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湖大天文協會的發言

在湖大天文協會的發言

昨天晚上很多人都在發月亮,我來發一篇文章吧。此文是2014年10月我在湖南大學天文協會的發言,稍加修改並補充圖片,請大家批評。

我很高興有機會和喜歡天文的同學交流。我想用十分鐘時間談四個問題:

一,為什麼要看星星;

二,怎樣看星星;

三,我看外星人;

四,為什麼要分享天文器材。

下面分別說說。

一,為什麼要看星星?

有人說星星很漂亮,有人說天文望遠鏡很酷,是光學、機械與電子科技的優美結合,還有人說玩天文能以文藝的名義約炮。這些都沒錯。其實看星星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那就是可以培養我們謙卑的胸懷,可以幫助減少人間的煩惱。康德曾經說過,這世界最重要的兩個東西就是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良心。

赤道儀買來了,開心

星星很多,宇宙很大。地球之外有太陽系,太陽系之外有銀河系,銀河系之外有其他星系以及星系團。如果以冥王星的軌道為邊界,那太陽系的直徑是118億公里(約0.00125光年),而銀河系的半徑約為5萬光年。目前我們可以觀測到的宇宙半徑大約是160億光年。想想看,以光的速度一秒鐘可以繞地球7圈,假如光線要跑160億年,這種大小是個什麼概念?

作為普通人,我們在地球上什麼都不是,如海灘上的一粒沙子。地球在宇宙之海中也什麼都不是,連海灘上的一粒沙子都算不上。這種無與倫比的浩瀚可以培養我們謙卑的胸懷:別把地球看得太重,也別把自己看得太重。這樣想多了,你會發現人間很多煩惱、紛爭和所謂的大事其實並非那麼重要,包括失戀、失業、國家與戰爭等等。

天文讓人謙卑的第二層意義是:我們對宇宙了解得越多,就會發現我們未知的東西其實更多。天文學的歷史證明了這一點。以前人們以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後來發現錯了;在1929年之前,人們以為宇宙是靜止的,但哈勃證明了宇宙一直在膨脹。這是大爆炸理論的基礎之一。

那麼問題來了:宇宙是會繼續膨脹下去,還是會膨脹到某一極限後開始收縮?回到原點?然後再次大爆炸?目前這些問題尚無答案。

現在人類完全有理由為天文學的突飛猛進而歡呼,我們這一百年來積累的天文學知識超過了過去數千年的總和。我們發射了太空望遠鏡,拍攝了無數壯麗的圖片,其中包括了正在誕生以及正在死亡的星星。在微觀上我們發展了量子論,在宏觀上我們發展了相對論。

但是很快人們意識到一個問題:如果萬有引力和相對論是正確的,那我們目前所推算的宇宙總質量遠遠不足以維持宇宙目前的狀態,換句話說,窮盡目前的觀測手段,我們可能也只發現了宇宙總物質的10%不到,另外90%以上我們可能永遠也觀測不到,它們叫做暗物質(或者暗能量)?那裡也許有一套完全不同的自然規律。它不屬於我們現在的世界。

再來一個例子。前面說過,我們目前能觀測到的宇宙半徑大約有160億光年大小,那問題又來了:我們所在的這個宇宙是唯一的嗎?有沒有別的宇宙?如果有的話,有多少個?這就是所謂的平行宇宙的概念。目前這些問題都沒有答案。這些問題可能永遠也不會有答案。所以,我們對宇宙了解得越多,就會發現我們不懂的東西其實更多。學無止境,永遠不要驕傲自滿。

珠穆朗瑪的星空,2002年5月拍攝

地球每4分鐘轉動一度,如果曝光半小時以上,星星也會拉出長長的軌跡,就像夜景照片中汽車燈光拉出長線一樣。星星的光特別弱,記錄它的軌跡需要的曝光時間比普通夜景要長得多。此片是我十幾年來拍得最艱苦的一張,在零下十度的夜晚,冰冷的珠穆朗瑪峰大本營,我孤獨地被冰凍了四個小時。器材:佳能EOS30,EF28-105,焦距75mm,光圈3.5,快門4小時,三腳架上用快門線鎖定,看錶,4小時後收機。富士普羅維亞provia100f反轉片。

二,怎樣看星星

這一點主要談器材。第一原則就是別貪多,也別貪大。這和攝影器材是一樣的道理,很多人一想到搞攝影就去買單反和微單,到後來發現用得最多攝影器材其實是手機。大型望遠鏡看起來很裝逼,但利用率其實很低。

越便攜的鏡子利用率越高。只要觀測條件好,雙筒望遠鏡就是最佳天文觀測儀器。可惜城市裡的光污染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在被霧霾包圍的中國城市裡,能看見星星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對一般人來說,買天文器材尤其要考慮家用汽車甚至自行車也能搬得動。當然,這是對移動觀測來說的。固定的大型天文望遠鏡是每一個天文愛好者的夢想。我的終極理想之一就是建一個私人天文台,可以遠程通過電腦遙控觀測,在鄉下和城裡都能使用。

