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中德軍12個武裝黨衛軍的最後結局

二戰中德軍12個武裝黨衛軍的最後結局

1.SS-Panzer-Division Leibstandarte Adolf Hitler

武裝黨衛軍第一裝甲師——「阿道夫 希特勒警衛旗隊」以下簡稱「LSSAH」

截至1944年末-45年初「市場-花園」行動開始,「LSSAH」 裝甲師從比利時撤到安恆(即:阿納姆)地區,並在那裡參加了著名的安恆之役(即:電影「遙遠的橋」原型),這支德軍勁旅的到來使英軍空降部隊遭受重創。隨後,該師又於1944年12月16日參加了爭奪西線主動權的「守望萊茵」行動(美英盟軍稱為突出部戰役)此戰結束後,希特勒火速將遭受重創的武裝黨衛軍各師團加以整編,並派到匈牙利境內以解救布達佩斯的德軍守備隊,參與東線德軍最後一次大反攻「春季覺醒」行動。這次作戰成為「LSSAH」的最後一戰。在蘇軍強大的壓力下德軍已是筋疲力盡,幾經慘敗後不得不撤退。希特勒獲悉行動失敗後大為震怒,認為他最心愛的武裝黨衛軍已經背叛他,命令他們的榮譽袖標從制服上取下。時任武裝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司令官的迪特里希拒絕執行此項命令,也正式宣告希特勒與武裝黨衛軍的決裂。其後阿道夫-希特勒師和其他的武裝黨衛軍一起退到奧地利,4月13日,蘇軍佔領維也納。LSSAH師撤往奧地利的Mariazell 。5月8日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LSSAH師根據德軍司令部最後放下武器,停止一切敵對活動的的命令,在破壞了所有裝備後前往美軍的防線向其投降。許多部隊的官兵燒掉身上的制服並盡量向西走,以遠離伺機報復的蘇軍,在史泰爾地區向美軍投降,後衛部隊則被蘇軍俘虜,由於戰爭早期東線早已結下深仇大恨,大部被迅速處決。

2.SS-Panzer-Division Das Reich

武裝黨衛軍第二裝甲師——「帝國」

1945年3月,再「春季覺醒」行動失敗之後,帝國師撤往奧地利。在維也納和捷克斯洛伐克與蘇軍交戰。4月13日:蘇軍佔領維也納。帝國師在維也納市內的佛羅里斯多夫橋進行了頑強抵抗。 4月15日:帝國師在維也納以西重新組織防禦。5月6日:帝國師麾下「元首」團團長奧托·維丁格將德軍傷兵和平民從布拉格營救出來,以免他們遭到蘇軍及捷克平民的報復。他率領由1000車輛組成的車隊由Rokizany,撤回德國並盡全力向美軍防區移動。 5月8日:帝國師向美軍投降。

3.SS-Panzer-Division Totenkopf

武裝黨衛軍第三裝甲師——「骷髏」

1944年,整個東線的情況變得非常糟,蘇軍在每個戰線都取得了突破。中央集團軍群遭遇全殲,兩周內蘇軍向前推進了超過三百公里。當攻勢停止時,他們已經渡過維斯瓦河,站在華沙的大門口了。為配合蘇軍的挺進,華沙城內爆發了起義,「骷髏」師和其他部隊一起緊急趕往華沙地區,制止了蘇軍的前進並鎮壓了起義(除開道義因素,不能不說這是一個成就,後方不穩,面對強敵,很不容易)絕大部分華沙起義者碰到了骷髏師便是遭遇了滅頂之災被迅速槍斃,華沙城部分地方成為無人區。之後,近兩個蘇聯集團軍被「骷髏」裝甲師和「維京師」以及陸軍第19裝甲師一起擊退,被迫回撤至維斯瓦河對岸。1945年初該師被派往南方參加布達佩斯解圍戰。為了解救被圍的45,000德軍,「骷髏」師 一直打到了布達佩斯機場,但迫於蘇軍的強大兵力和資源優勢,始終未能達到目的。) 從那以後,該師在布達佩斯以西進行防禦作戰,一直退到維也納附近。骷髏師於1945年5月9日向美軍投降,由於該師組建初期的兵源成分多數來自集中營各看守部隊,作戰手風格極其殘忍(甚至變態),幾乎被骷髏師俘虜的蘇軍都被槍斃,所以是蘇軍最為痛恨的一支部隊,出於政治原因的考慮,他們大部分被美軍交到了蘇聯人的手上,只有極少部分的人倖存,絕大部分被處決。

