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帶殺手屬性的詩人?

自帶殺手屬性的詩人?

仔仔現在會把「唐詩三百首」中的五言絕句全部背下來了。背這個不為其他,只為這種帶有韻律的詞句能夠在他以後的生活中潛移默化。五言絕句中其中有首「渡漢江」,照錄如下:

嶺外音書絕,

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

在中華書局版的「唐詩三百首」里,這首詩的作者是李頻,而在語文教科書中,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之問。暫且不去考證作者到底是誰,由於昨天看到幾篇關於宋之問的文章,所以今天只說宋之問這個人。

中華書局版的「唐詩三百首」中「渡漢江」的作者是李頻。

在很多公號和網路文章中,提到宋之問,大都會先肯定他的作品,再貶低他的人品。

宋之問與同時期的沈佺期並稱「沈宋」。「舊唐書·列傳」中,講到宋之問時,說他「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詩,當時無能出其右者。……以文詞知名」,「新唐書·列傳」中,也講到「至宋之問、沈佺期等,研揣聲音,浮切不差,而號「律詩」,競相襲沿」,由此可見宋之問對於律詩創作的貢獻。他和沈佺期對於律詩體制的成熟定型有很大的貢獻,也確定了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分,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肯定是重要人物。

但講到他的人品方面,民間有個流傳已久的故事,且被很多作品引用,似乎已成事實。這個故事大致來講就是「殺甥奪詩」。宋之問的外甥劉希夷也是當時有名的詩人,某天做了首「代悲白頭翁」,中有兩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拿來與他分享探討。宋之問一見之下十分喜歡,想將這首詩據為己有,發個原創朋友圈啥的,但被劉希夷義正言辭的拒絕了。於是宋之問就用泥土裝滿布袋,將劉希夷壓死。這個故事基本已成定論,隨便在網上一搜,都是以此質疑宋之問道德水平的文章。甚至於各種文學史書、名家著作、詩詞辭典等,以及後人寫的劉希夷墓誌,均持此說。

但真有這個事實嗎?

對宋之問生平記錄最全的應該是關於唐朝歷史的史書了,自然就是後晉劉昫等編著的「舊唐書」和北宋宋祁、歐陽修等編著的「新唐書」。「舊唐書」和「新唐書」均對宋之問有所貶斥,但卻都未提及過「殺甥奪詩」。而對宋之問道德品質的質疑具體體現他依附權貴、賣友求榮等政治事件上。宋之問在武則天當政期間,一直依附於當時的男寵張易之、張宗昌兄弟,不僅為他們的作品代刀捉筆,甚至直接動手端上便壺接尿(之問與閻朝隱、沈佺期、劉允濟傾心媚附,易之所賦諸篇,盡之問、朝隱所為,至為易之奉溺器——「新唐書·列傳」)。之後武則天被逼退還李唐天下,二張被誅殺,宋之問自然被貶。但他悄然逃回洛陽,藏在朋友張仲之家裡,無意中探聽到張仲之和王同皎等人準備謀殺武三思,於是向上告密,又再依附武三思。張仲之等被獲罪,宋之問自然陞官,「由是深為義士所譏(「舊唐書·列傳」)」、「天下丑其行(「新唐書·列傳」)」。宋之問不僅依附過二張和武三思,還在太平公主和安樂公主的政治派系中左右搖擺。直到李旦登基,也就是後來的唐睿宗時期,終於再一次失意於官場,被貶。「新唐書·列傳」中說他「狡險盈惡」,最終被賜死在桂州,也就是今天的桂林。

「殺甥奪詩」的故事在「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從未被提及到。這個故事最早來自唐朝人劉肅的「大唐新語」,之後又有韋絢的「劉賓客嘉話錄」。最早記錄此事的「大唐新語」講到這個故事時說「或雲宋之問害之」。一個「或」字不能說明什麼。直接說明用土袋壓死劉希夷的,是「劉賓客嘉話錄」,但他的成書年代比「大唐新語」還晚。以上這兩本均是筆記小說,多記載逸聞軼事,真實性很是值得懷疑。包括後來的「唐才子傳」中劉希夷的生平也用了這個故事。

關於劉希夷的生平,在「舊唐書」中有記載,「善為從軍閨情之詩,詞調哀苦,為時所重,志行不修,為奸人所殺。」此「奸人」是誰,卻未記錄,生卒年也未有。

宋之問在自己的「秋蓮賦」中寫道,「天授元年,敕學士楊炯與之問分直於洛城西」,「新唐書·列傳」中寫道,「甫冠,武后召與楊炯分直習藝館」。「甫冠」,就是二十歲的樣子,天授是武則天時的年號之一,天授元年是公元690年,那麼,宋之問的出生年應該是公元670年左右。「唐才子傳」中記載,「劉希夷……上元二年鄭益榜進士,時年二十五」。唐朝的年號有兩個上元,一是唐高宗李治時期,一是唐肅宗李亨時期。這裡是指李治在位時的上元。上元二年是公元675年,減去25,也就是說劉希夷應該是公元650年生人。宋之問比劉希夷小20歲左右。且劉希夷死時30歲左右,宋之問那時不過10歲左右:10歲兒童如何用裝滿土的袋子壓死30歲左右的成年人呢?

當然了,「唐才子傳」中關於劉希夷的生卒年也不盡可信,因為在宋之問生平介紹中,也說他是上元二年進士,時間極是混亂。

關於宋之問,還有兩個故事。第一個叫做「龍門奪袍」。武則天遊覽洛陽龍門,命臣子作詩,左史東方虯先寫好獻上,武則天賞賜精美錦袍。宋之問隨後再上,武則天覺得更好,便將已賞賜出去的錦袍收回再給宋之問。這件事情「舊唐書」和「新唐書」均有記載,比較真實,也確實證明此人文采非凡。第二個故事是關於牙齒疾病。講的是宋之問想要逢迎武則天,欲做面首,寫了艷詩獻上,但被拒絕,原因是武則天嫌他有口臭的毛病。這則故事來自《本事詩》,也是唐人作品,多收錄詩人逸事,真實性不足。

總結起來,處在武則天當政及之後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的年代,宋之問說白了還是個御用文人和宮廷詩人,捲入宮廷政治鬥爭,多有諂媚,左右搖擺不定,但總歸還是個政治投機分子。這一系列知名文人還包括沈佺期、崔湜等。其實,每朝每代,乃至現在,這樣的人並不少見。雖不因人廢文,但道德方面總被人詬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詩海聽聲第一期美文欣賞
《My Mum》&《My Dad》我媽媽、我爸爸兩冊套裝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