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把 Apple 的產品放在 MUJI 里賣好像也沒什麼違和感

把 Apple 的產品放在 MUJI 里賣好像也沒什麼違和感

作者:爆米花上癮的 Uli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買過 MUJI 的家電產品呢?用戶體驗好不好呢?

上兩周 Uli 打算去瞄一瞄有沒有適合當結婚禮物的家電,琢磨著下個月送給即將成為師奶的好朋友。但恰好自己又是個家電小白,平時鮮少接觸家電購買這種事,於是 Uli 的朋友二話不說就拉著我去逛 MUJI,說什麼去到那就能搞掂 blabla。

(image:archpaper.com)

後來我問他為什麼偏偏是 MUJI,不是蘇寧這些電器集合大商場。他跟我說:「確實像蘇寧這些集合店有很多大牌子、高科技的家用電器選擇,但MUJI 提供的不僅僅是功能,而且還會和用戶情感產生互動,無意識地融入生活。吶,就像這個電飯煲吧,比起多功能的電飯煲這個設計簡潔得有點過時的即視感,但你看看蓋子稍微凸起的部分,MUJI 考慮到飯勺安置問題特別設計的。」

(image:muji.com)

「另外,你瞧這個電飯煲的形狀,並不是簡單的圓潤。實際上是在電飯煲四角進行等距離偏移設計的結果,靠近人的一邊會逐漸柔化,讓電飯煲不斷接近人......」

(image:muji.com)

說實話,當時我聽完感覺打開了一片新世界。因為 Uli 從來沒在 MUJI 買過類似電飯煲、水壺等這種家電,最最最接近電子產品的大概就是香薰機而已。後來留意它家家電方面動向才發現原來 MUJI 這種所謂的「無意識設計角度」和那位鼎鼎大名的設計師深澤直人息息相關呢~

說到深澤直人嘛,曾經為 Nike、夏普、東芝等設計的他可以稱得上是當代日本工業設計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對於大眾來說,最熟悉的身份非MUJI 的設計顧問莫屬。

就是這位和藹可親的蜀黍~ (image:designboom.com)

和 MUJI 的 Less is More 大同小異,深澤直人的「無意識設計」理念認為沒有多餘的設計就是好設計,關注一些別人沒有意識到的細節,把這些細節放大,注入到原有的產品中。我倒是認為這種改變有時比創造一種新的產品更厲害呢。

舉個例子吧,這款 MUJI 的 CD 播放機大家再熟悉不過,它的外形就像一個帶拉繩的風扇,曾獲日本國家優秀設計獎和德國 IF 設計金獎。以拉線代替開關,人們會無意識地拉它的繩子,音樂響起,再拉動一下,音樂就會停止。

(image:muji.com)

這款檯燈的設計很有意思,它的底座是個托盤,每當你下班回家後,無意識地把鑰匙放到托盤裡,燈就會自動亮起來。當你拿出了鑰匙燈就會關上,非常人性化的設計。

而最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在近段時間開張的 Apple Park 訪客中心竟然售賣著一張由深澤直人設計的「廣島椅」,看起來平淡無奇,售價卻高達 2500 刀。

Apple Park Hiroshima(image:gearpatrol.com)

現在想想,為什麼深澤直人的作品會在Apple Park 里售賣呢?Apple 和深澤直人、MUJI 之間的設計理念和產品風格其實還蠻相似的,他們之間會有什麼關係嗎?於是循著這幾個問題,Uli 翻查了一些資料兼對比了一些產品後,開始有點恍然大悟了~

「師」出同門?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不難發現,無論是 Apple 還是 MUJI,產品都是走簡約風格路線。而兩家極為相似的簡約風格設計的背後皆因 Steve Jobs 和深澤直人都是那位被譽為「20 世紀最有影響力的設計師之一」的 Dieter Rams 的迷弟,讀的都是同一本「設計聖經」設計十誡。

Dieter Rams ten principles for good design(image:detailsarenotthedetails.com)

