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凡殺不死你的,必使你更強大」

「凡殺不死你的,必使你更強大」

——記奧運金牌獲得者、中國女子帆船運動員徐莉佳

徐莉佳,1987年8月,出生於上海工人家庭,中國女子帆船運動員。

她先天右耳弱聽,左眼接近失明----而她恰恰就是在這種先天缺陷下,創造了帆船事業的奇蹟。

1992年,長寧區體校游泳隊集訓(5歲)

1997年,改學OP級帆船(10歲)

1999年,從海難死裡逃生(12歲)

2001年,首次奪得世界帆船錦標賽OP級帆船比賽的女子冠軍(14歲)

2002年,又一次獲得世錦賽OP級帆船女子冠軍

2003年,腿部腫瘤開刀,錯過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15歲)

2006年,力壓男選手奪得亞運會金牌。並在改項目後,僅練習了8個月就奪得雷迪爾世錦賽冠軍。

2008年,獲北京奧運會激光雷迪爾級季軍(20歲),奪得奧運銅牌,填補中國在奧運會帆船項目上的空白,實現零突破。

2008年奧運會後,因為受傷,她用兩年時間進行身體狀態調養,同時利用這段期間,進入上海交大攻讀工商管理學士學位。

2011年4月,為倫敦奧運會賽事,重新回到中國帆船帆板隊。

2012年,倫敦奧運奪金(帆船激光雷迪爾級女子單人賽),這是中國帆船史上首枚奧運金牌。

2012年8月13日,成為倫敦奧運會閉幕式中國代表團旗手

2014年,拿到上海交大工商管理專業學士學位。後赴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國際管理專業求學----

2015年7月,出版國內第一部帆船漫畫手繪本《跟奧運冠軍學帆船》,並舉行簽售儀式。

2016年8月,參加里約奧運會。

2016年9月,回到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繼續求學

(備註:此文寫作於2016年11月20日,並經過徐莉佳本人審閱,但沒有在公開雜誌上發表過。)

「凡殺不死你的,必使你更強大」

今年29歲的徐莉佳,今年裡約奧運會有著出色的戰績,卻面臨不斷被「取消資格、取消成績」判罰結果,但她「被坑三次不喊冤」,其大氣其「每臨大事有靜氣」的雍容淡定,令國人刮目,也令世界敬佩。

鑒於其功勛已廣為傳播,不想多贅;又因現在的她,在英國攻讀碩士學位,所以,在總結了徐莉佳的「大事記」以後,就直接進入訪談環節,以期展現她的近況與心聲:

徐約維:今年裡約奧運,您「被坑三次不喊冤」。面對包括鐵粉在內的輿論支持,您選擇獨自默默承受。這種冷處理,充分展示您的大度與自信。我相信,只有相當自信的人才能在眾聲喧嘩里,保持高貴的沉默。您能否說說當時您的想法?或者說,是怎樣的境遇,氤氳出您的這種寵辱不驚的氣質?

徐莉佳:規則和戰術利用是我們帆船比賽的一部分,比賽結束後進入抗議審理打官司也是家常便飯。我覺得自己在這方面吃虧了,就說明還有可以提高和完善的地方。與其哀聲怨氣,不如振作起來繼續努力,進一步夯實自己的硬實力。因為只有這些才是我自己可控的,對於那些我無從掌控的因素,如對手和裁判,何必浪費精力和心思呢?

徐約維:也許,這種不公平待遇,反而更激活了您的鬥志。這種刺激,也使您更回到了「熱愛」的本質,回過頭來對帆船上下更多的狠功夫苦功夫,更專註更投入,是嗎?

徐莉佳:確實如此。經歷了第三屆奧運,也接近三十的運動員高齡,按理說改退役了。但我反而更加確定了自己想要繼續備戰下一屆東京奧運的信念

徐約維:在倫敦奧運摘取金牌後,你急流勇退,已進入「准退役」狀態,且已在南安普頓大學攻讀國際管理專業碩士學位,是什麼原因使您決定參賽本屆里約奧運?

