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唐風流才子」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

「大唐風流才子」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蓮!

讓我們回到貞元十九年的長安城,這是元白訂交的第二年,25歲的元稹大婚,他娶了一位名門望族家的女兒韋氏,她的名字,也帶著一種大族之家的英俊之氣:韋叢。

韋叢是一名可愛的女子,她賢慧,溫厚,敬重夫君,元稹曾經如此深情寫下韋叢的厚道——「成我者朋友,恕我者夫人」;「他人以為我拙,夫人以我為尊。」

才子配佳人,伉儷情深,是花正好月正圓的人間片刻,關於這對恩愛夫妻的婚後生活,元稹曾經為之賦詩多首

「自愛殘妝曉鏡中,環釵漫篸綠絲叢。須臾日射胭脂頰,一朵紅蘇旋欲融。」「山泉散漫繞街流,萬樹桃花映小樓。」是梳妝時的韋叢,妝台上是那樣的琳琅滿目,有釵有環,胭脂紅粉。鏡子里是韋叢的對鏡梳妝,鏡子外,則是年輕的丈夫目不轉睛的打量,而妝樓外,清晨的陽光灑滿庭園,清泉流淌,桃花爛漫,千樹萬樹,開得正好。那麼多的桃花,一定是開在一個大大的園子里。

「閑讀道書慵未起,水晶簾下看梳頭。」長垂的水晶簾下,若隱若現,是妻子綠雲鋪地的長髮,她正在對鏡梳妝呢。這一頭柔情纏綿的如水流瀉的長髮,似乎,纏綿得令人什麼志向都失卻了,以至於平常手不釋卷的年輕書生,佯裝讀著書,讀著讀著,卻將書拋卻一邊,痴痴凝望向房間的另一端,妻子梳頭的模樣。無論是官宦沉浮,還是寄遠修仙之意,在那纏綿恩愛里,似乎,都那麼渺遠,全然入不了心。他的眼睛裡,心裡,全是眼前這一刻,如此美滿,繾綣,明艷。別的他都不想要了。

「紅羅著壓逐時新,吉了花紗嫩麹塵。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紕縵最宜人。」則是妻子的著裝問題,元稹也參與其中,長舌地點評。這情形是家常的,妻子站在衣櫃前,穿哪件都不合意;平常的夫君肯定覺得「你穿什麼都好看」,然而,如果這位夫君是元稹——他怎麼忍得住沒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呢?他認為,紕縵輕柔,無風也繾綣,女子這樣的著裝,最是風情宜人。

相對比春風得意、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元稹。校書郎白居易,則依然是華陽觀里的一位孤獨的寄居者,青燈長卷,漫漫長夜,無盡孤寂,常常呼朋喚友來道觀里喝酒看花,或者長安城裡四處轉轉。小他7歲的元稹都已經大婚,更不必說與他同齡的劉禹錫了。32歲的翰林大學士,孤單影只,無心婚娶,擱在長安城裡,蔚為奇觀。

當然,深情的白居易,早已心有所屬,他有一位苦戀多年、情投意合的少時戀人,湘靈姑娘。白居易15歲時,因避家鄉戰亂,曾全家遷至父親白季庚任官吏的所在地——徐州符離。而湘靈,便是一個情竇初開的少年眼中的鄰家少女。「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蓮。」是白居易最初的一首描寫鄰家有女的詩歌,她的美好,是怎樣的一種震撼呀!這位身姿娉婷的姑娘,容貌出眾,仙氣縈繞,猶如在凡間的嫦娥、旱地里的蓮花。從這裡,也許我們能看出來,湘靈姑娘具有一種有別於她生長環境、家庭背景的雅緻,靈性。否則,何來旱地蓮花這一比喻呢?分明就是不可能生長出蓮花的環境里,卻長出了這麼一位清香娉婷、幽質如蓮的女子。

橫亘在這對心靈相通的戀人之間的,是白居易的母親大人。她不同意自己譽滿天下的兒子,迎娶一位民間草堂的女子為妻,據後世好事者考證或者臆想,這位姑娘的父親,在當地以巫蠱小術為生,有半仙之稱。

這麼多年來,從少年到青年,從徐州輾轉至長安,白居易一直孤身一人,無意婚娶,他心裡在苦等著母親鬆口,允許他能迎娶他早已期許終身的那個人,湘靈姑娘。同樣,身在徐州符離的湘靈姑娘,也不曾變心,依然在原地苦苦等候,期盼。她不曾嫁給別人,她的尋常百姓的父母,也遵循她自己的意志,將這麼一位老大難的姑娘,養在閨中。而獨守閨閣的湘靈,在她的那個年紀,其實,早已經過了可能婚嫁他人的年齡,換而言之,她是個老姑娘了。她固守著痴情,也順從著一種殘酷的命運,如果白居易沒有迎娶她,那麼,鬱鬱寡歡,孤老終身,會是她的此生終結。

這個問題放在我們現代人眼裡,簡直是無足掛齒的。攔住你老白的問題,竟然是你母親不同意你娶你喜歡的姑娘呀?堂堂翰林大學士,竟然真的會被這麼弱智的問題難倒?你確定你不是真的傻?我們的腦子裡有無數個友情貼士要提供,無數個主意要策劃,最簡單的大約就是——私奔啊!你們為什麼不私奔呢?

請看白居易的這首詩,「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別。憶昔在家為女時,人言舉動有殊姿。嬋娟兩鬢秋蟬翼,宛轉雙蛾遠山色。笑隨戲伴後園中,此時與君未相識。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楊。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知君斷腸共君語,君指南山松柏樹。感君松柏化為心,暗合雙鬟逐君去。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頻有言。聘則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蘋蘩。終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門無去處。豈無父母在高堂?亦有親情滿故鄉。潛來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歸不得。為君一日恩,誤妾百年身。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將身輕許人!」

這首《井底引銀瓶》,很完整地體現了白居易的倫理觀念。在古代中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是男婚女嫁的正經依據,尤其是白居易,這樣一個滿腹錦繡詩書、胸懷蒼生的文人,心裡的道德絕對是他的行為準則。得不到父母的允許,他不敢擅自婚娶,沒有堂皇的媒妁之言,鄭重其事地上門提親,擇良辰吉日迎娶,跪拜天地神明、宗祖先人、父母高堂的儀式,他也不敢,不願,不能褻瀆了湘靈姑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居易 的精彩文章:

旅遊|花徑,花徑,顧名思義就是這一路上都是花!
跟著絕美雪詩去旅遊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