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成噸銷到按粒賣,這裡的小土豆有何不同?

從成噸銷到按粒賣,這裡的小土豆有何不同?

新華社蘭州2月4日電 題:從成噸銷到按粒賣, 這裡的小土豆有何不同?

新華社記者王朋

寒冬中的黃土高原白雪皚皚。在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一間標準化種薯繁育大棚里,有一片土豆秧苗,植株矮小卻生長旺盛,結出的小土豆有些探出了「腦袋」,大小略遜乒乓球。

「這一粒粒小土豆是頂級薯種『原原種』。」定西市安定區種子管理站高級農藝師胡漢民說,與普通種薯不同,原原種是用脫毒土豆苗移栽最初產生的種薯,塊頭很小,重量在2克—20克之間。

「別看它小,『能耐』大著哩。」胡漢民說,首先,它「輩分」大。原原種經過一次繁育變成「原種」,原種經過一次繁育才成為農戶普遍種植的良種。「可以說原原種是土豆『爺爺』。」

土豆「爺爺」的生活條件要求高著呢。種苗要求脫毒、無真菌和無細菌性病害感染,所需土壤、溫度、濕度等要求非常嚴格,只有具備相關資質的企業才能生產,通常在溫室或網棚內進行繁育。

「其次,它『身價』高。」胡漢民說,普通土豆按噸銷,原原種則按粒賣。一粒原原種就能賣到0.5元,一畝溫室大棚年產25萬粒左右,純收入超過2萬元,是普通土豆收入的4倍多。

「過去,土豆是農民解決溫飽的『救命薯』;如今,土豆變身為優質薯種、主糧化產品等多種形態,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甘肅凱凱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行政副總李永興說,當地種薯生產企業還通過訂單種植方式,與貧困戶「聯姻」,以每公斤高於市場價0.1元的價格收購,帶動貧困戶種植種薯,畝均增收2000多元;並吸納當地120多名貧困勞動力從事季節性務工,人均務工收入達5000多元。

「冬歇時,我就在種薯繁育基地打工,一天也有80—120元的收入。」在凱凱標準化種薯繁育基地,安定區關門口村村民張林說,加上家裡種了10多畝土豆,一年收入4萬元左右,不比外出打工少。

「這幾年,在當地種薯企業帶動下,村民參與種薯種植的積極性也高了起來。」關門口村村支書劉斌說,當地企業開展「一分田」種薯工程,向貧困戶免費投放脫毒種薯,示範引導農戶標準化種植,帶動農戶增收,提升本地馬鈴薯品質。

「土豆跟人一樣也會老去,推廣優質薯種是必然。」胡漢民說,退化的薯種產量低、抵禦病害能力弱,脫毒優質薯種的繁育解決了這個問題,當地農戶依靠土豆增收成了一條可持續的路子。

定西是全國三大馬鈴薯產區之一,也是全國14個省市的優質種薯繁育基地。2017年,定西種薯生產企業超過32家,頂級薯種佔全國的60%以上,優質種薯還出口埃及、土耳其、越南等6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網 的精彩文章:

針尖上「舞蹈」 絕在毫釐間
中國科技出版物數量首次超過美國

TAG: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