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傅濟生:略談賈寶玉罵「國賊祿鬼」,還須「放眼觀其妙」

傅濟生:略談賈寶玉罵「國賊祿鬼」,還須「放眼觀其妙」

傅濟生:略談賈寶玉罵「國賊祿鬼」,還須「放眼觀其妙」

傅濟生:略談賈寶玉罵「國賊祿鬼」,還須「放眼觀其妙」

本文作者傅濟生先生

傅濟生,85歲,中共黨員,高級會計師,長期從事財會工作。曾在《經濟日報》《財政》《經濟研究》《中國稅務》等報刊雜誌發表論文十多篇,內容涉及財會、稅務、收入分配、經濟體制改革等方面。全國經濟學者高峰論壇參加者。近年來,潛心從事紅學研究,著有《冒辟疆著作紅樓夢雜談》,計17萬餘字。

《紅樓夢》第三十六回綉鴛鴦夢兆絳芸軒 識分定情悟梨香院

傅濟生:略談賈寶玉罵「國賊祿鬼」,還須「放眼觀其妙」

賈寶玉被賈政重打以後,"日日只在園中游卧,不過每日一清早到賈母、王夫人處走走就回來了,卻每每甘心為諸丫鬟充役,竟也得十分閑消日月。或如寶釵輩有時見機導勸,反生起氣來,只說"好好的一個清凈潔白女兒,也學得釣名沽譽,入了國賊祿鬼之流。這總是前人無故生事,立言豎辭,原為導後世的鬚眉濁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瓊閨繡閣中亦染此風,真真有負天地鍾靈毓秀之德!"因此禍延古人,除《四書》外,竟將別的書焚了。眾人見他如此瘋癲,也都不向他說這些正經話了。獨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勸他去立身揚名等語,所以深敬黛玉。"

而且不僅是薛寶釵,連書中最天真無邪的一個小姐史湘雲也勸賈寶玉多關心仕途經濟,別整天和他們這些女孩胡混,結果賈寶玉也沒給她好臉色看,還把這樣的話當做「混賬話」。所以在賈寶玉的心裡只要是勸他讀書上進的人不是國賊祿鬼就是混賬,那麼賈寶玉為何如此討厭仕途經濟,乃至對勸他的好姐妹們惡語相向呢?

國賊:損害國家利益,出賣國家主權的民族敗類;祿鬼:指利欲熏心貪求官祿的人。因此書中的「國賊祿鬼」意指不顧國家利益,一心鑽營名利的人。其實這是《紅樓夢》作者冒辟疆借書中人之口,表明永不仕清的民族氣節。

冒辟疆是明朝遺民,「遺民」指的是改朝換代之後,拒絕承認政治事實,依然忠於前朝的人。中國歷史上,最突出的「遺民現象」出現在明末。1644年崇禎皇帝自縊後,清朝正式建立,然而朱姓皇族陸續在南方各地建立新的朝廷,延續明祚。就連南明諸朝也都滅亡後,仍然有許多效忠明朝的人,以各式各樣的方法與清廷保持距離,表現對於前朝的留戀。

明遺民現象轟轟烈烈,傳流久遠,根本原因在於取代明朝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外來政權」。滿人以明白的異族姿態,入關建立征服王朝,還以要求全面剃髮、「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強硬做法突顯種族與文化上的差異,觸及了「華夷之辨」的敏感神經,延長了漢人抵抗、不合作的態度。

存在於傳統士人身上,廣義的「遺民」心態,一直要到康熙朝才逐漸得到解決。解決的辦法,主要靠的是康熙皇帝對儒學的不斷認同與充分掌握,以過人的才智與毅力,精巧運用儒學語言,謹慎實踐儒家教化,將自己打造成「內聖外王」的典範,康熙從31歲到54歲共有六次南巡,其中有五次親自到明孝陵謁陵。......康熙對朱元章評價很高,而且很重視學習明朝典章制度。以至於在1699年康熙親筆手書「治隆唐宋」(注1)立於碑亭。爭取了漢人的認同。所以冒辟疆是明朝遺民堅決不做清朝的官,而他的子孫則是清朝子民,就應該忠君報國。

筆者試從冒辟疆的幾首詩中,探求他的民族氣節和以詩明志的高貴品質。冒辟疆一生支持難友、賑濟災民數十年如一日,以致家資耗盡,家庭生活十分窘困。隨著歲月的流逝,進入垂垂暮年的冒襄患有腿病,耳朵失聰,但由於貧窮,不得不靠賣字維持生計,他在《自述》中這樣寫道:「獻歲八十,十年來火焚刃接,慘極古今!墓田丙舍,豪家盡踞,以致四世一堂不能團聚。兩子罄竭,亦不能供犬馬之養;乃鬻宅移居,陋巷獨處,仍手不釋卷,笑傲自娛。每夜燈下寫蠅頭小楷數千,朝易米酒。」甚至還到南通狼山去賣字。

