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里新零售元年再次上調收入指引,背後做對了什麼?

阿里新零售元年再次上調收入指引,背後做對了什麼?

新零售概念的持續發酵,也逼得騰訊在零售領域的布局走到台前,直接攜手京東加入戰局。這意味著,中國新零售時代正在全面降臨,而戰爭才剛剛開始。

文 | 新金融琅琊榜(id:finrank)

2016年10月,當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第一次公開提出「新零售」,很多人都誤以為這是文字遊戲。但在接下來的2017年,阿里巴巴用行動證明,這是真正的新零售元年。

昨日晚間公布的2018財年第三季度(2017年第四季度)業績報告,則又一次彰顯了新零售的價值。該季度阿里巴巴收入達830.28億元,同比增長56%;核心電商業務收入732.44億元,同比增長57%。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再次上調2018財年的收入指引從49%——53%至55%—56%,這已經是阿里巴巴在本財年第二次上調收入指引。

阿里巴巴將良好的業績歸功於新零售戰略的持續突破。過去三年里,阿里巴巴耗資近千億元,將銀泰、蘇寧、三江、百聯、歐尚、大潤發等傳統零售企業納入新零售版圖。

根據這份財報,天貓依然在迅猛成長,這應該會讓京東倍感壓力。去年四季度,天貓實物商品的商品交易額(GMV)同比增長43%,尤其是行動電話及其附件品類交易額同比增長超75%。

另一方面,新零售概念的持續發酵,也逼得騰訊在零售領域的布局走到台前,直接攜手京東加入戰局。這意味著,中國新零售時代正在全面降臨。

1

新零售布局成型

在財報發布後的分析師會議上,新零售戰略成了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蔡崇信、CEO張勇、CFO武衛三位高管發言的共同點。

在蔡崇信看來,阿里巴巴擁有三個獨特的成功因素,以確保新零售願景的實現,分別是阿里平台的消費者數據、阿里的技術能力和阿里的一整套生態系統。

張勇著重提到新零售創新。他表示,阿里將繼續創造類似盒馬鮮生這樣的新零售業態,滿足消費者在數字時代不斷變化的需求,給他們足夠的理由同時去實體店和虛擬店。

從財務角度,武衛認為新零售未來將對阿里的收入產生極大貢獻:首先,新零售戰略將使阿里可以觸達中國依然處於線下的80%的零售消費;其次,新零售和純粹的互聯網業務有相似的高資本回報特徵;此外,技術將驅動新零售業務產生可持續、可擴展的長期利潤增長。

截至目前,阿里巴巴已經形成以原來的天貓為天,以菜鳥為地,全市場、全渠道的新零售布局。這包括:

在天貓及線下一體化運營的品牌店;與銀泰打造的新購物體驗和購物零售業態的百貨業;與蘇寧合作的從城市到農村的數碼電器領域;以盒馬和以大潤發為代表的、包括跟天貓超市結合在一起的食品快消領域;用技術、數據和整個經濟體資源驅動的消費者獨特體驗的口碑領域;能夠打通城市和農村雙向供應鏈和消費鏈路的村淘;讓所有的小店變成用互聯網技術來賦能的智慧小店。

概言之,不管線上還是線下,不管城市還是農村,不管是品牌店還是路邊攤,不管是數碼電器還是食品快消,這一切都被納入了到阿里新零售布局之中,幾乎包圍了國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零售不僅適用於中國,也適用於全球市場。」據張勇透露,阿里巴巴在中國市場被驗證的成功模式也會因地制宜複製到東南亞、印度以及更多全球化市場。

2

「新零售元年」

新零售的概念,是馬雲在2016年10月的雲棲大會上提出的。他對新零售的闡述是,「未來沒有電子商務這一說,只有新零售這一說,也就是線上、線下和物流結合在一起,只有這樣才能誕生真正的新零售。」

在此之前,阿里巴巴於2014年、2015年先後投資了銀泰商業和蘇寧雲商。直到新零售概念的走紅,市場才意識到馬雲超前布局的用心。

雲棲大會結束後不久,2016年11月,三江購物宣布獲得阿里巴巴投資,阿里巴巴將以21.5億元購入三江購物32%的股份,二者成立合資公司。

進入2017年,阿里新零售戰略全面啟動,「新零售元年」到來。

1月,阿里巴巴集團啟動私有化銀泰商業的交易。交易完成後阿里巴巴將成為銀泰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預計增至約74%。