4.SS-Polizei-Panzergrenadier-Division

武裝黨衛軍第四裝甲擲彈兵師——「警卐察」

武裝黨衛軍第四「警卐察」裝甲擲彈兵師(SS-Polizei-Panzergrenadier-Division)在斯德丁(Stettin波蘭西北的一個城市)的西南部短暫的休整後,向柏林方向撤退並加入了保衛帝國首都的戰鬥,1945年5月從「警卐察」裝甲擲彈兵師柏林的北部殺出一條血路,穿過易北河到了Wittenberge-Lenzen,進入美軍防區向美軍投降。

5.SS-Panzer-Division Wiking

武裝黨衛軍第五裝甲師——「維京」

由狂熱和善戰的外籍志願兵組成的武裝黨衛軍「維京」裝甲師於1944年12月從華沙前線撤下,立刻被運去南方參加布達佩斯解圍戰。為了解救被圍的45,000德軍,「維京師」向前推進了兩周,但由於蘇軍的強大兵力和資源優勢,始終未能達到目的。隨後該師在布達佩斯以西進行防禦作戰,逐步退到捷克斯洛伐克境內。經過在布達佩斯以西的Stuhlweissenburg艱苦的防禦戰後,撤向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黨衛軍第五「維京」裝甲師(SS-Panzer-Division "Wiking")的人員,他們的指揮官上校(黨衛軍區隊長)卡爾·烏爾里希(Karl Ullrich) 解除了外籍官兵的入伍誓言,讓手下自己選擇繼續留下或者返回家鄉,允許他們自謀生路。絕大多數官兵結伴西行,向美軍投降,在巴伐利亞的戰俘營里得到禮遇。1945年9月,巴伐利亞戰俘營解散,維京師官兵都回到了各自的故鄉。5月13日,「維京」師向美軍投降。

戰後,維京師的老長官施坦因納Felix Steiner相當活躍,頻頻在前黨衛軍官兵的聚會上亮相。1951年,武裝黨衛軍教父級人物豪塞爾上將組織黨衛軍老兵社團HIAG,應邀加盟的前黨衛軍將領有施坦因納、庫姆、吉勒等人。HIAG發展成一個非常有實力的遊說集團,成功說服西德政府向前黨衛軍官兵補發軍人養老金,並從1945年算起。HIAG還擁有一個財力雄厚的基金,用來尋找戰爭中失蹤的黨衛軍官兵,以及援助他們的家屬。斯坦納於1966年去世,他的戰友成立了一個名為「施坦因納同志會」(Kameradenwerk Korps Steiner)的組織紀念他。施坦因納同志會的會員遍布荷蘭、瑞典、挪威、丹麥和波羅的海國家,直到現在還每隔一年舉行一次為期三天的盛大聚會。

6.SS-Gebirgs-Division Nord

武裝黨衛軍第六「北方」山地師

從1941年至1944年「北方」山地師一直在北極寒區與蘇軍連續作戰1214天。比較特殊的是,在「北方」山地師中有一支由來自挪威、瑞典和丹麥的滑雪高手組成的精英部隊-挪威志願滑雪連,在連長古斯特-喬納森的率領下出沒於北極冰原,經常伏擊蘇軍。1944年芬蘭與蘇聯單獨媾和,「北方」山地師作為後衛掩護德國第20山地集團軍由芬蘭撤至挪威。1945年1月:德軍在西線的最後一次攻勢「北風」行動開始,北方師隨即調防西線,其麾下黨衛軍「施雷貝爾」戰鬥群 (由武裝黨衛軍12「米切爾-蓋斯邁爾」山地獵兵團組成) 緊隨第361 國民擲彈兵師, 向美第6軍陣地滲透並奪取了莫代河畔萬讓地區( Wingen-sur-Mer) 等待G集團軍群的裝甲部隊的支援。 因為黨衛軍13集團軍未能按計劃突破美第15軍陣地, G集團軍群的裝甲部隊被用於其它方向上。困在萬讓的部隊不得不自己從包圍中打出一條生路。有725人的萬讓(Wingen) 戰鬥群損失了超過 500人,但仍靠自己的力量打通了一條返回德軍防線通路。該師的其它部隊到達的太晚了沒能對戰鬥產生什麼影響, 不過武裝黨衛軍11山地步兵團於1月下旬在瑞普特斯維勒(Reipertswiller) 北部切斷並殲滅了美軍第157步兵團的6個連。