這種大型天文台只能選址在遠離城市的遙遠的高山上。目前國家天文台的選址有西藏阿里獅泉河鎮以及雲南麗江玉龍縣高美古村(此地海拔三千多米)。觀測條件越好,地方就越偏遠,生活條件也越差。此事古難全。

簡單說說天文攝影。俗話說沒圖沒真相,自己看著美不行,最好能拍出來大家一起欣賞。天文攝影也是我的下一個目標,但是我最大的猶豫是,花了很多錢和時間,拍出來圖像可能不理想,最後白忙乎。

這幾乎是肯定的,作為業餘愛好者,我們的設備遠遠不能和專業天文台相比。因為命不夠長,錢也不夠用,在大投入干一件事之前我都會想:這事能否幹得接近一流水平,甚至對行業有所貢獻?就天文攝影來說,這個答案基本是否定的。唉,在天文方面,可能我永遠只能帶著玩票的心情去幹了。搞點科普,給本地增加點文藝氣氛吧。

最後提一點,大部分業餘天文觀測都是圍繞著可見光波段進行的,但我們也不能忘了其他波段,它雖然不能拍出看起來很美的照片,但射電望遠鏡也是不能忽視的。以後有時間再討論。

納木錯湖邊的星空。曝光時間30分鐘

三,有沒有外星人?

這個問題見仁見智。我認為有,只是沒被發現,或者沒聯繫上。

天文學的歷史說明,任何把地球特殊化、中心化的思想都是錯誤的。我們沒有理由相信地球這個小小行星是宇宙唯一的生命載體。按多數天文學家的理解,在小小的銀河系,適合生物生存的行星就在一百萬個以上。

任何思想,包括宗教,都應該與時俱進,不能坦然面對外星生命的宗教在不遠的將來都將面臨危機,比如基督教,它一直宣稱上帝獻出了他唯一的兒子耶穌來拯救人類,要是在不遠的未來發現了外星人,問題就來了:難道上帝還有別的獨生子?

我們考慮問題需要跳出常規思維的框框。比如暗物質世界裡有沒有生命,甚至智慧生命?是不是有別的類型的生物,它們能耐受極端的低溫和高溫,甚至不需要氧氣?如果把這些條件放寬,那外星人的概率就更大了。

現在天文科技進步神速,已經快可以直接觀察太陽系之外的行星了。之所以還聯繫不上外星人,原因之一是因為太遠,原因之二是通訊技術:也許存在比我們高級得多的文明,它們並不使用無線電,而是用別的高科技聯繫方式,比如量子通訊之類的。就像兩百年前的人無法想像今天的無線電和互聯網一樣,我們也一樣不能理解外星人的高級通訊技術。

很難聯繫外星人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高級文明都生存不了多久,因為他們擁有自我毀滅的技術。人類在1945年掌握了核武器,搞不好人類也沒剩下多少年了。一旦爆發核大戰,大家一起死光光。

我們進入無線電時代才幾十年就擁有了自我毀滅的技術,還來不及和外星人聯繫就死了。我們詢問天上的問題(有沒有外星人),這個答案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地上的我們能生存多久。這也是熱愛天文的另外一個思想收穫:和平無比重要。

外星人的概念也同樣有助於培養我們謙卑的胸懷:智慧生物在宇宙中很多,人類並沒有什麼了不起或者獨到之處,人家可能比我們先進一萬年。還是那句話,研究天上的星星,有助於減少地上的煩惱與紛爭。

哈勃望遠鏡拍攝的M51星系

四,為什麼要分享天文器材

我花一萬多元買來了裕眾102ED望遠鏡和艾頓赤道儀,但是很少使用,現在我把它捐獻給湖南大學天文協會。原因有三,第一,我認為凡是製造出來或者購買之後沒有被使用,都是極大的浪費。浪費均屬可恥。資源必須充分利用。

第二點,己所欲,施於人。我從小喜歡看星星,但小時候窮,連個像樣的小雙筒都買不起,如果誰有一個天文望遠鏡能讓我看看,那真的會讓我極其快樂。現在買得起像樣的望遠鏡了,我總是會想起小時候的事。所以我願意把這台鏡子給大家一起看。

第三,分享是快樂之本。如果你擁有一大堆器材,卻只是在那裡睡覺,或只是一個人偷著樂,那並不會得到真正的快樂。我的座右銘之一是:幸福不是看你得到了多少東西,而是看你分享(或者說貢獻)了多少東西。

精神上的分享當然最為重要,但是物質上的分享也不可缺少。假如未來我能建造一個私人天文台,屆時諸位都可以通過互聯網遙控,申請和分享觀測時段。大型天文台都是這麼做的。在目前,我很高興把自己的小型望遠鏡貢獻出來,和同學們一起看星星。分享是快樂之本。

Happiness is only real when shared.

2014/10/21,

2018/02/01修改

關注老楊:

微信公眾號@長沙楊飛

新浪微博@長沙楊飛

推特twitter@feiyang17

本公號文章均為本人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沙楊飛 的精彩文章:

TAG:長沙楊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