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論語:君子不重則不威

論語:君子不重則不威

中華民族自古注重個人修養,古人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個人修養的最高境界。但是如何提高自我修養?如何才能達到最高境界呢?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注釋】

重,莊重、自持。威,威嚴。

學,學習、學問。

固,有兩種解釋:一是堅固,承接上句,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所學也不堅固;二是固執,用於喻示見聞少、固執己見,致力於學問就不會固執。

主,以……為主。

無,通「毋」,不要。

友,以……為友,親近。

不如己,可以理解為「不如自己」,但要以自己仁德高尚為前提來看對方是不是真不如自已。這裡應該理解為「缺乏仁德的人」,即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過,過錯、過失。

憚,dàn,害怕、畏懼。

【譯文】

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缺乏威嚴;君子致力於學問,就不會固執;要以忠信為主,不要親近與自己不同道的人;發現自己的過錯,就不要害怕改正。」

孔子在這一章提出了君子應當具有的品德,內容主要包括莊重威嚴、認真學習、忠信為主、慎重交友、聞過則改等。也就是說,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外表上應當給人以莊重威嚴的感覺,使人感到穩重可靠,可以委以重任;應當重視學問,不固執己見;應以忠信立人,而且善於結交有仁德的朋友,還應做到聞過則改。

《世說新語》說「百行以德為首」,現在人們也常說「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這些基本的品德,缺一不可。僅以「忠信」為例,某小學教材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國王要在三個兒子中選定一個王位繼承人。他給兄弟三人每人發一粒瓜子,誰種的好就選誰。到了約定的時間,兄弟三人端著花盆去見國王。國王看見老大、老二的瓜苗都長得很好,只有老三的盆里什麼也沒有長出來。最後,國王把王位傳給了老三。為什麼?答案很簡單,原來三粒瓜子都是熟的!

國王考驗的不是三個兒子本事的大小,而是「忠信」的品德。

古人說,「君子憂道不憂貧」。道德修養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要使自己的道德思想達到較高層次,需要從生活習慣開始,從日常小事做起,特別是要具備對待過失的正確態度,做到「過則勿憚改」。這是已經被歷史和現實一再證明的樸素真理。孔子這一關於完美品德的思想,在人生長河、世界變遷中永遠閃爍著真理的光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寫作,帶我走出迷茫
養一隻蛙,當一次媽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