1945年2月: 「北方」山地師撤向孚日山脈。

1945年3月: 「北方」山地師被轉到薩爾-摩澤爾三角地帶。抵禦美第3集團軍的進攻。

3月 16日: 擊退了美90師的一個連與712坦克營的一個排。

1945年4月: 經沃姆茲(Worms),波帕德(Boppard), 越過萊茵河,退至德國腹地。

1945年5月: 「北方」師在巴伐利亞的向美軍投降

根據史料記載,該師並無戰場犯罪記錄,在最初的戰俘營生活中,該師被俘成員收到了良好待遇,但之後在紐倫堡審判中黨衛軍被劃定為犯罪組織,本應被釋放的北方師官兵被集中關押。戰後,北方師最後一任指揮官施雷貝爾將北方師的戰史寫成了「北極光下的戰鬥」一書,他本人於1976年在漢堡去世。

7.SS-Freiwilligen-Gebirgs-Division Prinz Eugen

武裝黨衛軍第七「歐根親王」志願山地師

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歐根親王」志願山地師,其原型就是中國人最熟悉的前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中的那支德軍部隊,一九四五年初,歐根親王山地師一路撤退,先後在薩拉熱窩附近與蘇軍和游擊隊進行戰鬥,三月二十日,南斯拉夫游擊隊統帥鐵托指揮八萬游擊隊員在蘇軍配合下開始對南斯拉夫境內的軸心國軍隊實施最後一戰,四月游擊隊與歐根親王山地師在薩拉熱窩激戰,德軍在傷亡慘重的情況下被迫撤退,五月,歐根親王山地師一部分殘餘士兵在斯洛維尼亞的切里象游擊隊投降,但是就在歐洲戰事結束後的五月十一日~十五日,在斯洛維尼亞的畢斯垂卡,該師上百名死硬分子和德軍第一八一步兵師的一部分官兵仍然繼續和游擊隊交火,直至被蘇軍和游擊隊消滅。

歐根親王山地師從成立到消失,始終與南斯拉夫游擊隊作戰,由於作戰兇狠,手段殘忍,游擊隊對其恨之入骨,戰後,許多該師成員被指控在戰爭期間犯有戰爭罪行而被審判後處決,倖存者極少,因此有關該師在戰爭最後階段的表現和作戰經歷也鮮為人知。而在德國無條件投降之後,歐根親王山地師得到放下武器的命令,但由於其先前對南斯拉夫游擊隊大開殺戒,游擊隊一直想除之後快,歐根親王師全力向西方盟軍處突圍,但遭到南遊擊隊及蘇軍的頑強阻截和追擊,最後走投無路投降,歐根親王師投降是1945年5月15日,德國投降已經七天,他們實際上是歐洲大陸上最後一支放下武器的德軍。南斯拉夫在戰後曾以此事出版了一本《戰爭推遲七天結束》的書,作者就是當時游擊隊的一名指揮員。

