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的焦慮,往往來自父母的投射

孩子的焦慮,往往來自父母的投射

最近,孩子有點焦慮。梅說。

梅說這話時,距離期末考試的時間還有一個月,這個學期的新課程也已經結課,學習進入複習階段,按理說學生在這個階段沒有焦慮的理由。

我見到梅的時候,她正在準備單位的期末考核。這次考核比較嚴格,由總公司命題不說,判卷還是由第三方公司來進行。最後的總成績還會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排名,年終獎金和排名掛鉤,分為一、二、三共3個等級。梅很擔心如果因為自己考試成績不理想而拉了全組獎金的後腿,被全組的人員埋怨。

梅這樣說的時候,我分明看到了她的焦慮。

所以在這個時候,焦慮的不是孩子,而是梅自己。她將自己焦慮的情緒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而孩子感受到了媽媽的焦慮,他表現出來給她看,讓她在他身上看到自己。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演員,我們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彼此承接對方的情緒,並且表演給對方看。

這完全是不自覺的,是在表象的背後進行的東西,就像是月亮的背面。如果我們不能透過表象而看到實質,就無法真正的理解生活。

記得小時候,跟媽媽去家門口的菜市場買菜,看到小販用桿秤稱菜時,總會將秤桿打得高高的,說:一斤一兩還多呢,算一斤吧。卻也總有買菜的人因為被缺斤短兩而找回來理論。不找便罷,被找回來,菜販就會隨便抓上一大把補給人家,嘴裡還要說著:算了算了,多給你點,不值個錢的東西。他們這樣做的時候,其實心裡清楚自己的確虧欠了對方。

生活總是這樣,我們在其中的人,也總是表演著自己。

看一個電視劇,被抓的罪犯狡辯說:做那件事的時候,和事後你們說起來的那件事,那就不是一回事了。

的確,語言以及外在的行為表現,有著自身的局限,也有著虛飾的成分,到底有多少是真實的,我們無法確切地表述。在虛飾的外在表現之下,真實的情緒在滾滾流動,無遮無攔地呈現在於我們緊密相連的人的面前,並且以強大的吞噬力將對方淹沒。

萊昂納德在《沉默的脈動》中說:無論我們多麼不完美,在每個人的內心中,都存在一個完美韻律的緘默脈動……它是絕對個人化、獨一無二的。碰觸到那個脈動,能夠多多少少改變周遭的世界。如果我們能夠以一種心平氣和、全神貫注的心態開始每一天的生活,他就會以平和與專註的心態度過每一天的生活。而一個每天需要在高峰時間開車上下班的人,每日又要處理充滿高壓的快節奏的工作,他就不可能擁有平靜的韻律的脈動,也不能夠給自己的家庭帶來寧靜與踏實的家庭氛圍。

所以,有時候我們以為的他人的焦慮其實是我們自己的焦慮,需要我們處理自己的情緒,從而讓生活回歸。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立足創新,為實體經濟插上科技翅膀
楊冪賀歲新劇《談判官》定檔2月4日了,突如其來的官宣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