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朝為什麼在恆羅斯戰役中輸給阿拉伯帝國?

唐朝為什麼在恆羅斯戰役中輸給阿拉伯帝國?

文獻記載,天寶十年(751年),唐朝正處於開元盛世的繁榮時期 ,在距中國萬里之遙的中亞、西亞、北非地區,阿拉伯帝國(唐稱黑衣大食國,西方稱薩拉森帝國或阿拔斯王朝)也在強勢崛起。

阿拉伯帝國的軍隊不斷東征西討,勢若卷席,很快就征服了整個地中海地區和中亞,漸與大唐的勢力範圍接壤。史載,阿拉伯帝國最強盛時, 其疆域東起印度河和中國西部邊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達裏海以及法國南部以及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南接阿拉伯海,是繼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之後又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 其疆域廣袤無垠的讓人驚嘆、其軍隊強悍善戰,氣勢咄咄逼人。

高舉新月旗幟的阿拉伯帝國騎士四處征戰,鐵蹄踏入了中亞那些一貫信仰祆教(亦稱拜火教,流行於西域、中亞的一種古老宗教 )的國家。中亞國家抵敵不住,紛紛遣使向唐帝國告急求救。此時的大唐,國強民富,唐軍更是戰力兇猛、氣勢如虹, 幾無停歇的在廣袤的西部地區攻城略地,威震吐蕃、西域,「 邊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開邊意未已」 的唐帝國信心爆棚,開疆拓土之雄心難以抑制,於是,稱霸東、西的兩大帝國之間的激烈較量已經如箭在弦、難以避免了。

公元751年,雙方軍隊在怛羅斯(又稱塔拉斯,今哈薩克的江布爾州 )地區展開了一場驚天動地的激戰對決。

關於這場戰役的起因,歷來眾說紛紜。最具代表性的觀點是唐朝背信棄義在先,這才引爆了怛羅斯之戰。史載,時任安西四鎮節度使的高麗人高仙芝將軍為求取「高勛」,在頭一年(750年)悍然出兵攻擊石國(故址在今烏茲別克),並擒獲其國王,在搶掠、勒索了巨額財寶後,他又背信將國王押送到長安獻浮、處死 。中亞諸國本來都親近唐朝,皆願依附之,受「石國事件」 刺激,一時間群情激憤。石國王子得以倖免,他深恨不仁不義的唐將高仙芝,於是遣使向大食(阿拉伯帝國,亦稱薩拉森帝國)求救。 大食乘機派兵進入石國境內。高仙芝聞聽大食兵進 ,立馬率三萬唐軍和七萬各族聯軍前去討伐。

東西方有史以來第一場電光火石般的激烈大碰撞即將在怛羅斯迸發,戰事之慘烈 、歷史影響之深遠,卻也讓整個世界始料未及。

唐朝聯軍除三萬朝廷正規軍外,還包括七萬吐蕃軍和葛邏祿(亦稱鐵勒,突厥別部)軍隊 ,共十萬人馬;大食軍隊出動了十萬人馬,還有十萬僕從軍隨征,兵力是唐軍的一倍。兩軍在怛羅斯遭遇,隨即展開激戰。史載,這場戰鬥持續了5天時間,戰事初起時,唐軍的步兵突入敵陣大砍大殺 ,佔了上風,但相持了一、兩天後,人數遠少於敵軍的劣勢凸顯,唐朝聯軍中的葛邏祿部隊見敵眾我寡,預感到局勢不妙,立馬投降了大食人,並突然反戈一擊。

唐軍沒料到葛邏祿人會臨陣投敵,猝不及防下其步兵前鋒和主力間的聯絡被叛軍切斷,阿拉伯軍隊乘機用重裝騎兵猛攻唐軍步兵,好比今日的坦克碾壓沒有任何防護的突擊士兵,至唐軍傷亡慘重,大敗虧輸。史載,唐軍雖進行了頑強抵抗,無奈寡不敵眾,加上阿拔斯重甲騎兵攻勢犀利、橫衝直撞、迅猛難敵,高仙芝親率的三萬安西精銳幾乎傷亡殆盡,各族聯軍也幾乎全軍覆沒,最後只有千餘人僥倖生還,由高仙芝領著他們輾轉回到西域(新疆)。

大食軍隊並未乘勝追擊,因為其國內發生了叛亂,大軍急於回國平叛,於是將其征服者的腳步止於中亞,沒能繼續東進。

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與黑衣大食軍隊鏖戰於怛羅斯,最終以唐軍慘敗而告終。對於西方諸國來說,這場戰役的歷史意義尤其重大,大食軍隊俘虜了數千唐軍將士,其中有一千多名各類能工巧匠,這些人將技藝帶到西方,並傳授給阿拉伯人,再通過阿拉伯人傳播至歐洲等地區,比如造紙術、火藥、弓弩、陌刀製造等,讓他們感受到了一種來自古老東方的先進文明。唐軍慘敗怛羅斯,無意中卻促進了東西方文明交流,以至於在之後的一千多年歷史中,東西方文化、經濟、政治交流都是通過阿拉伯國家作為中轉而得以最終完成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談古今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起名從何時開始有名無字?為何會這樣?
世界歷史上六大千古奇謎,每個人都會遇到的三件事?

TAG:趣談古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