幸福;了解我們的朋友,好及早分辨朋友的偽和善,我們的事業也就會越來越大。

我,皇甫公良,教了非常多的學員,這些學員裡面的某些人會認為老師應該把一件事情的方方面面都給他們安排的妥妥帖帖,爾後他們只需添加上那最後的一根稻草即可,總是對老師心生不滿,這樣的學員,其實也是最沒有前途的那一部分人。而另外一些學員呢,則是非常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一類人,他們會主動地去查找資料反覆印證老師的教導,以了解老師教導的一切,會對老師所教授知識進行舉一反三,並切實做到知行合一,這樣的學員,才是最有前途的人。

學習本來就是一個主動要求自己的過程,而絕非是被動地要求別人給自己灌輸學問的過程。所以,但凡習慣性去評價別人不行的人,大多都是因為其本質上自己的不行,高手眼中從來都是人各有其優的,所以,他自己也就越來越厲害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中國核潛艇為何首次現身釣魚島水域?原來傳達了這些信號
簡單的道理想清楚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