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失去了20年」還能世界第三,這樣的日本才是令人警惕的

「失去了20年」還能世界第三,這樣的日本才是令人警惕的

蔣校長推薦:

日本製造業"衰落"的真相:悄悄的轉型,打槍的不要

最近大家都在養蛙,朋友圈、微博到處都在曬自己的蛙兒子。《旅行青蛙》是日本遊戲公司HIT-POINT研發的休閑小遊戲,卻在中國爆火,95%的用戶都在中國。「非暴力、不著痕迹」地推廣日本元素,《旅行青蛙》確實做到極致了。

或許,日本的競爭力並沒有如我們想像中那樣徹底坍塌。

日本,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可能讓國人感到糾結的國家。從地理的角度來看,一衣帶水的它看起來距離我們很近,近到跨過海峽就能侵入到我們的國土。可是,當我們想要去真正去了解這個惡鄰的時候,卻發現紮根在我們內心深處的日本,距離我們是那麼遙遠,遠到只留下一個模糊的輪廓,卻總是難以看清真實的它。

翻過歷史的那一頁,改革開放初期的我們凝視著精美的掛曆上的子彈頭列車「新幹線」穿行在富士山下的畫面、看著滿大街的本田、雅馬哈穿行在我們國家的大街小巷、渴望著日立、松下以及酒井法子那「新時代的東芝」的甜美聲音。那時候的我們對日本充滿了羨慕、佩服、嫉妒,如果仔細品味的話,甚至可能還有深深的敬畏。

改革開放後的中國走上了發展社會主義的快車道,在創造了無數個經濟奇蹟後,終於在2010年取代了日本自1968年以來一直穩坐的「世界第二經濟體」位置。隨著綜合國力的提高,我們的眼界也適時地在改變著,直到2017年中國已經以13.17萬億美元的GDP數值三倍於日本的4.34萬億美元。這個時候的我們,在面對日本時已經沒有了之前的敬畏,甚至在一部分國人志得圓滿的眼中,日本已經漸漸淪為「經濟停止發展」的「沒落的發達國家」。在一些時事專家的口中,曾經遙不可及的神話般存在的日本已經走下了神壇,甚至已經淪為不值一提的二三流國家。

坍塌了神壇的日本製造

日本製造業曾經以工匠精神為標杆贏得全世界的信任和訂單。可是一段時間以來,一系列的醜聞不斷在引發著日本製造業的「大地震」,神戶制鋼數據門、日產汽車檢驗門、三菱鈴木汽車油耗門、東芝公司財務門、高田公司安全門、三菱材料造假門、出口英國的高鐵漏水門、甚至還有軍事裝備的空空導彈彈翼消失門……各種各樣的「門」好像比具備了比哆啦A夢的任意門還多的選項,在各個領域擊破了日本製造「完美工藝」、「精益求精」的金字招牌,日本製造的神壇彷彿在一夜之間突如其來地坍塌了。

作為天然的競爭對手,相信每一位中國人都是樂意看到有關日本的負面新聞的。當然,這並不完全是因為曾經對日本的羨慕嫉妒恨所形成的陰暗心理造成的,更多的是因為我們通過奮發圖強趕上了曾經遙不可及的日本,甚至在某些領域還實現了直接超車。現在在中國市場上日本電視的市場份額已經很小了,反倒是中國電視企業絕地反擊,海信甚至把老牌的電視企業東芝都給收購了;國內除了的摩托車電動車很少看到日本製造了,甚至東南亞的市場也幾乎都被「隆鑫」、「力帆」佔領了;這幾年雖然日系車仍然佔據著銷售較大的份額,但是隨著自主品牌的雄起,相信不久的將來國內汽車市場的格局將會發生巨大的改變……

據相關資料顯示,1989年世界排名前十的半導體企業,日本佔據了6家並且包攬了前三名,但是現在只剩下一家。1995年,《財富》雜誌世界500強名單中有149家日本企業,而中國僅有3家。可是到了2016年,日本剩下52家,中國則是110家。可能按正常的邏輯分析中,按這樣的趨勢下去,日本在中國面前逐漸變得微不足道似乎只是時間的問題,日本作為中國近代以來最大威脅的歷史,似乎將要一去不復返了。

然而,如果我們冷靜地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日本的話,或許會發現,我們面對的仍然是一個充滿競爭力、甚至充滿危險的日本。