2月,阿里巴巴和百聯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全業態融合、技術研發、會員體系、供應鏈整合、支付以及物流六大層面展開全方位合作。

5月,阿里巴巴向易果生鮮收購聯華超市18%的內資股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7月,阿里巴巴宣布成立「五新執行委員會」,由CEO張勇擔任委員會主席,統籌包括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菜鳥網路等阿里生態體系內的所有力量,全力投入建設「五新」。

8月,易果生鮮宣布完成D輪融資,投資方天貓注資3億美元,這是易果第四次獲得阿里的投資。。

9月,阿里巴巴宣布入股新華都,並將與新華都成立合資公司,於福建省範圍內投資開設和經營創新門店。

11月,阿里巴巴宣布將投入約224億港幣(約28.8億美元),直接和間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高鑫零售旗下擁有歐尚、大潤發兩大品牌。阿里巴巴還領投汽車電商大搜車3.35億美金E輪融資,成為除管理層外的最大股東。

這其中,2017天貓雙11所呈現的線上線下的交相繁榮,堪稱阿里巴巴新零售戰略的最佳寫照。

根據阿里巴巴提供的數據:雙11當天,全國52大商圈各類線上線下聯合互動達到5000萬人次;全國51家銀泰商場雙11客流同比增長59%,銷售同比增長54%;服飾行業僅300家品牌的5萬間門店,雙11當天的門店服務數就增長235%,優衣庫當天的全渠道成交同比增長3.5倍。

3

新零售的邏輯

據商務部最新統計,2017年全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6萬億元,同比增長10.2%;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5.5萬億元,增長28%,占社零總額比重為15%,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

可以看出,線下零售依然佔據著高達85%的市場份額,因此電子商務的市場潛力遠遠沒有到頂。那麼,為什麼阿里巴巴要用新零售替代電子商務呢?

如果我們將新零售視為電子商務的一次自我升級乃至自我革命,一切就不難理解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與四處滲透,線上線下的界限正在變得模糊,過往以渠道變革為內核的電子商務,很難繼續引領零售行業的未來。

基於此,電子商務的突破口在於走出渠道思維,通過線上線下融合,深入應用大數據與前沿技術,依託新型的供應系統、支付系統與物流系統,重構人、貨、場,提供一種全新的零售方式與零售體驗,這或許才是新零售的本質。

一個例子是,截止去年末,天貓超市1小時達服務已開進北京、上海、成都、武漢、杭州等5個城市。消費者在線上下單,系統自動將訂單信息發送到最近的前置倉、便利店,完成包裹揀選打包,消費者所購物品1小時之內便可送達家中。

某種意義上,電商消失了,卻也重生了。當線上與線下不再對立,而是融合、共生,整個36.6萬億的零售市場,將比以往更快地進入新零售時代——阿里巴巴與騰訊的市場競爭,將極大加速這一進程。

新零售的另一面,是阿里巴巴應對互聯網流量競爭的又一次「過頂傳球」(「Over The Top」)。

在流量上,以交易和支付為核心的阿里生態體系,很難直接超越基於社交網路的騰訊生態體系。阿里巴巴及螞蟻金服做過許多嘗試,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無法改變微信作為流量黑洞的既定事實。

那就回歸線下,回到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這對傳統的在線流量競爭,同樣意味著一次降維打擊,儘管這場戰役註定艱辛無比。在新零售戰略之下,長期以來被互聯網公司所輕視的線下場景,正在得到前所未有的價值再發現。

為什麼這一步是對的?至少,微信創始人張小龍同樣在想這個事情。

在最近一次的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提到,下一步微信將探索線下。「我們其實是更多希望能夠把目光放到附近各式各樣的生活設施裡面去,探索線下的精彩生活,這是我們下一步想要嘗試的一個方向。」

阿里與騰訊的新零售之戰,不過剛剛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金融琅琊榜 的精彩文章:

2017金融科技盤點:七大應用構築未來金融生活

TAG:新金融琅琊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