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瓜瓜齋第103期:《二贊二圖詩卷》試探

瓜瓜齋第103期:《二贊二圖詩卷》試探

下面這件趙孟頫的墨跡,王世貞在跋語里稱其為《行書二贊二圖詩及跋尾》,今天一般稱為《二贊二圖詩卷》,落款為「孟頫」,無年款,現藏故宮,公認是趙孟頫真跡。我們先來欣賞一下:

趙孟頫《二贊二圖詩卷》

關於此卷的書寫時間,文震孟在跋語里說是趙孟頫四十時所書,未知何據。故宮《趙孟頫書畫全集》列於無年款作品中,但認為書於「大約大德元年(1297)」,則當趙孟頫四十三歲時,亦未知何據。按趙孟頫卷尾自題:「湖州觀堂與受益外郎飲酒一杯之餘,便覺醉意橫生,戲書此卷,為他日一笑之資。」則書寫地點在趙孟頫老家湖州。然據成親王跋語,趙孟頫宦涯倥傯,四十歲左右時沒有機會在湖州現身。然又據任道斌《趙孟頫系年簡編》,趙孟頫於三十五歲、三十九歲、四十二歲、四十五歲都曾在湖州一帶活動過。年譜自然應有所據,則成親王之說不確。總之,趙孟頫在四十歲前後,是有機會在湖州寫下這件作品的。那麼,為什麼大家都覺得這件作品是趙孟頫四十歲左右寫的呢?

《二贊二圖詩卷》跟習見的趙孟頫行書有所不同。王世貞在跋語中說:「作書有全力而無先意乃得佳耳。此卷趙吳興行書二贊二圖詩及跋尾,凡二百三十二字,李北海法十四,米襄陽法十六,而妙際時以大令發之」。王氏的意思,趙孟頫這件作品,裡面有李邕,有米芾,到高妙處時,則可見王獻之風韻。一般認為趙孟頫晚年學李邕,楷書為之一變,至於四十歲時是否學李邕,我們不太清楚。李邕書跡流傳甚少,下面是李邕《久別帖》跟趙孟頫此卷局部的比較:

李邕《久別帖》

《二贊二圖詩卷》局部

《久別帖》為宋拓,去原跡遠近不得而知。要從中看出趙孟頫學習過的痕迹,有點難,可能在王世貞的時代,李邕的墨跡是可以看到的。而趙孟頫此卷,米芾的影子是有目共睹的,試比較:

米芾《彥和帖》

《二贊二圖詩卷》局部

筆法的豐富性和結字的動蕩是共有的,不同之處,米字緊密,趙字寬博,米妙得多姿,趙略顯奔放。趙的寬博或是來自於李邕,但我們更容易看到另一個人的影子——顏真卿:

《二贊二圖詩卷》局部

「石林何蒼」幾字,簡直是顏真卿再世。董其昌在跋語里說:

「此趙文敏學顏魯公送蔡明遠敘,兼米海岳用筆,迥異平日之作,可寶也。」

一語點破,趙孟頫學了顏真卿和米芾。當然,董其昌說「迥異平日之作,可寶也」,並不是五體投地的評價,因為董其昌不服趙孟頫(董自己也是學顏學米,而且學成了)。至於趙孟頫此卷書法是否真的「妙際時以大令發之」,有王獻之的韻致,則為仁智互見的事。如果此卷是趙孟頫四十歲時所書,那他青壯年時期的其他墨跡又是何面貌?請看:

《秋興詩》局部

此卷是趙孟頫三十歲左右的作品,如果乾隆爺發一把力,應該能寫到這個水平,可惜乾隆筆不好,沒到。

《應酬失宜帖》局部

此卷約當趙孟頫三十三、四歲時書,用筆與《二贊二圖詩卷》大不同,在風格成熟度上要勝過後者。再看:

《草書千字文自跋》

此跋書於至元二十四(1287)年,趙孟頫三十四歲,完全是自家面目。

《致季宗源札》局部

此札為趙孟頫四十一歲時所書,與《二贊二圖》亦不同。

《論虞世南枕卧帖》局部

此帖四十二歲時書,清雄。

幾番比較,可知董其昌說得對:迥異平日之作。趙孟頫三十多歲時的行書,自家眉目已漸趨清晰,為何在四十歲時又突然寫了《二贊二圖詩卷》這樣風格的字?此卷之用筆,跟他早年《秋興詩》較一致,反而有異於四十歲左右時的其他墨跡,難道是其早年所書?或者是因為字之大小不同,所以用筆當求不同?(《二贊》之字,皆大於上述所列舉諸墨跡,本想再找幾幅同時期大字作品比較,精力不支,以後吧)

趙孟頫自跋說此卷是醉後戲書、為他日笑資。可能老趙是真的想遊戲一把,搞個藝術行為,給後人留下研究資本吧。話說回來,遊戲間隨意出入顏真卿、米芾,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而上述幾件青壯年時期的作品,不知已令多少人汗顏。看來有些人天生就是要被人研究的,而我們最多只能做個研究別人的人。

不管怎麼說,此卷書法,用筆雖略顯軟滑,但稱得上是佳作,文震孟的跋語可資參考:

要亦其人蘊藉風流,韻勝於骨,故運腕翩翩,神情酷肖(二王)。

說完了書法,附帶說一下詩。此卷里有兩首詩,現將第二首《題洗馬圖》抄錄於下:

齧郲覂駕誰能御,駑蹇紛紛何足顧。

青絲絡首錦障泥,鞭箠空勞怨長路。

明窗戲寫乘黃詩,洗刷歸來氣如怒。

不須對此苦怨嗟,男兒自昔多徒步。

一上來三個字,一個都不認識,沒關係,我們直接跳過去,熟讀剩下的句子,再去翻《杜工部集》,會發現趙孟頫此詩恨不得作少陵門下走狗:

長安壯兒不敢騎,走過掣電傾城知。

青絲絡頭為君老,何由卻出橫門道。

《高都護驄馬行》

不比俗馬空多肉

《李鄠縣丈人胡馬行》

惆悵恐是病乘黃

《瘦馬行》

出門無所待,徒步覺自由。

《晦日尋崔戢李封》

青袍朝士最困者,白頭拾遺徒步歸

《徒步歸行》

不光是遣詞的模仿,句法、篇章連綴之法都是效仿杜甫,就令置於杜集,亦未嘗不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瓜瓜齋 的精彩文章:

TAG:瓜瓜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