強大的諾獎「軍團」是日本的致勝武器

在經歷過民族的苦難之後,重新站起來的中國人為了證明自己,一直存有一個諾貝爾獎情節。可是,至今為止真正意義上的獲獎者只有屠呦呦和莫言兩位,在此之前,我們一直把獲獎的美籍華人楊振寧、李政道掛在嘴邊充門面。當然,在我們的理解中,中國人屢屢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並不單純是技術方面的原因。但是相對日本豪華的諾貝爾獎履歷來講,中國獲得的僅有的兩個諾貝爾獎就顯得寒酸多了。

日本之所以可怕,很大程度上在於他們在國家政策的制定和國民的「執行力」。一直以來,日本在科技創新方面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如果不是遭遇歧視的話,日本人可能在1901年就該獲得諾貝爾獎。而當時我們的義和團還在赤裸著上身,高喊著「刀槍不入」迎著洋人的火器行進。戰後盟軍佔領下的日本同樣沒有放棄對科技的追求,日本國民的自信心也因為1949年湯川秀樹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而得到了極大的鼓舞。

六七十年代的經濟騰飛並沒有沖昏日本決策者的腦袋,他們清楚地認識到僅僅經濟發過是不夠的,只有科技興國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於是,早在60年代日本就制訂了把GDP的2%用於科研的政策,即使是之後出來的經濟動蕩和泡沫經濟破裂的情況下,這項政策都沒有改變。2001年4月,日本在提出「第二個科技基本計劃」時,高調地提出要在50年內培養出30位諾貝爾獎得主,這樣的想法顯然有些驚世駭俗,當時不僅輿論一片嘩然,甚至連本國民眾都提出的質疑。但是截止到2017年,這18年里日本獲得了除經濟學外其他各種學科的諾貝爾獎項18個,是除了美國以外獲獎最多的國家,並且已經完成計劃的60%。在此之間的2005年到2015年的十年間,日本的科研經費平均達到了國內生產總值的3%,這個比例甚至比美國還高,居發達國家首位。巧合的是,這段時間剛好是中國經濟迎頭趕上並超越日本的關鍵時期,雙方的競爭進行了白熱化階段,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力量對日本製造形成了巨大的競爭壓力,一些承受力較低的企業因此陷入各種「門」的醜聞當中,一時間有關日本製造的神壇坍塌的說法喧囂塵上。

掌握著難以被攻克的技術堡壘

可能由於發展起步比較晚,中國在創新能力方面一直相對滯後。當今天的我們熱衷於討論海信收購了東芝、聯想收購了IBM PC業務、華為小米搶佔某某市場時,日本其實早就拋棄已經淪為低端製造業的家電類產業,轉變為全力投入新材料、人工智慧、醫療、生物、新能源、物聯網、機器人、高科技硬體、資源再利用等新興領域。

從近年來全球創新企業百強名單可以看出,日本仍在這份榜單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雖然貴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在企業創新方面與發達國家仍有十分巨大的差距。2015年入圍全球創新百強企業的日本有40家、美國35家、法國10家……中國0入圍;2016年美國有39家,日本34家,中國僅華為一家上榜;如果把榜單擴大到更具綜合競爭力1000強來看,美國有357家企業上榜,其實力可見一班;日本有171家,而中國也有113家上榜,由此可見儘管中國早在2010年GDP總量就超過日本,但我國企業的競爭力與日本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

正是因為企業創新能力強大,雖然日本製造近年來「醜聞」不斷,但不可否認的是,今天的日本仍然牢牢把控著產業鏈的上游位置,無論國民素質還是創新能力都是很強的。

比如,隨著技術升級的加快,工業機器人已經悄然佔據了很多企業的生產線,儼然是當今世界工業發展的主要生產力。於是2017年日本對華工業機器人出口飆升57.9%,金額達到2275億日元。

另據日本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日本2017年全年的機床訂單額同比增長31.6%,達到1.64萬億日元。這其中來自中國的訂單就佔了1.01萬億日元,同比去年爆增41.2%,創下歷史新高。而令人尷尬的是早在數年前中國就已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機床生產國,同時總產值也排名世界第一。可是,因為缺乏最高端的機床核心技術,中國的高端機床行業面臨著創新能力不強,效率較低,信息化程度不足的難題,國產高端機床無法滿足其他領先世界企業的生產的技術要求,只能依靠進口日本的高端機床來保證產品的高品質。

