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浙大攻克朱?繁育難題 目前國內種群數量已達2600多隻

浙大攻克朱?繁育難題 目前國內種群數量已達2600多隻

圖為在德清下渚湖已經野化的朱?(資料照片)。徐瑞康 攝

浙江在線2月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石天星 通訊員 柯溢能)朱?在國內的種群數量已達到2600多隻。目前,這一鳥類雖然仍屬於瀕危物種,卻已打破了上個世紀中葉形成的即將滅絕的悲觀預期,一支來自浙江大學的生態學科研究團隊正是這一動物保護成功案例的幕後英雄。

在德清縣,浙江大學特聘教授、朱?異地保護暨浙江種群重建項目負責人方盛國趕在朱?繁殖期到來之前分析基因數據,挑選出基因適合的朱?在野外繁殖。

上世紀60年代,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劉蔭增團隊數年間輾轉多個省份的山區搜尋朱?的蹤跡,卻一無所獲,直至1981年才在陝西洋縣發現了7隻野生朱?。後來,這一區域成立了中國第一個朱?群體保護站。

「現存的整個朱?種群都可以追溯到30多年前發現的成鳥,這一物種存在著出生缺陷率較高的問題。」方盛國說,有些朱?翅膀畸形,有些爪子有問題,無法抓牢樹枝或站在樹上,而這都是種群退化的跡象,為此,他們需要運用基因手段進行篩選,只有基因優良的朱?才可以在野外繁殖。

這一工作已經取得了明顯效果。方盛國帶領的浙大生態學科研究團隊主要研究大熊貓、朱?和揚子鱷。多年來,物種拯救工程中的人工圈養繁育、人工野化培訓、野外放歸、重建與複壯野生種群等一系列基礎性的工作,是他們的主要任務。

2008年,研究團隊從陝西引進10隻朱?建立人工繁育種群,7年的時間使種群的數量達到176隻,並在2014年實現了野外放歸。

「然而,基礎性工作並非一帆風順,大熊貓低繁殖率和不育症、朱?低受精率和高死亡率、揚子鱷高溫致死和幼鱷畸形等問題,嚴重困擾著我們。」方盛國說,通過系統的研究,團隊相繼闡明了產生「困擾問題」的分子機制,他們制定的科學繁育計劃,已從根本上解決了導致高溫致死、低繁殖率、高死亡率和部分畸形的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在線 的精彩文章:

王國維誕辰140周年 紀念展在京開幕
智慧城市的浙江探索

TAG:浙江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