徐莉佳:在英國靜心讀書的那兩年,讓我看到航海世界之大,我應該不斷去繼續在這個領域探索和延伸。作為一名幸運的帆船選手,我們的運動壽命可以很長。既然我熱愛它,享受它,何必在意自己幾歲了,跟帆船相伴到老吧。其實也不僅僅是里約奧運,而是會一直尋找機會把帆船跑下去。

徐約維:里約與金牌失之交臂,您卻宣布參加下一屆奧運。是心有不甘?想證明實力?還是愈挫愈勇的性格?挫折更能激活你內在的活力?

有位作家說過;「當你還沒有完成你心目里的偉大作品時,你寫作的勁頭還在,還會有一種慾望與衝動,這恰恰是一種力量,我覺得我還可以寫的更好」。

我感覺這句話對您也適應,您還可以發揮的更好,或者說,您還沒有發揮出自己最好的狀態?您的競技勁頭還在,您的能量與實力還在。您的空間、餘力還很大,值得進一步挖掘與發揮。

徐莉佳:我承認心有不甘,知道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創造更多佳績。再加上讀書那兩年自己對帆船運動定義的變化,就覺得何不把它當做自己心愛的事業一直走下去呢?

徐約維:您的帆船訓練是10歲開始的,當時您並不具備這方面身體素質(聽力視力缺陷)現在也是。不知這個起點帶給您怎樣的感受與印象?近二十年的競技,您體悟最深的是什麼?有什麼經驗可以分享一下的嗎?

徐莉佳:起點低反而讓我更努力,身體的缺陷反而讓我能更加專註到自己想做好的事情中去。不過小時候確實會抱怨說怎麼老天這麼不公平,為什麼我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正常說話。但慢慢的,正是帆船讓我的心胸變得更寬闊,更樂觀,更環保,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一切一切。因為當我們駕著一葉扁舟行進在寬廣的大海上,與大自然接觸時,就會覺得我們人類是多麼渺小,一些小事是多麼不值一提,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時多麼珍貴,陸地上的生活有多麼便利等等。

徐約維:您曾說:「其實自己天性是屬於比較內向的,都是因為帆船這麼十幾年跑下來,硬是把自己變成一種很亢奮的狀態。其實自己有低血糖,有低血壓的我,就屬於很低沉很悶的那種狀態,每次比賽訓練開始之前,我都要比別人花更多的時間去熱身,因為自己慢熱嘛。一定要花更多的時間你才能表現的非常有激情,才能去投入地做這個體能上面要求很高的事情」。

您還說:「少看一點,少聽一點,讓我更專註做眼前的事」。

全神貫注,不受干擾。您就這樣把劣勢反轉成了您的優勢,特別令人感動。

徐莉佳:說實話自己的身體並不適合做運動員,小時候常常生病,力量爆發力都很差。但為了我心愛的帆船能跑快,我就必須要儘可能地去提高自己的體能素質,才能與對手相持抗衡。

徐約維:一直在想,所謂天分,就是你有興趣了,你不斷把這個興趣發揮,也不斷投入新的東西,新的能量,而且對於自己來說也是一種享受。您認為呢?

徐莉佳:找到興趣是最最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讓付出不辛苦,重複變得不枯燥。因為各行各業的精英和高手都是需要通過上千上萬小時的投入才能慢慢走到這一步。如果能做自己感興趣的,再苦再累也能享受這個脫繭成蝶的過程。

徐約維:熱忱,激情,自信,開朗,堅定。包括專註力,意志力,創造力,這是您給我的印象,您認為自己性格里最鮮明的特徵是什麼呢?

徐莉佳:認定的事情就會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徐約維:記得有個作家說過:「人的生命里有一種能量,它使你不安寧。說它是慾望也行,幻想也行,妄想也行,總之它不可能停下來,它需要一個表達形式。這個形式可能是革命,也可能是愛情;可能是搬一塊石頭,也可能是寫一首詩。只要這個形式和生命力里的這個能量吻合了,就有了一個完美的過程」。

那麼,帆船是您生命里的那股需要釋放的能量嗎?是否也可以說:帆船也是您深入世界的路徑,您用自己的方式把世界打開了——

徐莉佳:沒錯,帆船儼然已經成為我生命的主要舞台。相識相處近二十年,它帶給我酸甜苦辣,不僅成為更好的船員,更讓我做體育外更好的自己。駕駛帆船,讓我有機會走訪世界各地,結交來自五湖四海的各路朋友,令我人生的路途更寬廣更深邃。同時我也藉助著帆船這個平台,不斷超越自己,實現夢想。

徐約維:您曾說:「奧運會只是我人生的百分之十,後面還有百分之九十等待我去開發。人生要靠自己書寫」。您準備如何走後帆船之路呢?

