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注意!「超級細菌」病例出現,女孩搶救了整整21天!

注意!「超級細菌」病例出現,女孩搶救了整整21天!

原本以為只是場小感冒,沒想到竟是感染了「超級細菌」,差點要了她的命。20歲的小文(化名)怎麼也沒想到,這樣的遭遇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1月29日,她剛從浙江省中醫院下沙院區的ICU轉入普通病房。在此之前,她在ICU里整整搶救了21天。

以為只是普通小感冒 卻讓花季少女奄奄一息

小文是杭州下沙一所大學的學生,在大部分同學的印象中,她是個文靜秀氣的女孩,平時學習比較認真,成績不錯。

一月初,臨近期末考試,為了複習備考,小文連續好幾天熬夜,人比較累,再加上本來就是流感肆虐的季節,平素身體很健康的小文也「中招」了,全身酸痛乏力,還出現發燒的癥狀。

當時,小文以為自己只是普通的「小感冒」,只要多喝水多休息,很快就會好起來。於是她就在宿舍里躺了兩天,結果不但沒有起色,反而越來越厲害,連續好幾天咳嗽,體溫達到40攝氏度。

高燒三天退不下來,1月9日,小文來到省中醫院下沙院區就診,因為高熱不退,CT檢查提示肺部有小片狀炎症表現,這意味著肺部有明顯感染,接診的醫生立刻安排她住院治療。

沒想到,入院後不到半天,小文病情就迅速惡化,出現胸悶氣急的癥狀,氧飽和度逐漸下降,出現了呼吸衰竭。醫生不斷為她增加吸氧量,但她還是覺得喘不上氣,胸口憋悶得快要窒息。後來經專家會診,立刻轉入ICU治療。

小文轉入ICU治療 醫院供圖

ICU主任王靈聰說,「病人轉過來後,我們第一時間給予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並複查了肺部CT,痰液培養、血液培養等各種標本培養,全面評估病情,確定治療方案。」

評估結果不容樂觀,呼吸機的支持水平要求很高,100%純氧條件下小文體內的氧分壓才勉強達標,持續高燒超過40攝氏度,CT複查提示兩肺幾乎全部實變,炎症指標非常高。

小文的影像檢查顯示,雙肺幾乎完全實變

如果病情再繼續惡化下去,就需要上ECMO(體外膜肺氧合機)了。

短短二三天時間,一個健康活潑的花季少女竟變得奄奄一息。王靈聰主任敏銳地察覺到,小文感染的可能不是一般的病毒或細菌。ICU立即組織了全院討論,初步擬定了針對陰性菌、陽性菌以及流感病毒全覆蓋的抗感染治療方案。

痰液培養結果提示感染「超級細菌」 感染這種細菌48小時生存率為63%

就在小文轉進ICU的第二天,她的痰液培養結果出來了,原來她感染的是一種名叫MRSA的「超級細菌」,而血培養也提示培養到革蘭氏染色陽性球菌。

據了解,MRSA的醫學全稱叫做「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這是一種毒力很強的細菌。這種細菌引起的肺炎,患者大多為青少年,先期常常有流感樣表現,病程呈爆發性。有數據顯示,感染MRSA的患者48小時生存率僅為63%,美國2006-2007流感季節所出現的感染者當中,51%的患者在出現癥狀後平均4天死亡。

就在去年11月11日,四川一名17歲男孩也感染了MRSA。

這名男孩因為感冒咳嗽,被同學送到當地醫院輸液治療。一天以後,他的病情不但沒有好轉,還惡化到出現呼吸困難、昏迷等癥狀。去年11月13日,他被轉送至成都接受治療,被診斷為重症肺炎,出現呼吸衰竭,病情十分危重。後來經診斷,明確為感染了MRSA。搶救了十多天,醫藥費將近用了27萬。

持續21天的戰役 終於成功擊退MRSA

明確小文的病因後,ICU立即更改抗生素方案,全方位對MRSA進行「圍剿」。接下來的日子,小文的發熱峰值在緩慢穩定地下降,呼吸機支持力度也在緩慢減低。

然而,考慮到MRSA「窮凶極惡」的本性,ICU全體醫護人員一點也沒有放鬆警惕。併發症果然很快接踵而來,氣胸,氣道大出血……MRSA不甘心束手就擒,還在小文的體內試圖反撲。

醫護人員守在小文身邊 醫院供圖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就在跟MRSA的一招接一招的作戰中,小文的病情一點一點穩定下來,體溫慢慢地恢復了正常,呼吸機支持力度也漸漸降低到了離線水平。更令人欣喜的是,排查心臟等重要臟器,沒有發現MRSA感染的跡象。

這一切都顯示,小文在逐漸良好地恢復中。

在達到脫離呼吸機拔除氣管插管標準後,小文拔除了氣管插管,大病一場後的她十分虛弱,又心有餘悸,床邊一刻都不能離人。ICU醫護人員無微不至地身心關懷,讓她漸漸安心下來。

