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影視劇翻拍 原汁原味是王道

影視劇翻拍 原汁原味是王道

所謂韻味,是指貫穿原作的氣魄、格局、藝術內涵和哲學維度。所有改編都應在不破壞這些因素的基礎上進行

影視劇翻拍現象一直很普遍,很多經典作品都值得一拍再拍。不過,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一部分翻拍脫離了原作的美學框架,走進了惡性循環的怪圈。究竟什麼才是值得稱道的翻拍?翻拍又有哪些規則?

影視劇翻拍成功與否,最關鍵在於是否能尊重原作韻味。所謂韻味,是指貫穿原作的氣魄、格局、藝術內涵和哲學維度。所有改編都應在不破壞這四方面的基礎上進行。保留原汁原味,是王道。

氣魄,是一部作品的骨骼。小氣之作骨瘦如柴,大氣之作傲骨崢崢。譬如《西遊記》,它的氣魄在於以天馬行空的大膽想像塑造出意味深長的神魔世界,用孫悟空、豬八戒等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將歷史上玄奘取經的故事架構生動而頑強地支撐起來。通過故事裡細微之處的描摹就可以深刻感受到原著作者的殫精竭慮和良苦用心。86版電視劇《西遊記》忠實地繼承了原著的這種氣魄,之後很多翻拍作品都難以達到這一本應是最基礎的標準。前兩年上映的一部院線電影《三打白骨精》貌似有些進步,不論從故事設計、化妝、表演還是後期製作等方面都開始考慮原著的精神內核,而非之前大量同類作品的浮光掠影和蜻蜓點水。不過,周星馳拍的《大話西遊》倒是另闢蹊徑,儘管難以看出《西遊記》原著的精神指向,但別有一番洞天,美學意義頗有可取之處。

格局,為一部作品的血液。小格局,如乾癟的身軀,軟塌塌的;大格局,似健壯的身形,韻味十足。格局大者,如《射鵰英雄傳》,以郭靖黃蓉的傳奇經歷和愛情考驗將「俠義」和「家國」的本質展現得蕩氣迴腸,一個個小故事串起來,折射了大格局,令人驚嘆。黃日華翁美玲版的《射鵰》算是太多老百姓耳熟能詳的經典,再翻拍的難度可想而知。不過,最近郭靖宇監製的一版倒努力遵循了原著格局,從某種意義來說不輸83版。該版《射鵰》很大程度上延展了郭靖傳奇人生的廣度和深度,讓各個人物在熒屏上的表現更有血肉,整個故事的視覺呈現方式更「金庸」。該劇採用了「新人挑大樑,老戲骨作配」的模式,堅持實景搭建拍攝,全劇的特效使用比例甚至不到5%,在很多情節處理上都很精緻到位。

藝術內涵,為一部作品的肌肉。任何一部影視劇,本質上都應追求藝術張力,應充滿力量。缺乏張力的作品是沒有生命力的。翻拍的諸多作品中,《白鹿原》的翻拍次數算是現實主義純文學作品中比較多的,電影電視劇均有所及。張嘉譯的那一版算是有張力的。這版電視劇,將原著中四處瀰漫的中國傳統文化通過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傳達得比較到位,很多觀眾可以在電視機前「聞」到那夾雜著泥土氣息的儒家風範。最典型的,就是劇中的那位大儒朱先生。朱先生的大家氣度,演員拿捏得精準,好似在演話劇。

哲學維度,是一部作品的魂靈。由於影視劇表現方式的局限,欲以影像讓受眾感受到哲學思辨的難度很大。相當一部分藝術片之所以那樣「藝術」,目的就在於導演想將影像哲理化。這其中,失敗者居多,成功者寥寥無幾。哲學維度問題是影視劇和小說哪個更能持久傳播的分水嶺之一,也是至今為止影視界很難解決的難題。讀者能從小說《約翰·克里斯朵夫》中讀出綿長深遠的力量,卻很難從電影《約翰·克里斯朵夫》中產生同感。最根本的原因,恐怕是文字的功能更豐富,而影像的功用或許在他處。

王國維論做學問有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為最高境界。影視劇翻拍雖不是什麼大學問,但那些實操者倘若能創造性地移植片羽,學到這三境界的鳳毛麟角,經典作品大面積重現江湖的盛況也並非不可能出現。(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梁劍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國情咨文六大看點:曬經濟成就 吁兩黨團結
5歲病童遭父母遺棄家中 屋內滿是糞便、蟑螂和蛆蟲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