8.SS-Kavallerie-Division Florian Geyer

武裝黨衛軍第八「弗洛里安·蓋爾」志願騎兵師

德軍裝甲部隊戰力強勁,眾所周知。但可能沒有多少人知道,黨衛軍還有一支騎兵部隊,而這個騎兵師戰功卓著,共有23人榮獲鐵十字勳章,而官兵獲得的獎章總數在黨衛軍38個師里排名第六,它就是由武裝黨衛軍志願騎兵旅改編而成的「弗洛里安·蓋爾」志願騎兵師,該師在戰爭初期一直被用作後方清剿游擊隊,1944年3月12日,武裝黨衛軍第8騎兵師正式被更名為"弗洛里安-蓋爾",之後蓋爾師為了訓練而來到匈牙利並分散駐紮在布達佩斯南部.8月23日南烏克蘭戰線崩潰,羅馬尼亞和蘇聯簽訂合約並於2天后對德宣戰.蓋爾師緊急動員開赴羅馬尼亞國境附近諾伊馬爾克特防禦,隨後被一步步打回布達佩斯,1944年11月,黨衛軍第8騎兵師調成為布達佩斯衛戍部隊。1個月以後,蘇軍第3烏克蘭方面軍兵臨城下,將德軍包圍,經過7周的鏖戰以後,包括黨衛軍第8、第22騎兵師在內的7萬布達佩斯守軍全軍覆滅,只有大約700人逃脫。蓋爾師長魯莫爾(Joachim Rumohr)自殺身亡,13,000官兵最後只有170人倖存。

9th SS-Panzer Division "Hohenstaufen"

武裝黨衛軍第九「霍亨施道芬」裝甲師

在參與粉碎「市場花園」行動作戰之後,1945年3月3日,武裝黨衛軍「霍亨施道芬」裝甲師被用鐵路運到了匈牙利,隸屬於第2裝甲集團軍,參加即將開始的「春季覺醒」 行動,蘇軍的攻勢比諸盟軍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布達佩斯西部,霍亨施道芬師在進攻中損失慘重,3月中旬,地面進攻被迫停止,幾乎已經打到多瑙河的霍師不得不後退。正是這次後退激怒了希特勒,他大發雷霆揚言要收回SS第1,第2,第9,第12師官兵所獲得的所有勳章和獎勵。霍亨施道芬師的殘部被組成了一些戰鬥群,他們從匈牙利拚命逃到了奧地利。1945年5月初,霍亨施道芬裝甲師在奧地利施泰爾地區向美軍投降。

10th SS-Panzer Division "Frundsberg"

武裝黨衛軍第十「弗倫茨貝格」裝甲師

1944年9月,武裝黨衛軍第十「弗倫茨貝格」裝甲師作為主力參與了粉碎「市場-花園」行動的戰鬥,在經過英勇的抵抗之後,在安恆的英軍空降兵投降。9月26日,英軍從萊茵河的右海岸撤退,「市場——花園」行動以失敗告終。1944年底部隊被送到亞琛,1945年1月9日與黨衛軍第14軍會和,雖然部隊裝備精良,補給充足並且士氣高昂,但是,美軍頑強的抵抗下顯得杯水車薪,1945年3月,「弗倫茨貝格」裝甲師進入德國的Settin進行休整,加入到了「Vistula」集團軍群,並成為了第三裝甲軍預備隊,4月19日,「弗倫茨貝格」裝甲師被蘇軍包圍,全師向Bohemia(波希米亞)和Moravia(摩拉維亞)突圍,在Schonau與蘇軍發生血戰並全軍覆滅。

11.SS-Freiwilligen-Panzergrenadier-Division Nordland

武裝黨衛軍第11「北歐」志願裝甲擲彈兵師

1944年底-1945年初,在經歷了庫蘭戰役的血腥戰鬥遭遇毀滅性打擊之後,武裝黨衛軍第11「北歐」志願裝甲擲彈兵師在1月底,跟隨其建制損失慘重的武裝SS第3裝甲軍計劃從庫蘭撤回德國本土進行整編,撤退於31日開始。2月初,"北歐"師從拉托維亞的里堡港(Libau)船運回德國。