《冒辟疆全集》(1517頁)

賣字五狼偶成三絕 冒襄

偶發遊山興,聊為賣字翁。

奇懷付老筆,莫漫此相逢。

七十何所求,而況當八秩。

淵明拙言辭(注2),吾以托之筆。

春蚓與秋蛇,虎卧兼龍跳。

我願識字人,放眼觀其妙。

春蚓秋蛇比喻書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之蛇的行跡那樣彎曲。出自 《晉書·王羲之傳》:「行之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

虎卧龍跳形容字勢雄渾超逸。出自南朝·梁·袁昂《評書》:「王右軍書,字勢雄強,如龍跳天門,虎卧鳳閣,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

冒辟疆明確告訴買字的人,不要著眼於字寫得好醜,而是要"放眼觀其妙","妙"在哪裡?妙就妙在內容是《紅樓夢》。

冒辟疆賣的什麼字?為什麼要到狼山去賣呢?

《冒辟疆全集》(579頁)《亡妾紀略序》中寫道:「……亡妾董氏,原名白,字小宛,復字青蓮。......凡九年,上下內外大小,無忤無間。其佐余著書肥遁,佐余婦精女紅,親操井臼,以及蒙難遘疾,莫不履險如夷,茹苦若飴,合為一人。」就是說,冒辟疆和董小宛在水繪園九年期間,小宛佐辟疆著書肥遁,(佐者輔佐、幫助也,而不是侍候;肥遁者退隱不仕以示清高也)著書,而不是詩詞歌賦、散文小品,著的什麼書?為何沒有流傳?像冒辟疆這樣的大才子,所著之書,豈有沒能流傳之理,《影梅庵憶語》能夠廣為流傳,詩集、文集也有刊印面世,而其所著之書卻不見流傳,真是咄咄怪事, 也許所著之書在當時屬於禁書,不敢署真實姓名。

筆者認為他賣的就是不署作者姓名的《紅樓夢》書稿,如果在如皋賣,熟人太多容易暴露,所以只有到外地去賣,狼山是最佳地點,狼山 位於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風景區,由狼山、馬鞍山、黃泥 山、劍山和軍山組成,南臨長江、山水相依,通稱五山。狼山居其中, 海拔106.94 米,最為峻拔挺秀,文物古迹眾多,其他四山如眾星拱月,狼山成為五山之首。

自宋至清陸續興建了廟宇殿塔,總名廣教寺。佛教中狼山為 大勢至菩薩道場,列為全國佛教八小名山之一。登上狼山之巔,即見廣教寺的主體建築群,廟門前大觀台,視野開闊, 山水田野盡收眼底。......支雲塔後就是著名的狼山大聖殿。 狼山大聖為唐代的釋僧迦,他南遊江淮,為民醫病、治水,深受愛戴。 唐中宗尊他為國師,乃一代高僧。殿內大聖菩薩身披龍袍,法相莊嚴,因此民間也稱為大聖廟,只要選擇香客很多的日子,一般是初一丶月半丶二十五香客多,不僅賣出的機會多,而且若遇特殊情況,很容易混在香客中隱藏。

冒辟疆每夜燈下寫蠅頭小楷數千,每賣一次可能是幾萬字丶十多萬字或更多,這時的《紅樓夢》可能僅是一段段故事情節而已。到「曹雪芹」(注:這裡指冒辟疆的筆名,)「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刪五次,纂成目錄,分出章回」, 說明冒辟疆於《紅樓夢》最後的披閱增刪用了十年時間,也就是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至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

《冒辟疆全集》(590頁)《影梅庵憶語》"秋來猶耽晚菊,即去秋病中,客貽我剪桃紅,花繁而厚,葉碧如染,濃條婀娜,枝枝具雲罨風斜之態。姬扶病三月,猶半梳洗,見之甚愛,遂留榻右,每晚高燒翠蠟,以白團迴六曲,圍三面,設小座於花間,位置菊影,極其參橫妙麗。始以身入,人在菊中,菊與人俱在影中。迴視屏上,顧余曰:"菊之意態盡矣,其如人瘦何?"至今思之,淡秀如畫。"

冒辟疆和董小宛都很愛菊,再看看冒辟疆以詩明志的菊花詩吧!

