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11句讀透《孟子》,教你光明做人,坦蕩做事!

11句讀透《孟子》,教你光明做人,坦蕩做事!

01

我四十不動心。——《孟子?公孫丑上》

【大意】我從四十歲以後,就不再動心了。

【感悟】孔子說:「四十不惑」,孟子說「四十不動心。」不惑就是不動心。很多人到了中年還是如無頭蒼蠅,了無人生目標,這就是惑。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應該考慮的事太多,正如郁達夫說的:「生非容易死非甘」,何必再為名利為難自己,做人不如少些算計,多些光明磊落;做事不如少些顧慮,多些坦蕩自然。

02

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孟子?公孫丑上》

【大意】自我反省,如果自己理虧,哪怕面對手無寸鐵的布衣百姓,我能不害怕得心驚肉跳嗎?相反,如果自我反省之後能夠理直氣壯,無愧於良心道理,即使面前是千軍萬馬,我也勇往直前,決不退縮!

【感悟】「雖千萬人吾往矣」,並不是在描繪一種任俠的霸氣,而是建立在理性和道義基礎上的大勇。這種勇氣,跟李敖先生那種特立獨行、百無禁忌,或者《天龍八部》里獨闖聚賢庄的喬峰大俠那種快意恩仇、視死如歸,是有本質區別的。

所謂「有理不在聲高」,站在公理正義一邊的人,是道義上的強者,光明磊落,坦坦蕩蕩,所以能無所畏懼。

03

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孟子?公孫丑上》

【大意】志,是氣的統帥;氣充塞在人體全身。志朝向哪裡,氣就跟隨到哪裡。所以說:「要做到不動心,一定要堅守這個志,同時不要讓氣走向偏狹極端!」

【感悟】不加約束、意氣用事地只憑一身蠻力行事,只能是盲勇、小勇和血氣之勇,所以孟子告誡人們要「持志」而不能「暴氣」,「志」作為內在信念,應成為人們追求和固守的目標。

對於「勇」這種「氣」不可任意獲取、操之過急或盲目助長,也不能目的性太強,而應當於立「志」、養「氣」中長期培養。一個人如果自認為光明磊落而變得固執己見,偏激狹隘,那就是「暴氣」。大丈夫之氣是平和而堅韌,寬容而有原則的。

04

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孟子?公孫丑上》

【大意】我長於修養我的浩然之氣。

【感悟】浩然之氣是生理作用與心理作用兼而有之的一種精神力量和情感態度,它極端剛強、宏大,如果以正義、直道來支持它、充實它,而且留心不去刻意地拔苗助長,那麼它就涌流不息,以至於如江河決堤無可阻擋,最終「上下與天地同流」,達到天人一體的境地。

「浩然之氣」是大丈夫人格力量的源泉,有了這股氣,就有了「匹夫不可奪志」的膽識,就有了「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魄,就有了「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的生命力,只要培養得法,一個人的精神生命就會變得偉大而剛強,從而做人光明磊落,做事坦坦蕩蕩。

至大至剛的的浩然之氣是一種智慧之氣、修養之氣,孟子的浩然正氣應該成為我們的立身之根本,成功之動力,正如雨果所說:「人有了物質才能夠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能夠生活。」

05

詖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孟子?公孫丑上》

【大意】偏頗的言論,知道它不全面的地方;過激的言論,知道它陷入錯誤的地方;邪曲的言論,知道它背離正道的地方;閃爍其詞的言論,知道它理屈辭窮的地方。

【感悟】孟子宣稱他的優點有兩個:一個是善養浩然之氣,另一個是知言。什麼是知言呢?在我們的生活中,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話語,其中四種話語言論要警惕,就是孟子說的「詖辭」、「淫辭」、「邪辭」、「遁辭」,不被這四種言論所誤,生活就不會出現偏差。

做一個光明正大的人,也就是一個明智的人,他能認識到生活的陰暗面,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是有很多蠱惑人心的謊言和欺騙,他能辨識這些謊言和欺騙。

06

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孟子?公孫丑上》

【大意】依靠道德來使人服從的,可以使人心悅誠服。

【感悟】「德」沒有上下之分、主僕之分,有的只是以誠相待,以禮相待,因為只有在這種對等的人格基礎之上,才能使「德」真正發揮作用,也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持久有力,以力量和權勢壓服人是不能長久的。

07

與人為善 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丑上》

【大意】學習別人的優點來提高自己善良的品德,就是幫助別人行善。有道德的人最突出特徵就是幫助天下的人行善。

【感悟】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應該鼓動和大家一起為善。一個人光是自己正直善良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輔助或者凝聚眾人一起行善,這體現了一種利他精神。

沒有一個人是孤立的,誰都不是一座島嶼,一個光明磊落的人就像燈塔一樣,能招引更多的人奔向他,得人心者得天下。

08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大意】受富貴誘惑,不為貧賤動搖,不為武力屈服,這才叫大丈夫。

【感悟】「大丈夫」就是那些具有獨立不依的精神和勇氣之人,這樣的人能夠自我決斷,可以自由地依據道義、良知行事,無論是面臨饑寒愁苦、聲色貨利還是威逼利誘、窮達生死等嚴峻考驗,他們都能夠堅持正義立場,保持人格獨立和氣節。

一怒而天下懼並非真正的大丈夫,蠻勇鬥狠、奸詐殘忍、蠅營狗苟、見利忘義之徒更難望大丈夫的項背。真正的大丈夫是光明磊落、意志堅定的人,是富有仁德、胸懷寬廣的人。

09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孟子?離婁上》

【大意】凡是行為有達不到預期效果的,都反過來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歸向他。

【感悟】一個光明磊落的人的親和力來自於自身的正直。在人際關係中遭到對方的無禮,首先要反省自己的行為,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在自我反省的過程中,如果發現了錯誤,要及時改正。那些有錯不改,反而文過飾非的人就不是坦坦蕩蕩的人了,會被大家深惡痛絕。

10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孟子?離婁下》

【大意】通達的人說話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要有個結果不可,只要合乎道義就行。

【感悟】關於「大信」與「小信」的問題,也就是「信」的通達權變問題,可以這麼說,一方面,「信」是儒學的核心觀念之一,最典型的就是孔子所說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但另一方面,又不能拘泥固執於「信」而不知變通。比如說,難道對你的敵人也要講「信用」嗎?所以,要根據具體情況而通權達變。通權達變的標準就是孟子這裡所說的「惟義所在」,這是最基本的不能放棄的東西,也是指導我們在實際生活中掌握的原則。

大丈夫不是莽夫,不是一根筋,而是懂得適當變通,不一定非要說到做到,但是所作所為符合道義這個原則是不能變通的。

11

故天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大意】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任務落到某個人身上,一定先要苦惱他的心意,勞動他的筋骨,飢餓他的腸胃,窮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為總是不能如意,這樣,便可以震動他的心靈,堅韌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感悟】人的善性和志嚮往往是在極端困難的人生處境中得到培養和激勵的。孟子主張把一般人視為不幸命運的境遇視為上天對人的造就,應該以堅忍的意志力和大無畏的情感態度去迎接人生的挑戰,實現自我價值。

當我們發現人生是一項太沉重的工作,因此很累、很艱難時,孟軻的這句話將是我們找尋人生樂觀主義的依據。

看鑒優選

(戳下圖即可進入看鑒貨棧,選購各種好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鑒 的精彩文章:

當年鑿壁偷光的那些學霸榜樣,下場都很慘你知道嗎?
古代貪官為什麼因這東西瘋狂?

TAG: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