1945年4月16日, "北歐"師接到了他們在戰爭中的最後一道命令:進入柏林的東部防線。至此,「北歐」師加入保衛帝國首都的戰鬥。22日,該師被迫撤入柏林市區的蒂爾加騰(Tiergarten),這裡成為了 "北歐"師的最後戰場。25日,SS旅隊長兼黨衛軍少將古斯塔夫-庫魯肯貝格 (SS-Brigadefuehrer und Generalmajor der Waffen-SS Dr.Gustav Krukenberg)接替了他的位置。他還帶來了300名武裝SS第33 "查里曼大帝"志願擲彈兵師(SS-Freiwilligen-Grenadier Division Charlemagne)的法國志願兵並且迅速了重整了"北歐"師的防禦陣地。第二天大部分的殘存兵力退入了政府區並於27日撤至國會大廈(Reichstag)一帶。從27日至30日守軍們就在這最後的幾公里範圍內做垂死掙扎,有的士兵竟然將自己用鐵鏈鎖死在據點的機槍座上! 4月29日希特勒自殺,大部分德國守軍開始投降停止一切敵對活動,1945年5月1日,蘇軍消滅了國會大廈里的最後一個抵抗者。而「北歐」師沒有得到後撤或放下武器的命令, 「北歐」師命令士兵一步也不準後撤,死守哈林澤車站,最後只有少量士兵渡過易北河向盟軍投降,而北歐師也隨著第三帝國的日落而全軍覆滅,為數不多向英美盟軍投降的"北歐"師生還者最後被送回了自己的國家,他們經受了重建的本國政府嚴酷的審訊和漫長的監禁,許多人不堪折磨而死。「北歐」師是德軍外籍師團中戰鬥力最強悍的一支,甚至超越了很多由德國人組成的部隊,而在最後時刻, 「北歐」師死守柏林、甘為第三帝國殉葬的目的至今是一個未解之謎。

12.SS-Panzer Division 「Hitlerjugend」

武裝黨衛軍第12「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

在整個德軍戰鬥序列中的年齡,他們是最小的;在整個德軍的戰鬥經驗來說,他們是最匱乏的;在戰爭最後歲月里,在整個西線德軍諸多精銳師團的裝備,他們並不算精良。。。他們是戰鬥意志最狂熱的青年,他們是第三帝國將最後一批青年卻被推向了地獄的深淵,他們是元首的「納粹童子軍」。

1944年9月,在經歷了諾曼底-卡昂地獄的血腥洗禮之後,武裝黨衛軍第12「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的人員已經減員至2000人,第25裝甲擲彈兵團團長Kurt Meyer成了比利時游擊隊的俘虜,11月,青年團裝甲師離開了戰線並轉移到德國Neinburg作重新編配。 大部份需要的增援部隊已轉移到德國空軍和德國海軍人員中,重組後的裝甲師已不再有1944年在諾曼底與盟軍血戰的光芒,11月下旬,黨衛軍一級突擊隊大隊長的Hugo Kraas代替Hubert Meyer的職務,而青年團裝甲師附屬於黨衛軍Oberstgruppenführer 迪特里希的武裝黨衛軍第六裝甲軍,與德軍在西線的最後的精銳參與「守望萊茵」行動。

1945年1月20日,迪特里希指揮的第六裝甲軍向西的匈牙利作出攻勢以奪回油田以及開路到布達佩斯,拯救被包圍的45000名武裝黨衛軍第6山地軍。3月底,青年師參與「春季覺醒」行動,如同上文,在蘇軍強大的壓力下德軍已是筋疲力盡,幾經慘敗後不得不撤退。希特勒獲悉「春季覺醒」行動失敗後大為震怒,認為他最心愛的武裝黨衛軍已經背叛他,命令他們的榮譽袖標從制服上取下。時任武裝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司令官的迪特里希拒絕執行此項命令。3月中旬,德軍開始向奧地利境內維也納撤退,而青年團裝甲師則由維也納撤至奧地利林茨,接近美軍防線。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Hugo Kraas)准將(黨衛軍旅隊長)最後檢查了一下他的人員,僅存的455人和1輛坦克,越過恩斯河附近向美軍投降,但是12SS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仍努力維護自身的榮譽和尊嚴,為了表示最後的反抗和對盟軍的藐視,12SS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拒絕如美軍指示在車輛上掛上白旗,並全副武裝開進戰俘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鯤鵬講武堂 的精彩文章:

二戰中的大轉折系列三:蘇德戰場
曾經改變中國歷史的五場三角戀

TAG:鯤鵬講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