《冒辟疆全集》(1494頁)

菊圃 冒襄

南樓余隙地,種菊老馳心。

長夏甘辛苦,深秋待訪尋。

通身肥綠葉,滿地橫黃金。

屈指重陽後,高台酒共斟。

《冒辟疆全集》(1342)

詠晚菊黃白各二首 冒襄

晚菊黃如栗,經冬厚且妍。

色堪凌醉葉,味恰與香圓。

椒壁失疏影,金爐得妙禪。

濃霜渾傲卻,直闘雪嬋娟。

多少繁華後,金英霜露中。

老香娛壽客,冷艷待孤鴻。

點染獨居正,栽培爾得中。

可能梅破臘,耐久共融融。

玲瓏攢碎玉,片片雪衣輕。

濯月疑無影,含霜更有情。

一燈人自淡,幾日夢俱清。

寄語歺英客,盤中是水晶。

采遍東籬色,尤憐素質芳。

瓊枝邀謝客,郢雪憶梁王。

銷得白衣酒,偏生艷雪香。

陽春如有意,開盡見行藏。

《冒辟疆全集》(1499頁)

菊飲倡和(原無,據底本卷之十一目錄及版心補)

對菊飲酒五言古詩二十首張孺子首倡和陶飲酒韻余即次第步 冒襄(略)

《冒辟疆全集》(1506頁)

菊飲無七言律詩補詠三首 冒襄

開遍樓西次第新,從今不復訪東鄰。

悲秋九日當窮序,逸興千年託晉人。(注3)

花以性廉成淡宕,根緣坤厚得黃純。

紫桑笠澤羅含宅,曾似吾家妙絕倫。

不謂無花花始開,愛他炎冷候霜來。

三更露濕嫌叢桂,十月春光咲岺梅。

終日對吟真古處,滿堂卧看興悠哉。

經年脾病貧枯槁,不待歺英已換胎。

一佳懷抱只君知,今歲相知更繋思。

不飲酒中能得氣,絕非人境想來詩。

味甘未許蜂成蜜,霜肅唯留雁可儀。

已約明年開菊社,星羅雲布就東籬。

《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詠》里。由史湘雲和薛寶釵擬定題目,共十二道題目:「憶、訪、種、對、供、詠、畫、問、簪、菊影、菊夢、殘菊」十二首。詠菊十二首是以詩的內容排順序的。

寶釵說:「起首是《憶菊》;憶之不得,故訪,第二是《訪菊》;訪之既得,便種,第三是《種菊》;種既盛開,故相對而賞,第四是《對菊》;相對而興有餘,故折來供瓶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覺菊無彩色,第六便是《詠菊》;既入詞章,不可不供筆墨,第七便是《畫菊》;既為菊如是碌碌,究竟不知菊有何妙處,不禁有所問,第八便是《問菊》;菊如解語,使人狂喜不禁,第九便是《簪菊》;如此人事雖盡,猶有菊之可詠者,《菊影》《菊夢》二首續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殘菊》總收前題之盛。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限定七律,但不限韻,由寶玉、黛玉、寶釵、湘雲、探春等五人自由選題。在這次吟詩比賽中,「瀟湘妃子」林黛玉選了其中三道詩題:《詠菊》《問菊》和《菊夢》。其餘五題分別由湘雲和探春選得。只「有頓飯工夫, 十二題已全,各自謄出來,都交與迎春,另拿了一張雪浪箋過來,一併謄錄出來」。......「眾人看一首,贊一首,彼此稱揚不已.李紈笑道: 『等我從公評來.通篇看來,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評:《詠菊》第一,《問菊》第二,《菊夢》第三,題目新,詩也新,立意更新,惱不得要推瀟湘妃子為魁了」。「寶玉聽說,喜的拍手叫"極是,極公道。」

如果我們從《菊圃》開始,接著寫這十二首,和《詠晚菊黃白各二首》,最後是菊飲諸詩,不就成為完整的《菊花詩集》了嗎?但是,在當時清代文字獄的白色恐怖下,冒辟疆祗能在他的《同人集》中刪掉這「憶、訪、種、對、供、詠、畫、問、簪、菊影、菊夢、殘菊」十二首,其用心之良苦,又要我們"放眼觀其妙"了。

筆者僅對《詠菊》詩作如下淺析,首聯「無賴詩魔昏曉侵,繞籬欹石自沉音。」這是詩作的時間、地點以及冒辟疆借林黛玉之筆把詩人的興奮、專心致志的藝術形象活靈活現地呈現出來了。頷聯「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胸有成竹,於是提起筆來,一瀉千里,把讚美菊花的秀麗篇章寫了出來。這還不夠,還要對著天上的明月反覆誦。可見,作者完全沉浸在完成詩作後的巨大幸福之中。接著,筆鋒一轉,頸聯:「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這時冒辟疆又回到了憤世的情緒之中:借頌揚菊花來抒發他愁怨的詩篇,又有誰能夠理解我像素秋一樣高潔的情懷呢?尾聯「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這在詩詞創作中叫「合」,於是又回到了詠菊的主題。自從陶淵明在詩歌中評說、讚揚菊花以後,千百年來菊花的不畏風霜、孤標自傲的高尚品格,一直為人們所仰慕,所傳頌,直到今天。 在《詠菊》中,冒辟疆借林黛玉之筆在「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句之後,緊接著提到了陶淵明:「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

