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大名鼎鼎的濟公,為何只能屈居羅漢堂的過道?

大名鼎鼎的濟公,為何只能屈居羅漢堂的過道?

我國在五代時,盛行起尊崇五百羅漢的風氣,各地寺院陸續建造了羅漢堂,用以供奉五百羅漢。

五百羅漢的名字和事迹,有多種說法。有的認為五百羅漢是指跟隨釋迦牟尼聽法傳道的五百弟子,有的認為五百羅漢是指佛滅後第一次結集三藏的五百比丘。

近代五百羅漢塑像列名的依據,則基本上來自南宋高道素所錄《江陰軍乾明院五百羅漢名號碑》。從第一尊羅漢阿若憍陳如到第五百羅漢願事眾,形象逼真,神態各異,是傑出的佛教藝術珍品。

五百羅漢

五百羅漢或喜或怒,或笑或嗔,但個個是梵相,唯獨有一個漢人也站在羅漢堂內,他就是家喻戶曉的濟公。

濟公是南宋時在杭州靈隱寺出家的和尚,俗名李心遠,法名道濟。據說他個性詼諧,談吐幽默,舉止如痴如狂,人稱「濟顛和尚」。他不拘泥於戒律,酒肉照吃不誤。平時常在民間走動,濟困扶危,嘲弄官府,深得人心。於是中國佛教將他神化,說他是降龍羅漢轉世,所以稱作「濟公」。

濟公神通廣大,無所不能,但卻在去羅漢堂報到時,遲了一步,只能委屈地站在過道里。雖然如此,但幾乎每個到羅漢堂去的人,都要一睹濟公的丰采。他的形象和傳說,早已走出殿堂,走出佛學界,成為中華民族的美妙創造,與印度佛教中的羅漢有明顯的差異——因為他是個深受平民百姓喜愛和尊重的中國羅漢。

靈隱寺外的「咫尺西天」

現存佛教寺院中有羅漢堂的,如北京的碧雲寺、上海的龍華寺、蘇州的西園寺、昆明的筇竹寺、成都的寶光寺、漢陽的歸元寺等,都是極其吸引遊客的去處,常年香煙繚繞,佛門興盛。

游本昌創造的經典角色——濟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依他起 的精彩文章:

地藏菩薩是如何解脫眾生之苦的?
一文讀懂:彌勒佛是如何得道成佛的

TAG:依他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