另外還有一個巧合的事情,IDEO 這家全球知名的創意&設計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兼斯坦福大學設計學院的創建人 David M.Kelley 正是 Steve Jobs 的老鐵。Apple 沿用至今的單鍵滑鼠都是出自 David M.Kelley 之手。

David M.Kelley,大神長得還蠻接地氣的呢~(image:alchetron.com)

那這和 MUJI 又有什麼關係呢?巧就巧在這了,1989 年,那時候的深澤直人正在 IDEO 的前身 ID TWO 任職。直到 2002 年辭去 IDEO 公司的工作,跑去和原研哉開創 MUJI 時代了~

(image:muji.com)

這樣子聯繫起來,兩家公司的淵源還是蠻深的嘛~

Steve Jobs 曾說過,「你不能詢問顧客,他們想要什麼新產品,然後嘗試給出他們所想要的。而是當你創造出顧客所要的產品時,他們就會想要擁有這個玩意了!」

而留意觀察過 MUJI 和 Apple 朋友應該都清楚這兩位大哥暗藏的秉性了。都說設計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方面 MUJI 和 Apple 確實是當中的佼佼者。

(image:muji.com)

每次走進 MUJI 都能發現他家產品關注的都是生活中的細微痛點,然後設計出為大家解決問題的產品。比如說有時候行李箱滑動的噪音比較大,MUJI 便推出這個雙輪滑設計,且採用吸音性較高的材料的行李箱~

又或者考慮到風扇會產生噪音影響睡眠,於是便有了這台大風量型的低噪音風扇。還可因應擺放位置和方向會產生不同的送風效果呢。

MUJI 低噪音風扇(image:muji.com)

我們再看 Apple 產品的每一次更新,不也是對消費者體驗的優化升級嗎?先來個最膚淺地例子,iPhone 的屏幕越出越大,難道不是因為大家對於手機的需求越來越大的原因?屏幕大了,看電影的效果好了,遊戲界面視覺效果也提高了......

iPhone X(image:engadget.com)

又或者來看看 Apple Watch。或許不如 iPod、iPhone 這些新產品推出時震撼,但在設計上依舊很精彩。省去了解脫動作的錶帶更換系統,只需按住表背按鈕即可滑出,這樣的設計不就是懶人們的福利嗎?

(image:businessinsider.com)

說到克制,Uli 想說兩句題外話。有一家老字號椰子汁(懂的人應該知道我說的是哪家了)的包裝一直困擾著我,雖然到現在銷量還是蠻不錯的,但全瓶身都是廣告字樣,這樣花里花俏、不修邊幅的設計真的好嗎?

iPhone 的包裝設計就十分簡潔明了(image:dallaskwok.com)

看過 MUJI 和 Apple 廣告的朋友應該印象還蠻深刻的,不同其他品牌會在廣告或實體店售賣時明文列舉產品的設計優點 blabla,這兩家的廣告基本都是通過生活場景或人物體驗,從側面呈現產品的設計。

*Apple 這五則十五秒的活潑小短片,目的為了挖角 Android 用戶投向 Apple 的懷抱。短片里沒有台詞,只有輕快音樂,用人物情景劇的方式講述了五個從黯淡世界跨越到活力天地的小故事,沒有明說卻隱喻了許多 iPhone 的便利性和人性化優點,妙極了~

由於篇幅的原因 Uli 在這就暫且先放一條短片,更多大家可以到網上搜索關鍵字「iPhone-Fast/Privacy 」等觀看哦~

*MUJI 這條超音波香薰機廣告片《Fragrant Light》呢,大量使用各種場景和人物,香薰機自然融入大家的生活當中,將極致意境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你看完就會憧憬著未來總有一天自己能像廣告里一樣生活。

