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慎緣何能成為一代巨匠?

黃慎緣何能成為一代巨匠?

黃慎(1687—1772),福建寧化人,「揚州八怪」 之一,人物、山水、花鳥、詩歌、書法無所不能。黃慎的「多能」是如何練就的?他又緣何能在浩瀚的美術史上留下燦爛的一頁?請隨筆者一探究竟。

有錢能使鬼推磨

梅影圖

鍾馗戲甥圖

畫像夯實繪畫功底

黃慎自小酷愛繪畫,16歲奉母親之命到建寧縣拜師專學畫像。畫肖像有十分嚴格的要求:既要把對象畫得活靈活現、呼之欲出,還要畫出對象的性格特徵和精神氣質。從畫肖像入手,不僅使黃慎嫻熟地掌握了寫實人物畫的表現技巧,而且還培養了他敏銳的觀察力。他對社會各階層人物的形貌、心理動態都能體察入微,對不同年齡、職業、性格的人群亦能精確無誤、形神畢肖地描繪出來。這為他日後的創作打下了堅實的造型基礎,黃慎也由此走上了為民寫真的現實主義道路。

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並舉,形成特色

黃慎的繪畫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他的作品,不論是人物,還是山水、花鳥,都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大自然。尤其在人物畫方面,他廣泛地描繪了當時社會下層貧苦大眾的生活情態,真切地再現了清代中葉的歷史面貌。

黃慎出身貧寒,一生走南闖北,長期貼近下層人民,為他們寫真。其作品深切地刻畫了勞苦大眾的艱辛。黃慎的早期作品,如描寫漁夫漁婦淳樸善良、清貧度日的《漁家樂圖》,歌頌母愛、感恩圖報的《漂母飯信》,哀憐稚孫、不堪生活重壓的《絲綸圖》等,已經明顯地流露出他那種熱愛勞動人民、同情婦女命運的博大胸懷。而他的中期作品則更加廣泛地揭示了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如刻畫無助殘者的《盲叟圖》《琵琶盲婦》《群盲聚訟圖》等。畫家對飢餓憂傷、慘遭欺凌蹂躪的善良的人們表現出了深厚的關愛和同情。又如關注人民沉重勞動的《縴夫引船圖》《纖舟上峽圖》《橫籬抗險圖》等,又彷彿讓我們聽到了江岸上那悲壯的號子,看到了縴夫們勞累痛苦的身影。為了那些皮膚黝黑、手腳粗糙、彎腰駝背、全身散發汗臭的苦難勞動者,黃慎發出了強烈的吶喊,體現了極大的人文關懷。而描寫賣唱女淡淡憂愁的《攜琴仕女圖》、熱鬧非凡的《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圖》、苦中作樂的《牛背醉歸圖》、寧靜酷寒的《獨釣寒江雪》等,則又通過真切優美的畫面,含蓄地表現了貧苦人民的生活情態。黃慎晚期的作品,同樣深刻地描繪了黎民百姓的生活苦衷,如《雷雨歸漁圖》等,不一而足。這些飽含熱情的畫作,充分展現了他對勞苦大眾深切的人文關懷,也體現了其創作上鮮明的現實主義畫風。

黃慎繪畫中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並駕齊驅。它們不是全然分離,而是相得益彰。其畫作,不論人物、山水還是花鳥,均在寫實中寫心、寫意,在寫意、寫神中又關注現實、體察民生。將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高度結合,這是黃慎畫作的一大特色。

漁翁漁婦圖

雪梅寒雀圖

老叟醉歸圖

讀書作詩加深文化底蘊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除了走南闖北行萬里路外,成就黃慎的另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就是飽讀詩書、創作詩文。

黃慎一生中寫了大量的詩歌,並把其中的339首刊刻在他所著的《蛟湖詩鈔》中,是當之無愧的詩人。他作詩歌,多寫個人的真實感受,直抒胸臆,往往能另闢境界。其詩或朴茂沉鬱、諷喻世情,如「黃犢恃力,無以為糧。黑鼠何功?安享太倉」,抨擊的矛頭直指一切剝削者;或描摹山水、清新自然,如「水落沙紋見,風回魚市腥」和「石雲和夢冷,野草入詩香」等句;或描情寫景、清爽明麗,如「江村地僻少人家,青草池邊響綠蛙。昨夜亭前風雨過,曉持竹帚掃桐花」等等。

北宋蘇東坡曰:「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黃慎的詩與畫就是如此。正是有了不同凡響的詩歌創作水平,黃慎的畫才有了更為深邃的境界。也正因為「畫里有詩」,黃慎的詩才更加有意趣。