1月29日,小文平穩地轉出了ICU。這一天距離小文入住ICU,已整整過去了21天。

預計一周後,小文就可以出院了。

然而,對於超級細菌

醫生提醒:無需過度恐慌

超級細菌不等於「無葯可治」

免疫力正常者極少被感染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是細菌耐葯的源頭

廣東省疾控中心專家解釋,所謂超級細菌是指產生了超級抗藥性的細菌,近年來陸續發現的超級細菌還包括抗萬古黴素腸球菌(VRE)、耐多葯肺炎鏈球菌(MDRSP )、多重抗藥性結核桿菌(MDR -T B ),碳青黴烯酶肺炎克雷伯菌(KPC)等。

抗生素的濫用是超級細菌產生的源頭。抗生素快速殺菌的特性迎合了人們治療求快求特的心理,使得被選擇使用的幾率大大增加。結果,細菌很快就對抗生素產生了抗性,而新抗生素的研製速度遠遠趕不上耐葯菌的產生速度。

超級細菌感染 絕大多數發生於醫院內部

不過,中山三院醫院感染管理科主任鄧子德表示,

MRSA是一個老牌耐葯細菌,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被發現。

「但隨著萬古黴素、替考拉寧、利奈唑胺等一些有效針對MRSA的抗生素的問世,MRSA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已經不算超級細菌了。」

鄧子德說,MRSA經過多年的流行,已經是一個廣泛存在的典型耐葯菌。幾乎在全世界上所有的大型醫院中,MRSA在危重病人,特別ICU患者、長期住院、長期有傷口、留置各種導管的病人當中確實是普遍存在的。因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毒力強,感染MRSA後,如果治療不及時或無效,醫院內感染患者死亡率相對更高。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MRSA感染患者與非耐藥性感染患者相比,死亡的可能性估計要高64%。「但隨著抗生素治療的不斷進步,MRSA的治療雖然仍是一個難題,但已不是一個極端的難題。」

同時,鄧子德也提醒,醫院內感染病人在出院時有可能攜帶MRSA回家,成為傳播來源,給家庭成員和社區人員感染帶來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醫院內感染,MRSA也曾多次被報道在公共設施、社區人群中發現。「在現代都市中,由於人流大量活動,被MRSA污染的環境可能會越來越多。」鄧子德稱,MRSA容易在人的體表、衣物中存在、繁殖,但在一般情況下,它對抵抗力正常、皮膚黏膜上沒有傷口的人,不會導致嚴重感染,「所以公眾也無需特別恐慌。」

全國細菌耐葯監測南區分中心項目主要執行人、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卓超教授表示:

「中國的超級細菌控制情況,甚至好於一些發達國家,而超級細菌的主要感染地,就來自醫院內部。即院內感染佔據了絕大多數,極少發生社區感染。」

部分超級細菌感染治療有難度 但並非不能治療

「免疫力正常的普通人,極少被超級細菌感染。此外,經常洗手,有良好的衛生健康習慣的人,也不會被超級細菌所攻擊。甚至在健康的人體內都能檢出超級細菌,只是在人體免疫屏障的作用下,這些健康人帶菌而不發病而已。」卓超教授的研究發現,相當部分的超級細菌在我們生存的外環境、物體表面是長期存在的。正常人接觸後,極少發現感染。「對於超級細菌,人們首先不應過度恐慌。」

卓超教授表示,在臨床上,如果發現患者有大腸埃希桿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等超級細菌感染,治療起來可能有困難,但並非不能治療。

科普

1、哪些人要注意超級細菌感染?

對於抵抗力較弱的人,特別是患有多種慢性病如糖尿病、惡性腫瘤、血液淋巴系統疾病,或長期使用激素等免疫抑製劑的病人,對老人、嬰幼兒等特殊人群來說,MRSA的威脅更大。

此外,如果有挖鼻孔等不良習慣,使細菌進入鼻孔,可能會造成慢性攜帶,即」細菌定植「,當皮膚黏膜局部破損時,則可能造成感染,攜帶者也可能作為傳染源傳播給他人。

2、預防超級細菌感染,個人應該注意什麼?

廣東省疾控專家提醒,預防超級細菌的措施最主要是注意個人衛生,尤其是正確洗手,加強身體鍛煉,合理膳食,注意休息,提高機體的抵抗力。

1)平時

注意個人衛生,特別是飲食衛生,所謂病從口入是非常有道理的;勤鍛煉,加強身體的免疫力。而對於免疫力較低人群,例如老人、兒童、孕婦及病患者,則更要注意做好個人防護。

鄧子德提醒市民,在廣泛接觸公共設施後,不要馬上用手拿東西吃,不要接觸鼻孔、眼睛等部位。經常使用洗手消毒液、消毒濕巾,有助於防範超級細菌。

2)生病時

生病時不要自行服用抗生素,而應遵從醫生指導;已經在服用抗生素的病人,要嚴格按照藥物使用規定科學治療。值得重視的是,濫用抗生素和抗生素用量、療程不足同樣都會產生耐葯情況。

更多

來源:南方都市報 (ID:nddaily)、都市快報 (ID:dskbdskb)

責任編輯:彭金美 吳菁

支持我們請點贊或使用評論功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知名老藝術家藝術成就展開幕
2017年國內購書人群超過1億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