而日本在把控著核心技術來出口創匯的同時也在加強不斷的技術升級,像日本精工就將自主設計的極微量油氣潤滑系統與定預壓切換結構相結合,成功實現世界最高DMN值的工作機械用主軸;而美國人最視為最大機密的F-22戰鬥機製造中就有用新日本工機(SNK)的5軸龍鏜銑對F-22的發動機和KC-135加油機進行超精密的加工。

半導體作為無線通訊的重要材料,在當前的信息時代十分重要。生產半導體晶元的19種必須的材料中,大多數都具備極高的技術堡壘。而日本企業在硅晶圓、合成半導體晶圓、光罩、光刻膠、保護塗膜、引線架……等14種重要材料方面均佔有50%的份額,日本半導體材料行業在全球範圍內長期保持著絕對優勢,像信越化學就提供了全球70%的半導體硅材料。

其他諸如電子顯微鏡、汽車高端發動機、工業機器人、智能機器人、精密儀器以及先進的醫療設備等,日本都憑藉著其掌握的核心技術以及不斷的技術升級保持著其領先世界的水平,上述各領域的優勢至少就可以保障日本在今後的數十年間仍然能夠保持在科技領域的領跑者地位。

不對等的專利授權率

保持科技領先的重要手段就是不斷的創新,而新的發明創造正是創新的重要組成,發明專利的申請有利於知識產權的保護。

近年來,中國也在不斷提倡科技創新,因此各項專利的申請數量也屢創新高,2016年達到133萬件,排名第二的是美國的60.55萬件,日本「僅」有31.84萬件。從表面上看中國依靠龐大的專利申請數量,有望在今後逐步實現趕超美、日技術堡壘的目標。但是從專利實用性來看,要實現這個目標並不那麼容易,因為雖然中國專利申請量是日本的3倍,但是日本的專利授權率高達80%,而中國的授權率僅僅是30.17%,雖然從整體數量上來看並不少,但可以看出應用佔比並不高。

作為科技創新的儲備力量,中國專利偏低的授權率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顯示出存在一定的「虛假繁榮」現象,而這種「虛高」的申請數量並無法幫助中國在應對日本強大的科技創新儲備可能在今後爆發出的潛力。

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從一系列資料、數據可以看出,那個所謂的「失去的20年」對日本的傷害可能沒有我們想像中的巨大,實際上日本在那個20年完成了經濟的轉型,「失去」的20年等同於它用二十多萬億人民幣完成了對未來(也就是現在以及將來)科技創新發展的「投資」。誰的發展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的,數據門、檢驗門、油耗門、財務門、造假門等各種各樣的「醜聞門」等同於生長發育中的病痛,相信日本憑藉著其研發經費佔GDP比例世界第一、由企業主導的研發費用佔總研發費用的比例世界第一、核心科技專利佔世界第一、專利授權率世界第一的底蘊是可以克服這些可能導致「神壇」坍塌的病痛的。

儘管今天的中國在GDP總量已經遠遠地將日本甩在身後,但在包括企業競爭力等方面與日本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其實造成GDP差距如此巨大的原因還是多方面的,比如兩國經濟結構不同、資金流向不同……如果僅僅從GDP數據來分析的話,可能會高估了中國企業的競爭力,而低估了日本企業的競爭力,這樣的分析是不公平也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針對這個情況,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就提出淡化GDP概念的概念,不再片面追求經濟發展速度,更加重視經濟發展質量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而對於日本,我認為我們需要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畢竟我們的心態正決定著我們的未來。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仍然荊棘遍布,困難重重,在這個關鍵時刻我們更應該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合理分析、理性愛國。

對於日本我們更應該用平靜客觀的眼光去看待,既不必有「酸葡萄心理」更不該「妄自菲薄」更不可以「妄自尊大」,只要我們萬眾一心,腳踏實地地擼起袖子加油干,最後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就一定會是我們!

本文是小邪為《蔣校長精選》獨家撰稿,版權所有!

【107】美國歷史雖然短,卻異常重視毛澤東思想的運用,只是總用歪……

【106】中國到底有沒有主動尋找志願軍遺骸,讓烈士榮歸故里?

差一點我們就擦肩而過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蔣校長 的精彩文章:

西方媒體又扯淡,英媒稱中國要有1000架運20才能滿足空運需求
反思!當8歲冰花男孩艱苦求學時,一些人卻在抱怨……

TAG:蔣校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