還有《菊夢》也提到陶淵明

籬畔秋酣一覺清,和雲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憶舊還尋陶令盟。

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

醒時幽怨同誰訴,衰草寒煙無限情。

陶淵明當年不願「為五斗米折腰」,解綬還鄉,隱耕田園,勞動之餘,特愛菊花。陶淵明一生寫過很多詠菊的詩,菊花也因為他的品題而聲名鵲起。其《和郭主簿》中的「芳菊開林間,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心,卓為霜下傑」,便為菊花定下了高潔的基調。他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句已是老少皆誦,「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更是寫盡菊花的氣質和神韻,為歷代文人所稱頌。冒辟疆借林黛玉之筆在此稱頌菊花因陶淵明的「評章」而「千古高風說到今」,既是在贊菊,也表達了他對陶淵明的仰慕,隱約中也有自比菊花的內心流露。

在這首詩中,直接寫到菊花的字句並不多。但其喻意、深意和功夫都在詩外。這才是詩詞創作中的佳品。在這裡,不能不回顧冒辟疆自題《紅樓夢》的一首絕句:「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這首絕句與《詠菊》這首詩,無論從語氣上還是內容上,是何等的相似!這是巧合,還是冒辟疆故意為之,誰能讀得懂?冒辟疆借林黛玉之筆寫的《詠菊》及其它詩詞又有誰能讀得懂它的真正含義?洋洋百餘萬言的《紅樓夢》,三百餘年來,多少人孜孜不倦地探討和研究,又有誰能真正地理解?眾姐妹們交口稱讚頷聯「 毫端蘊秀臨霜寫,口齒噙香對月吟。」本也不錯。因為這一聯體現了作者的才氣與瀟洒。但是,細細品來,竊以為末聯「一從陶令平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更具魅力。更意味深長的是,《賣字五狼偶成三絕》中提到陶淵明,《紅樓夢》中菊花詩中提到陶淵明,而《冒辟疆全集》中菊花詩卻不提陶淵明,只有一句詩用"晉人"二字一帶而過,用典很冷僻,這就更應"放眼觀其妙」了。

從《冒辟疆全集》中的菊花詩,和《紅樓夢》中的菊花詩組合起來研讀,可以認定都是出自冒辟疆的手筆,《紅樓夢》作者就是冒辟疆。

注釋:

(1)「治隆唐宋」匾是清朝康熙皇帝南下金陵時,在耳聞目睹南京城的盛況後對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由衷的讚歎之詞,該匾額在今南京鐘山山麓明孝陵景區。康熙皇帝此舉,也包含有籠絡漢族地主階級和知識分子人心的目的,這樣做有利於少數民族對漢族的統治的鞏固和加強。治隆唐宋,為清代對明太祖朱元璋統治時期國家綜合國力的評價,清朝沿襲明朝制度,與李唐、趙宋時期相較社會更加繁榮。即幅員遼闊,遠邁漢唐;繁榮似錦,治隆唐宋。另有康熙御題治隆唐宋碑,為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皇帝南下金陵時,在耳聞目睹南京城的盛況後對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由衷的讚歎之詞,該碑位於今南京鐘山南麓明孝陵內。南京明孝陵在康乾年間,康熙南巡,六次遣官拜祭,五次親往謁陵;乾隆六次南巡,更是次次至明孝陵「拈香奠酒」。且二人祭拜時均行三跪九叩之大參禮,可謂優渥有加。為「禮文隆渥,逾於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舉」。康乾二帝此舉,不僅包含對前朝的評價,也包含有籠絡廣大漢族地主階級和知識分子人心的目的,這樣做有利於少數民族對漢民族的統治的鞏固和加強。

(2)《乞食》陶淵明

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

主人解余意,遺贈豈虛來?

談話終日夕,觴至輒傾杯。

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

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

(3)冒辟疆詩句「逸興千年託晉人",這裡所指的晉人應該是陶淵明,元朝詩人元好問的作品《論詩·一語天然萬古新》,其古詩全文如下: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淵明是晉人。

【譯文】

陶淵明的詩語言平淡、自然天成,摒棄纖麗浮華的敷飾,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質,令人讀來萬古常新。陶淵明自謂自己是上古時代的人,但並未妨礙他仍然是個晉人。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內容僅供讀者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從「漢籍」到「域外漢籍」
傳統書畫裝裱修復的南北派差異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