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的主人真的是秦始皇嗎?最新研究報告:也許它的主人是她!
1974年幾個陝西農民為了灌溉農田在石灘上挖井而喚醒了一個沉睡千年的地下世界,從此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為世界所熟知並成為中國的象徵。兵馬俑的主人是秦始皇早已是人們根深蒂固的一個認知,但有人卻提出了一個顛覆性的觀點:它的主人另有其人。
在秦國的歷史上能夠有如此大的財力、魄力修建如此龐大的陪葬坑的除了秦始皇還會有誰呢?有人推測她很可能就是歷史上第一位女太后秦宣太后羋月。羋月以「太后」之名整整把持秦國朝政長達41年之久,比秦始皇在位還多5年,後世擅權專制的太后沒有一個能超越她,這讓她成為兵馬俑的主人並非沒有可能。
研究者發現在兵馬俑的1、2號坑中大量的步卒圍繞著馬車排成一列列整齊的大小方陣,可見戰車是這支部隊的主力,然而自殷周到春秋時期隨著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車戰的弱點也逐漸暴露,在兩軍作戰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備前則後寡、備左則右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相互間不能救援的危險狀況。作為一名富有作戰經驗的統治者,秦始皇早已對軍隊的結構進行了優化調整,大量採用騎兵和步兵相配合,使之更加輕便易於作戰。從這點可以推測兵馬俑坑中的這支以戰車為主力的部隊應該不是秦始皇的軍隊。
考古學者在1號坑的一個兵馬俑上發現了一個類似於「脾」的文字,另外在秦阿房宮北司遺址的一塊筒瓦中也出現了右邊為「月」左邊為一個奇怪的文字。古漢語學家認為筒瓦上月字旁邊的文字為「羋」字的一種變體字,並且這應該是兩個單獨的字讀作「羋月」,而兵馬俑上類似「脾」的字根據《金石大辭典》推測應該是左「月」右「羋」讀作「月羋」。我們都知道古代記錄文字的方式是從右向左,這為兵馬俑的主人是宣太后提供了一個有力的證據。
眾所周知秦始皇晚年追求長生不老,甚至在生前他不準有人提及關於「死」的任何事,一位一心求長生不老的人如何會在生前就下達為自己修建陵墓的命令呢?反觀宣太后對身後事的態度卻完全相反,根據《戰國策秦策》記載宣太后死前曾傳令讓男寵魏子為自己殉葬,魏子得知後十分害怕便請庸芮遊說太后,宣太后在庸芮的說服下撤銷了魏子為自己殉葬的旨令。
可見宣太后生前對於死事是有所安排的,她聽從老臣的勸諫放棄了用有知之人為自己陪葬的念頭,那麼用無知之人為自己陪葬似乎是一件合理的事情。韓非子的《韓非子顯學》中記載:「盤石千里不可謂富,象人百萬不可謂強,盤石不生栗,象人不可使拒敵」。象人即是俑人,韓非子在秦始皇14年作為韓國使節出使秦國,可見俑坑在他出使秦國前就已竣工。
專家曾判斷兵馬俑原本是有顏色的,當時流行五行說的秦朝認為是自己的水德攻克了周朝的火德才得了天下,所以秦始皇將水對應的黑色作為本朝的顏色,他甚至頒布詔令:衣服、旌旗、節旗都必須是黑色的,因此將這些五顏六色的兵馬俑放在崇尚黑色的秦始皇時代就很難解釋的通。相反宣太后出生南夷楚國,少數民族衣服多為五顏六色,因此從兵馬俑的服飾來看它們應該處於宣太后時期。
當然這只是部分人的推測,電視劇《羋月傳》讓我們記住了羋月這個歷史上的奇女子,也開啟了我們對兵馬俑主屬問題的思考,至於秦宣太后是否真的在生命彌留之際下令修建兵馬俑為自己陪葬,我們並未在史書上找到明確的記載,但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籠罩在秦始皇皇陵上的迷霧終將逐漸淡去。


※燕王朱棣受欺負而問禪,和尚送他一頂「白」帽子,成就了永樂大帝
※二戰26歲美女神槍手,納粹德國對她又恨又怕,美國在她感召下參戰
TAG:軒軒有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