煙雨歸棹圖

勇於創新,銳意開拓

藝術貴在創新。「揚州八怪」為什麼能名垂藝術史?就是因為他們能打破條條框框,求新求變。黃慎繪畫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二、造型更新。傳統的人物畫造型大多中規中矩、按部就班,缺乏鮮活的生活場景,與現實脫節。傳統的鳥獸蟲魚畫也是照本宣科,與自然環境脫鉤。生活是繪畫創作的源泉。黃慎人物畫造型從現實生活出發,描繪俗眾的日常行為舉止和悲歡喜樂之情,總是把創作對象置於特定的環境情景下,寫出人在這種境況中的外在風貌和內在精神氣質。如《碎琴圖》,描繪的是唐初詩人陳子昂碎琴的故事。全圖共13人,主角陳子昂立於左端,足前橫半琴,頭微俯、兩目視琴,雙手抱石砸琴。其餘12人,老中青幼、肥瘦高矮各色人物俱全,立、行、蹲、跑、抱、背均有。或勸阻、沮喪、仰天長嘆,或旁觀、好奇、無比驚訝,或冷靜、漠然、俯首沉思,種種動作姿態無不形神畢肖,既符合各個人物的年齡、身份、性格特徵,又極富生活氣息。圖中,黃慎還特意安排了一個背著童子的中年人,正從畫面的最右側向圍觀人群狂奔過來。這不禁讓人聯想到畫外,似乎後面還有許多趕來看熱鬧的群眾。

黃慎所作鳥獸蟲魚,也是以自然界的真山真水、真樹真花為背景。《雪梅寒雀圖》中,一株粗大的老梅干由左上向右橫出,老乾背後由左上向右下斜伸出另一梅枝。七隻麻雀棲息於老乾上,或翹首望天、或俯視下方、或縮頸畏寒、或橫身向前,造型真切生動。被積雪覆蓋的小枝上開出朵朵梅花,寒香徹骨。天空用淡墨烘染,營造出空闊、陰冷之感。如此情景交融,更增強了對象的逼真性、傳神性。

三、技法創新。其一,打破傳統人物畫的「十八描」法和「四王」山水畫的「披麻皴」法。其所作人物兼工帶寫,顏面用工筆、衣紋用寫意甚至闊筆潑墨大寫意,完全打破傳統的單一描法,隨體賦形,靈活運用。其所作山水,隨景而造,不拘一格。他根據線條的粗細、墨色的濃淡勾勒皴擦,渲染烘托。其二,以草書筆法入畫。黃慎以草書名世,在師法鍾繇、「二王」、顏真卿的基礎上直取懷素,兼融孫過庭草法。其草書得王羲之的空靈勁逸、取顏真卿之渾厚樸實、得懷素之瀟洒飛動、取孫過庭之鈍杵筆意。他的草書取象自然,野趣橫生,蒼藤盤結,獨樹一幟。其「意象」草書,不僅卓然獨步於清代書壇,而且為其繪畫注入了無限生機。黃慎用狂草筆法繪寫人物衣褶、山巒水波、枝葉花朵、禽鳥飛翔態勢,縱橫揮灑,大破陳規。如在《老叟醉歸圖》中,筆意飛動,恣肆而秀勁;線條濃淡虛實、抑揚頓挫,節奏迅急,揮灑自如,將物象的「真」與如飛如動的草法合二為一,在縱橫排奡中有法有度。他以寫真和草書兩方面的深厚功底,惟妙惟肖地展現了兒童攙扶老叟醉歸的情狀,使草書題畫「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的情景躍然紙上,極富生活性、寫意性、浪漫性。其三,融入西洋畫法。西畫法自明末興起,至乾隆時鼎盛,一時成為新潮流。作為當時全國商業與文化交流重鎮的揚州,西方繪畫的波浪自然而然一波接著一波、一浪高過一浪。黃慎所處的年代,正值西畫在中國傳播的高潮期。黃慎作為一位創新型的畫家,大膽地吸收了西畫的空間法、光影法和水彩畫法。《煙雨歸棹圖》,極其重視空間境界的創造與變化,並將西洋水彩畫的濕畫法融入其中,利用水墨氤氳滲化的特點,出神入化地營造出江天寥廓、雲水茫茫、蕭疏曠朗、元氣淋漓的恢宏氣象,是中西繪畫完美結合的經典之作。黃慎此作在取法吳鎮、黃公望、倪瓚的同時,大膽融合西方繪畫技法,創造出水墨淋漓、明快爽朗、野趣橫生、神秘博大的審美新境界,一洗明清以來特別是董、趙、「四王」陳陳相因的泥古習氣,使沉悶的畫壇豁然開朗。

不斷創新是中國繪畫的優良傳統。誰貢獻的新東西比同時代者多一些,歷史就對誰垂青。黃慎就是這樣一位勇於創新、銳意開拓,獲得歷史垂青的傑出畫家。

上述四大方面成就了一代巨匠——黃慎。他的畫是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結晶,是詩、書、畫相互融合、相互彰顯的結晶。他在藝術上的艱辛探索和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不僅永載中國美術史冊,而且對當今的中國畫創新亦具有重要的啟迪作用。

來源:《中國書畫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寧化在線 的精彩文章:

剛裝修完,讓這些綠色植物來幫你「吸毒」

TAG:寧化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