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塑料的觸感機制

塑料的觸感機制

物品製造都是為人服務的,所以產生了人體工學,它是以造型為主要研究內容的。但是,材料的質地也對製品的舒適性乃至人類的情緒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塑料,作為一種廣泛使用的現代材料,其顏色、光澤、觸感、氣味,都對製品的品質產生不同的效果。近十幾年來,人們對塑料的觸感明顯提出了更多要求。認識不同的觸感類型以及產生這些觸感的機制,對於正確設計和製造塑料材料,是非常必要的。下面簡要介紹一些塑料觸感類型以及形成機制。

柔觸感(soft touch feel)

圖1 手柄上的包膠(overmolding)

柔觸感的形成機制主要是通過控制材料的模量進行調節。極高的模量較少發生形變,給人以堅實的感覺,如工程塑料。適當的模量,既能發生形變,也能保持張緊能力,對於物品的抓握有利,如手柄上的包膠(overmolding)。此外,這種彈性形變的克服,也給人以戰勝感。極低模量的材料具有非常柔軟的感覺,如TPE,彈性體,塑性體,柔性塑料,增塑塑料(如軟PVC),發泡塑料等。塑料植絨以一種懸臂樑的形式創造一種柔軟的感覺。

皮紋觸感(grained texture touch feel)

圖2 儀錶板皮紋

皮紋以一種凹凸表面幾何結構給人以觸感,有點類似對於皮膚的模擬。過粗的皮紋不會產生舒適感。適當尖銳的紋理可以做成按摩器材,刺激穴位和放鬆肌肉。儀錶板上的皮紋,不僅產生皮革似的觸感,而且起到消光和耐刮擦的作用。軟塑料上的皮紋看可以產生皮膚一般的感覺。

滑粘觸感(slip and tackiness)

爽滑和發粘體現了皮膚與材料表面的一種吸附作用。憎水憎油材料,如硅酮、PTFE通常創造一種高度爽滑的表面,具有良好的自潔性。象手機表面的覆膜通常就是這類材料,耐指痕(anti-fingerprint)。一些小分子也具有爽滑性,如油酸醯胺、芥酸醯胺、二氧化硅、一些極性不大的蠟類等,它們通常滲出到材料表面發揮滑爽作用。某些塑料希望獲得真皮革一樣的潮濕感(moist feel),有專利製造出BOPP薄膜,拉伸以產生孔隙,然後發泡,這樣的薄膜具有保持濕氣的能力,因此而獲得潮濕感。但是,象這類滲出的有機小分子,如果滲出過多,就會產生一種發粘(nian二聲)的感覺。如果這類有機小分子具有大的極性,那麼,就更加粘手了。某些低熔點沒有交聯的生膠和彈性體,也有發粘的感覺,這是因為其熔點較低,鏈段活動能力太大的緣故,如POE。

溫度觸感(temperature touch feel)

圖3 蘋果紅外反射手機

塑料的不同導熱能力產生不同的冷熱觸感。通常,密實的塑料更容易產生涼的觸感,如發泡塑料感覺更暖和一些。但是,通過改性,添加不同導熱率的填料,也可以獲得不同的冷熱觸感。此外,通過改變材料與光線的作用方式,也可以獲得在陽光條件下的不同冷熱觸感,如紅外反射材料,在陽光下更涼一些。在陽光下,透明塑料比非透明塑料涼一些,淺色比深色更涼一些。

本公眾號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廖家志AT金基爭鋒 的精彩文章:

TAG:廖家志AT金基爭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