徐莉佳:準備學大帆船和遠航,慢慢嘗試職業帆船的道路,讓自己的航海面走的更寬。同時,也會保持自己最擅長的專項:奧運激光雷迪爾。也或許下一屆奧運之後,自己就會改另一個級別繼續航行下去。

徐約維:「我贏或者不贏,團隊都在那裡,不怨不悔。我開心或失落,朋友都在那裡,不悲不喜。我安康或傷痛,父母都在那裡,不離不棄。感謝你們,成就了今天的莉佳,我夢想像六百年前的鄭和一樣,讓中國航海在世界揚名。男或女,老或少,高或矮,貴或平,帆船都在那裡,等著大家去玩。讓我們載著中國體育的強國之夢,揚帆遠航,踏浪前行」

您在2012年CCTV體壇風雲人物獲獎感言贏得眾多文青們的讚美,你能否用您的語言來描述一下帆船帶給您的快感?一瀉千里,萬里長空。百舸爭流,白帆白雲。激蕩,浪漫,刺激,還是跌宕感,澎湃感?也許,相對於與茫茫人海,你更喜歡茫茫大海的那種孤獨與豪邁,遼闊與自由?

徐莉佳:身處藍天碧海中乘風破浪的暢快、揚帆與海共舞的自由,人船海融為一體的美妙感受。

徐約維:不少年輕人喜歡您的文字,您的漫畫手繪本《跟奧運冠軍學帆船》也已出版,您還準備進一步寫作嗎?比如,寫寫英國求學記,還是鞏固自己的根據地,一心一意專門打一口屬於自己的井(帆船之夢)?

徐莉佳:或許會有一本自己的中文自傳,但最想創作的還是更多不同帆船的教學繪本,讓國人能學到各種航海的技能,享受到與大自然相處的快樂。

徐約維:提到家這個詞,你想到的三樣東西是什麼?關於愛情,你想到的又是什麼意象,包括場景場面?-

徐莉佳:父愛母愛、照顧奉獻。

喜憂同擔,相依相伴。

徐約維:提到工作,你會想到那些辭彙?關於團隊,您想到的又是哪幾個關鍵詞?

徐莉佳:創新、探索。

溝通、協作。

徐約維:提到上海,您最先想到的是一些什麼場面?提到英國,你最切膚的感受是什麼?與中國相比,英國給您什麼啟發?或者說,這種新的生活狀態,給了你重新理解自己的機會?

徐莉佳:浦江兩岸,古典與現代的建築相呼應,全世界獨一無二。

人文禮儀,志願慈善。英國人讓我覺得:生命在於折騰,呵呵。堅持自己的夢想,一切皆有可能。

徐約維:如今您在求學期間,如何保持體能與實戰的訓練呢?您目前每天的作息時間是如何安排的?

我會每天在健身房練力量和有氧1-2小時。學業繁重,但恰恰也需要換個環境放鬆一下,勞逸結合效果才更好。作息是早上6點起床喝一杯蜂蜜水,普拉提,早餐。上下午上課或自習,傍晚健身房。晚餐後自修,11點左右睡覺。

筆者手記:

想到徐莉佳的傷殘與在里約奧運的憋屈,就會湧現貝多芬等一系列不屈的形象。尼采說:「凡殺不死你的,必使你更強大」。中國也有「天將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說法。也許,局限與困境就是英雄們的另一種機遇與突圍。

想到徐莉佳,就想到李白那些豪情萬丈的詩句,用其中一句送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個「金」指金牌------

同樣祝她: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雲帆,橫渡滄海-----

--end--

蘋果用戶讚賞可掃描上面的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一個金色落在暮色里 的精彩文章:

TAG:好一個金色落在暮色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