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磁州窯褐彩卷草紋長頸瓶賞析

磁州窯褐彩卷草紋長頸瓶賞析

宋代.磁州窯褐彩卷草紋長頸瓶,口徑:5.5cm 通高:32cm 底徑:10cm,此長頸瓶圓唇,細長頸,溜肩,圓鼓腹,圈足,底足無釉,白色胎,質地縝密,足及口繪黑色弦紋。器形飽滿,線條圓潤自然,極為優美。器身白色底釉上繪製黑彩卷草紋,線條流暢,紋飾纖細,畫工細膩流暢,整體簡單大方,為磁州窯精品。此瓶造型曲線之優雅典美,實用之外更富有藝術觀賞之價值,漸成為奢華的陳設器。或有漫插梅枝花條,添增雅趣,更以桌几配之,益發相宜。

磁州窯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也是著名的民間瓷窯,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說。窯址在今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的彭城鎮和磁縣的觀台鎮與一帶,磁縣宋代叫磁州,故名。

磁州窯的發展最早是在兩晉南北朝時期,到了宋代,磁州窯開始步入興盛時期,無論在造型或裝飾上都著眼於實用、美觀和經濟。單從裝飾技法來講,磁州窯突破了當時流行的五大名官窯的單色釉局限,運用了數十種豐富多彩的裝飾技法,開啟了我國瓷器彩繪裝飾的先河。

磁州窯的器型和紋飾為民間所喜聞樂見,影響範圍較廣,發展迅速。產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須的盤、碗、罐、瓶、盆、盒之類的用具,線條流利、自由奔放,表現出民間藝術所共有的豪放樸實的風格。宋代的磁州窯汲取題材廣泛,形成多樣,寓意豐富。並將陶瓷技藝和美術揉融在一起,將陶瓷器物提到了一個嶄新的藝術境界,開創了陶瓷藝術的新紀元。

宋代磁州窯瓷器的產量很大,造型也十分豐富,主要生產民間日常用瓷,還有少量的文具、玩具、娛樂用品及各種瓷塑等。裝飾手法主要是釉下彩繪,即用毛筆醮釉料在胎體上繪製花紋。這時期的紋飾題材不拘一格,具有特殊的美感和鮮明的時代性,大部分是來源於民間生活,取材於自然界中的植物、動物和人物故事,生動親切,情趣濃郁而富有幽默感,表現了當時人民群眾傳統的審美觀念。

磁州窯燒瓷的品種很多,白釉釉下黑彩是磁州窯瓷器的主要裝飾方法,是磁州窯最具代表性的產品。白釉釉下黑彩繪畫又叫白地黑花,其工藝過程是在成型的坯上,先敷一層潔白的化妝土,然後用細黑褐料在器表繪畫紋樣或題寫詩句,再施一層薄而透明的玻璃質釉,入窯燒制。

另一種白釉釉下黑彩劃花瓷器,工藝過程與白地黑花瓷器基本相同,只是多了一道工序,用尖狀工具在繪畫好的黑色紋樣上勾劃輪廓線和花瓣葉莖,劃掉黑彩,露出白色化妝土,入窯燒制後,黑白兩色對比強烈。這種瓷器是磁州窯瓷器中的高檔瓷,很少見,惟博物館有為數不多的幾件收藏,如上海博物館的元代雲雁紋大罐、首都博物館的元代龍鳳紋大罐,以及日本白鶴美術館收藏的宋代魚龍紋梅瓶,堪稱精品傑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永樂文化 的精彩文章:

王公貴胄的身份象徵:和田青白玉螭龍紋飾件
盛世風華——康熙虎皮三彩瓷

TAG:深圳永樂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