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詩經》里的戀情 理想婚姻的期待

《詩經》里的戀情 理想婚姻的期待

《詩經》是我們祖先早期的歌唱,其中有關戀情的篇章佔有很大的篇幅,可見「情」之於人類的重要,劉揚體先生曾經說:「愛與生命同在,與人性同在,與希望同在」。人在有意識覺醒時就描寫和歌頌「情」,並且一直伴隨著人類的進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文學家尤其熱衷於表達這一主題,可見「情」,尤其是「戀情」具有深遠的永恆的魅力。

《詩經》中的戀情可以貴族的戀情(以《關雎》為代表~理想婚姻的期待),文人的戀情(《蒹葭》為代表~追逐的痛苦與彷徨)和民間的戀情(以《溱洧》為代表~人間煙火氣的戀情)。

我們今天賞析第一首《關雎》。

原詩: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翻譯:

關關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小洲。美麗賢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參差不齊的荇菜,左邊右邊不停采。美麗賢淑的女子,白天夜裡難忘懷。

美好願望難實現,醒來夢中都思念。想來想去思不斷,翻來覆去難入眠。

參差不齊的荇菜,左邊右邊不停摘。美麗賢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親愛。

參差不齊的荇菜,左邊右邊去拔它。美麗賢淑的女子,鳴鐘擊鼓取悅她。

關鍵詞:

關關:象聲詞,雌雄二鳥相互應和的叫聲。雎鳩:一種水鳥名,即王鴡。洲:水中的陸地。

以雎鳩關關地叫,引發對男女戀情的描寫。

那麼,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戀情呢?

淑女以配君子。

窈窕:窈,深邃,喻女子心靈美;窕,幽美,喻女子儀錶美。淑:善良。

所以,淑女是內外兼修且善良美好的女子。

君子:指有德行的男子。在《詩經》的時代是對貴族的泛稱。

如何追求呢?

「寤寐求之」~很執著;「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君子追求的過程始終恪守「禮」,儘管他日夜不停地思念,但始終沒有糾纏不清、死纏亂打,而是局限在「輾轉反側」上。

追求的結果如何呢?

「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君子和淑女彼此和諧,互敬互愛。當然也可以開解為這是一種美好的期盼。

我們以前說過,《詩經》是公認地被編選整理過,《關雎》被置於首篇不會是隨便偶然為之,應該有編選者深層的考慮。《論語》多次提到《詩》,但作出具體評價的卻只有《關雎》一篇,即「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符合孔子的「中庸之道」。孔子反對一切的過度。任何事物都應該有限度,過了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這顯然是一種大智慧。比如學校教育取代家庭教育,優勢是明顯的,能讓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對教育的普及有利;也一定程度地改變家庭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父子傳承方式造成父親不懂的就沒辦法嫁給孩子)。但是,當學校教育走向極致,就像豐子愷先生漫畫中一個個像泥塑出來一模一樣的小孩兒,教育就違背了它的初衷。「中庸」是一種符合規律不偏不倚的狀態,要做到非常不易。

《關雎》中的戀情模式做到了「中庸」,也許正是這一點讓它成為了《詩經》的首篇。《毛詩序》說:「《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意思是《關雎》是歌頌后妃的德行的,她靜若處子的美好,給人以端莊的感受,所以作為《風》的開始,同時能做天下夫婦的表率,作為鄉人和邦國教化的典範。)

《詩經·周南·關雎》體現了婚戀模式的理想:淑女以配君子,結成琴瑟和諧、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美好婚姻,成為千古的典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語言表達 的精彩文章:

聰明的小孩兒
機智的小孩兒

TAG:語言表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