表面是在賣產品,實際上賣的是一種生活、一種哲學。Apple 美學和 MUJI 的日本哲學想必買過他們家東西的朋友多多少少也能從中感受得到。

簡單來說 MUJI 關注和研究人與東西之間的學問和故事,通過產品喚醒人們去感受生活。隨著經濟的發展,儘管大家在消費能力上不怎麼存在問題了,但努力培養人們擁有一雙尋找適合自己生活的東西的眼睛,通過有節制、理智地去消費,體味生活過程的豐富性和充實感,是 MUJI 努力提倡的價值觀呢。

(image:annecallahandesigns.com)

而Apple 美學,拿 Apple 設計師Jony Ive 在 IOS7 發布時對於簡潔說的一句話,「真正的簡潔遠不止刪繁就簡,而是在紛繁中建立秩序。」

事實上,市場不乏簡潔的產品,但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 Apple,就在於 Apple 體驗的統一性。可怕的是 Apple 這種簡約的美學概念現在已經「荼毒」不少人,成為大家選擇事物的重要標準之一了~

(image:annecallahandesigns.com)

眾所周知,日本嚴謹、細心和注重細節的匠人精神無論是在球鞋、衣服還是科技等方面確實讓人心悅誠服。

MUJI 公司內部就有一本員工手冊,據說厚達 2000 多頁,涵蓋了從店鋪經驗、商品開發、賣場展示到服務規範,甚至是 MUJI 門店的收銀台,這本員工手冊也是白底黑字寫明白:

定義:收銀台服務就是接受客人採購商品的貨款,並將商品交給客人的服務。

重要:收銀台服務是占店鋪業務 20% 比重的非常重要的工作。

何人負責:全體店鋪員工。

還有一句話 Uli 覺得必須和大家分享,「這里是有最多機會讓客人感到『把東西買下來太好了』、『這真是好店鋪』的地方。」雖然這個好像沒必要寫在員工手冊上,但就因為這個小細節,會讓員工得到一種尊重和責任感。

MUJI store(image:retailnews.asia)

另外,在商品名上 MUJI 也是嚴格規定,對於產品名稱規範就有 2000 字左右的條目了。要求商品名一定要簡潔明了,讓消費者一眼就能明白,比如說窗帘不能叫「窗帘」這麼簡單,要細化為「遮光窗帘」、「滌棉窗帘」等等。

而 Apple 雖然是美國品牌,但在細節方面卻展現出日本匠人精神。就拿 Apple Store 里一項獨具特色的品牌服務,以一對一的方式為顧客提供技術諮詢和售後服務「GeniusBar」來說吧。

雖然對比起手機裡面各種零件,這個服務看似很瑣碎和簡單,但 Apple 對這崗位的員工依舊嚴格要求,培訓手冊內容中從角色定位到心理掌控,從手勢指導到禁語等多個領域,條款之細、要求嚴苛想必是誰做誰知道的體驗了吧~

(image:hiveminer.com)

值得一提的是在 Apple 廣告中的小細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產品上展示的時間「09:41」。這可不是 Apple 隨便設置的,因為這是 2007 年 Steve Jobs 發布第一個 iPhone 原型機的時間呢~

(image:ibtimes.com)

另外傳統的手錶通常會在手錶上顯示「10:10」這一時間,因為這是最能展示手錶樣式的時間。但 Apple Watch 顯示的卻是「10:09」,因為 Apple 希望自己能在時間展示上領先別人 1 分鐘。

看到這想必大家也有不少話要說。

Apple 和 MUJI 兩個雖然身處不同國家,但卻有千絲萬縷說不清的牽連。同樣是極簡的外表,Apple 在簡潔之中更帶有精緻的感覺,而 MUJI 在簡潔之中更偏向日式的內斂、含蓄之意。但哪怕把 Apple 的產品放在 MUJI 里賣,我想大家也不會察覺到有什麼違和感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teppy潮流周志 的精彩文章:

香港已經不告而別,我們想和她重逢
沖著這五大細節,我一眼就知道出自那隻趣味猴子之手

TAG:Steppy潮流周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