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英國東亞裔演員發聲反歧視:亞裔女性出鏡率不及外星人

英國東亞裔演員發聲反歧視:亞裔女性出鏡率不及外星人

參考消息網2月3日報道英媒稱,在英國工作的東亞裔演員說,英國電影、電視及劇場界在選角時,對他們仍存有嚴重的偏見,東亞裔演員被視為「看不見的小眾」。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月1日報道,華人劇作家及演員周麗端曾出演BBC劇集《呼叫助產士》及長壽肥皂劇《東區人》,她的劇作曾被選入東亞劇作家作品集「Foreign Goods」,這本作品集近日出版,被指是首本英國東亞裔劇作家的現在劇作結集。該書編者、得獎劇作家楊靜安說,目前「英國的全國性舞台明顯缺乏東亞裔的作品與聲音。」

「影視及劇場作品對東亞裔角色的呈現,十分樣板化,或往往涉及種族歧視的成分,」周麗端表示,「東亞女性往往被描寫於纖瘦、長發、服從的『白蓮花』,或是妓女和非法入境者,而東亞男性則一般被寫成對性沒有興趣、或是女性化的男子。」

周麗端說,東亞演員很少獲得沒有指定種族的角色,也經常被要求在講話時加入中文口音,與此同時,行內仍有很多製作人認為,選用白人演員演出華人角色是可以接受的。

報道稱,對於英國東亞裔在影視作品中形象刻版的問題,很多人感同身受。在《哈利波特》系列中飾演張秋一角的梁佩詩此前曾表示,面對角色定型問題是「一個挑戰」;而曾參演BBC《福爾摩斯》系列的Gemma Chan則向《每日電訊報》稱:「在好萊塢電影中,看到外星人的幾率比看到亞裔女性的幾率還高。」梁佩詩及Gemma Chan均有參與去年倫敦西區Print Room劇院外的示威,當時該劇場正上演劇作《死去的愛情深淵》,故事背景設在中國,但獲選演員全為白人。

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戲劇及舞蹈高級講師艾希利索普博士指出,英國業界對東亞裔演員「有很長歷史的歧視性待遇」,「東亞裔演員面對的待遇是其他族裔無法想像的,就像白人透過化妝戲服扮演黑人一樣,完全無法想像。」他說,影視劇業界在起用東亞裔方面存在「雙重標準」,影視公司一般會以「選角時不考慮膚色」,或該劇是面向全面觀眾等說法作為辯護,「但與此同時,東亞裔演員在其他範疇出現機會仍然很低,他們被局限著,好像只能演『自己』,如帶中國口音的角色,或移民。」

報道稱,英國東亞裔演員在業界內的參演機會,目前沒有清晰的數據可以參考,索普博士對此感到沮喪,他曾多次申請研究經費進行相關研究,但「被告知這不是優先事項」。演員們認為,2012年皇家莎士比亞劇院的《趙氏孤兒》選角爭議,是劇場界的轉折點。

「那件事改善了我們的演出機會問題,」曾在倫敦皇家宮廷劇院、英國國家劇院及皇家莎士比亞劇院出演的丹尼·約克說:「情況明顯在改善。」

報道稱,2017年,該劇院製作了中國傳統劇目《竇娥冤》,就選用了大批東亞裔演員,約克並指出,2018年將有一批選用東亞演員及劇作家的戲劇上演,但他強調同一問題在電視業界仍是「大問題」,東亞角色仍被描繪為「外國異己」,或「幫派份子、沉悶、或父權」的形象。

報道表示,處境劇《初來乍到》以一個台灣移民家庭為主角,製作備受讚賞,而愛情劇《我的瘋狂前女友》則選用東亞裔男演員為男主角,評論者均指是十分罕見。而在好萊塢方面情況亦見改善,迪士尼的《花木蘭》真人版就選用中國內地演員劉亦菲,而《瘋狂亞洲富豪》改篇電影則啟用全亞裔演員。

在英國,索普博士認為,與非裔及南亞裔相比,東亞裔面對的種族不公問題較少受到關注,他稱「英國的東亞裔被視為是新自由主義之下,多元文化中的成功例子」,所以英國公眾不太注意到他們面對的歧視。

「他們被認為對現狀感到滿意、在學校十分刻苦,沒有什麼可抱怨,」但丹尼·約克強調,這正是為何英國東亞裔演員更應發聲:「一直以來,東亞裔十分擅長迴避關於種族與多元的爭議。問題是,如果你不發聲,你就會被邊緣化、被無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美軍祭出「小妖精」!中美髮展無人蜂群搶奪未來戰場制高點
專家警告世界金融比十年前更危險:信貸惡化幾乎每天出現

TAG:參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