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碗悲茶,大師已逝

一碗悲茶,大師已逝

《食物冥想》第七篇

在和平年代,我們通常不願主動思考死亡。向死而生,畢竟是極少數人才會幹的事兒~

大家關心的是:如何在現實中,找到一束光。出於這樣的心情,許多人向藝術尋求答案。

為什麼說到茶呢?

對中國人來說,喝茶只是一種社交或獨處的方式。但是對日本人,茶卻是其文化之靈魂。日本的禮儀、建築、園藝、花道、布藝、竹器、陶器、書畫,乃至飲食和家居生活的種種細節,無一不受茶道影響。

日本人喜歡在茶室接待貴賓,圖片來源:《尋找千利休》

茶道最初從中國傳入日本,但真正使其成為日本民族之魂的,要歸功於兩個人:一個是歷史上有名的統治者,豐臣秀吉,另一個是茶人,千利休。茶人,是當時一份特殊職業,主要工作是為客人獻茶。

千利休,到底有多厲害?在當年的日本,利休力壓群雄,成為最高統治者的茶頭。他一生侍奉過兩位大名,前後分別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

藉助月光,利休為織田信長奉上花落水月的木盒,這樣的神來之筆使他一舉成為茶頭,圖片來源:《尋找千利休》

豐臣秀吉執政後,舉辦「北野大茶會」,前後共十天,是茶道史上難得一見的大場面。無論什麼身份,只要熱愛茶道都可以參加。甚至於,沒有茶,可用米糊代替;沒有茶室,只需在樹林下鋪上草席即可。當時的茶席,達到八百之多,其中包括千利休,甚至豐臣秀吉也在現場鋪設黃金茶室,親自為人點茶。(信息來源:百度百科)

大茶會上,圍觀利休的日本民眾,其中不乏僧侶,圖片來源:《尋找千利休》

可以說,利休的美學,不僅驚艷了當時整個日本,還深刻影響著當今的世界。利休的主要貢獻在於:

使自然的靈感,

和古樸的元素,

徹底融為茶道的血脈,

並延伸到藝術和生活里。

過去,日本把精緻的茶具看作佳品,社會上瀰漫著一股奢靡之風。在利休的主張下,那些粗糙的平民茶器,被重新賦予內涵,提升為茶道的精神。於平凡見真奇,令平民變高貴,正是利休作為一名藝術家,獻給世界的一份厚禮。

利休設計的茶杯,圖片來源:《尋找千利休》

利休的能力,讓他在朝野中的威信,甚至到了豐臣秀吉嫉妒的程度。於是,開始有人傳言:利休會叛變。對於君王,光是起個殺念,就足以奪人性命了。

「唯有以美而生之人,能以美而死。偉大茶人的末日,如同他們此生其他的時刻,儘是高雅動人......『利休最後茶會』,永遠都佔據著悲劇之美的最高點。」(摘自:《茶之書》,岡倉天心著)

從前,我一直不懂:為什麼好人總要受難?利休、岳飛、耶穌、蘇格拉底,都是被人陷害而死……難道不該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死亡,到底意味著什麼?

現在,我有些明白了:

首先,這些人根本不怕死(這是他們不同於常人之處)。因此死亡對他們來講,大概就像普通人患一場感冒。

並且,他們不僅相信自己,還能充分地相信別人,包括自己的隊友,甚至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這是他們不同於壞人之處)。如果能用死亡,感動世人,於他們而言,這樣的結局就是好的。比如利休,他知道:五百年後的今天,他能擁有那麼多粉絲(來自全世界),願意為他的素與簡,欣喜地從大衣里掏出錢包~

無我為大

通達為師

他在世,能擔當「大師」二字,以理想改造社會。他死後,仍可以穿越時空,把精神傳承下去……

利休以後,不必再有利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金茶方饒藍:這裡關於茶的所有方子,就只有一個功能
奇葩照:攝影師你出來,我覺得我們需要喝杯茶,談談美好人生?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