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聯在攻打柏林時,在火力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為什麼還傷亡了三十萬人?

蘇聯在攻打柏林時,在火力占絕對優勢的情況下,為什麼還傷亡了三十萬人?

柏林外圍有三道防線,市內有多重防禦設施,德軍頑固抵抗,導致蘇軍損失慘重

1945年4月16日,蘇軍集結了7500架飛機、4.2萬門火炮、625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250萬人的龐大兵力,對德國柏林發動了戰略性進攻戰役。

其先鋒先後突破奧得河、尼斯河防線,對柏林形成全面包圍,採取多路向中心突擊,經激烈的巷戰,至5月8日,戰役宣告結束,標誌著德國法西斯滅亡,蘇德戰爭和歐洲戰爭的終結。

此戰,蘇軍付出了非常慘重的代價,陣亡8萬餘人,受傷27萬餘人,損失坦克2156輛、火炮1220門、飛機527架。

雖然德國大勢已去,失卻了取勝的希望,但希特勒決心把戰爭進行到底,統帥部在柏林地域部署了「中央」、「維斯瓦河」2個集團軍群的兵力,總計48個步兵師、9個摩托化師和6個裝甲師,共約100萬人,擁有10400門各類火炮,1500輛坦克,3300架戰機,並將陸軍總部的8個預備師也用於柏林防禦,此外柏林市內還有守備隊20萬人。

為了堅守柏林,德軍在柏林外圍的奧德河、尼斯河區域構築了縱深達20至40公里的三道防禦地帶,柏林市區防禦圍廓沿環城鐵路構築而成,市內設置了大量的街壘防禦陣地,甚至在臨街房屋的窗戶上都修築了堅固的射擊孔,使整個柏林城變成了一座巨型掩體和射擊陣地。

因為柏林成了一座德軍精心設防的城市,防禦體系完整,工事非常堅固,越是接近市中心,蘇軍前進越艱難;堅固的樓房、隱蔽的地下室、地下鐵道、排水溝壕等,都為德軍提供了發揚火力的支撐點。

蘇軍不得不逐棟樓房爭奪,逐條街道攻取,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譬如1945年4月28日深夜,第3突擊集團軍在庫茲涅佐夫上將的指揮下,向國會大廈外圍的內務部大樓發起強攻,德軍進行著絕望卻又是最頑固的抵抗,戰鬥一直持續到29日深夜,在德軍幾乎全部陣亡的情況下,這座大樓才被蘇軍攻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劉說事 的精彩文章:

司馬師到底多牛多狠,廢立魏帝如同兒戲,眼珠掉出來還出征
假如當年即位的是恭親王的兒子載澄,這倆父子能斗得過慈禧嗎?

TAG:小劉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