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水麥積山石窟藝術首次亮相上海

天水麥積山石窟藝術首次亮相上海

「佛國山水——造像深處」藝術品大展在滬開展

麥積山石窟藝術首次亮相上海

2018年2月2日下午,由喜瑪拉雅美術館與新疆龜茲研究院、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三方攜手,上海市對外文化交流協會聯合主辦的「佛國山水——造像深處」藝術大展在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開展。被譽為中國佛教文化搖籃的新疆龜茲古國壁畫藝術和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壁畫、彩塑藝術等世界文化遺產中的80件藝術瑰寶被「請」到上海,於2018年2月至5月期間向廣大申城市民全方位展現絲路瑰寶藝術魅力和歷史與當下文明對話盛景。麥積山第4窟的《諸天赴會》、麥積山第133窟的《石雕「佛傳故事」碑》、麥積山第4窟6龕的《泥塑菩薩立像》等80件珍貴展品齊齊亮相。

麥積山第4窟的《諸天赴會》前參觀者正在拍照。 康玉湛攝

據了解,莫高窟(甘肅敦煌)、雲岡石窟(山西大同)、龍門石窟(河南洛陽)、麥積山石窟(甘肅天水)被譽為「中國四大石窟」,為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藝術的歷史瑰寶。「佛國山水Ⅰ—造像深處」大型展覽中心展廳展示的正是來自「東方雕塑陳列館」麥積山石窟具有代表性的壁畫及彩塑。

據介紹,麥積山石窟的藝術特點主要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的有機結合,尤以塑像著稱於世。「這個展覽彙集了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的20尊複製洞窟造像的複製精品和19幅麥積山石窟最經典壁畫的臨摹品,希望讓大家在展覽中體會我們中華石窟文化巔峰時期的藝術氣息」,「佛國山水Ⅰ—造像深處」大型展覽聯合策展人、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所長李天銘這樣介紹道。

麥積山44窟的《一佛二菩薩》曾有「東方的維納斯」之稱。 康玉湛攝

李天銘說,麥積山44窟的《一佛二菩薩》則是麥積山石窟在雕像作品中最為柔美的一件,「這個作品是麥積山石窟中的44窟中的主佛和二菩薩,是西魏時期的作品,我們在早先的時候曾經一度把這件作品稱之為『東方的維納斯』」。

龜茲板塊則以取自壁畫的青金石、石綠為主色調,共展出約40個經典作品。此外,來自龜茲研究院和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的專業講解員亦親臨現場,從造像深處帶來詳盡的講解,為參觀者打造一場近乎身臨西域的觀展體驗。

《涅槃經變》

據了解,此次麥積山石窟參展的藝術作品中,《涅槃經變》系楊曉東先生耗時3年時間臨摹完成,且首次參加國內外展出。這幅藝術品長近10米,高2米,由400多個人物形象組成。

除此之外,由新疆龜茲研究院選送的39件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龜茲石窟壁畫作品在此次展覽中同時展出,旨在讓觀眾們從不同角度、不同視野更多地了解絲綢之路文化藝術的深刻內涵,從中接受傳統藝術教育,並共同致力於保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偉業。

新聞鏈接

中國四大石窟之一、東方雕塑藝術寶庫」之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35公里,是我國著名的石窟寺之一,這裡群山環抱,氣候宜人,集自然與人文景觀一體,堪稱絲綢之路上一顆璀璨的明珠。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作為「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組成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它始建於十六國後秦時期,歷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餘個朝代不斷地開鑿和修繕,歷史上雖經多次地震與火災的破壞,仍保存窟龕221個,泥塑、石刻造像10632身,壁畫979.54平方米。麥積山石窟以其序列完整、技藝精湛的眾多北朝泥塑最為著名,其泥塑技法細膩、生動傳神,被譽為「東方雕塑陳列館」,是國內石窟寺中保存北朝泥塑時代延續最完整的石窟寺,也是佛教造像藝術中國化、民族化的代表之作。麥積山石窟的藝術特點主要表現在建築、雕塑和壁畫的有機結合。尤以雕塑著稱於世。不論是早期的古樸雄健、北魏的秀骨清像、北周的渾潤飽滿,還是隋唐的豐滿圓潤、宋代世俗化的造像風格,都刻畫得栩栩如生、溫婉可親,富於生活氣息,與中原文化一脈相承。系統地反映了我國從十六國後秦到北魏至明清雕塑發展的歷史,是一部非常完整的雕塑史。

《泥塑菩薩立像》麥積山石窟第123窟 西魏 高123厘米 寬49厘米 厚28厘米 段一鳴 臨摹

塑像位於窟正壁左側。頭戴花蔓高冠,面型飽滿豐潤,彎眉細目,直鼻,薄唇,嘴角內斂。著低胸交領束腰長衫,寶繒自雙肩分披下垂。左臂屈肘自然下垂,右手持貼於腹前。身軀窈窕、委婉多姿,服飾層次清晰、厚重富於質感,華麗的服飾體現了其身份的高貴,沉思下的雙眼,含笑的神態,深刻地塑造出菩薩女性般的溫柔與恬靜,給人以高雅、豁達之感。為西魏菩薩代表之作。

《飛天》 麥積山第4窟7龕 北周 高200厘米 寬400厘米 李光霖 臨摹

繪於窟龕上方,大型飛天七幅之一。畫面兩組飛天,相向而飛,有的手執樂器演奏,有的手捧供物飛舞,自由自在地飛旋於鮮花與祥雲的虛空之中,一幅歡快祥和的動人場面。別出心裁,獨具一格的表現形式不僅輕盈優美,增加了人物的流動感,也體現了作者卓越的智慧與豐富的想像力。天人的臉部和肌體部分均為薄薄一層優質細泥塑出,其他如衣著、飄帶、飾物及周圍的流雲、花飾等,均彩繪而成。將立體雕塑和平面繪畫珠聯璧合地結合在一起,創造性地繪製出了「薄肉塑」飛天壁畫,具有「呼之欲出」之感,在中國石窟壁畫中獨此一處,成為中國石窟壁畫中的經典之作。

來源: 每日甘肅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之水網 的精彩文章:

武會春:秀金山頌

TAG:天之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