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典連環畫——最艷麗的黑白記憶

經典連環畫——最艷麗的黑白記憶

歡迎持續關注微信公眾號:屁兜有話說

愛的初體驗

說起連環畫,北方人叫小人書,南方人叫公仔書,小小的一本黑白畫冊,承載了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只要是20世紀中葉至末期出生的人,基本上都耳聞目濡過連環畫那半個多世紀的高光時刻。長大後,有人曾經問過我腦子裡那些大段歷史典故從何而來,其實大部分都是從連環畫汲取的,如需夯實就去找嚴肅典籍繼續拔高。直到今天我還記得「淝水之戰」那個倒霉蛋叫苻堅,「風聲鶴唳」和「草木皆兵」的成語就從那次戰役而來。多年後,屁兜手裡捧著「中國古代著名戰役」系列連環畫,再看到「淝水之戰」時,那個逝去彌久的童年又重新被鉤沉出來。

小時候,最大的樂事就是在完成作業之後,坐在200多本連環畫中間拚命閱讀,閱讀之後就擺起兵人,模仿書中的戰爭場面。從這個歷史片段看,屁兜小時候是個極其勤奮並有軍事志向的好孩子,實實在在就是一個做孫武的胚子,經過後來蛋疼的幾十年,孫武最終「如願」混成了孫子(zi)。

不管混成什麼樣,也不會影響連環畫在屁兜心裡崇高的地位。每每看到對連環畫嗤之以鼻的人,屁兜恨不能上去敲他兩拳,因為對方是在詆毀50後至90後幾代人的童年記憶,同時也顯露他沒有童年的事實。屁兜對當時「叫停」連環畫的部門與人持抨擊態度,記得當時連環畫「叫停」這件事上了央視的新聞聯播,叫停的理由現在聽來非常搞笑,其中一條是「節省資源」。到現在也沒弄清楚,擦屁股都嫌不夠的64開小本子浪費國家什麼資源?「節省」出來的那些畫家們,在隨後的日子裡又忙碌著什麼偉大事業去了?連環畫後世的孩子們的童年印象里,由巷尾嬉戲和互換連環畫,最終轉變成了電視機、遊戲機和手機,進而造就了一代代考試機器與情商矮子。

連環畫的大印象

連環畫林林總總、五花八門,實在是一言難盡。有人問連環畫一共出了多少本,官方的說法是2000餘本,故事書400餘本。屁兜相信這肯定不是準確、也不是最終的數據。

連環畫可以按著年代劃分,比如解放前、新中國初期、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在這裡模糊地提一下那段10年歲月,由於是跨年代,而且出產的連環畫大都是跟風跑馬之作,歪理邪說充斥紙面,在這裡就不給它們留位置了。進入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直至近期,連環畫沉寂了差不多有20幾年時間。直至最近一段時期才漸漸又有興起勢頭。各種復刻的版本充實了市場,同時夾雜著少量新作面世。

連環畫可以按著出版社劃分,大家耳熟能詳的有上海美術出版社、人民美術出版社、連環畫出版社、四川美術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河北美術出版社、廣西美術出版社、嶺南美術出版社、黑龍江美術出版社、吉林美術出版社、遼寧美術出版社、甘肅人民出版社、海洋出版社、海豚出版社、朝花出版社、海南出版社等等。

按著畫風劃分,可以分為寫實、水墨、工筆、漫畫。還有電影複製、木刻之類,就不在這裡贅述。寫實的以雷德祖系列、福爾摩斯系列、國外偵探、世界名著系列最有代表性。水墨屬於少量作品,《水墨聊齋》最具代表性,雖然作品少,但是它代表了中國很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所以在這裡也列出來了。工筆畫作在連環畫中具有集團優勢,其中不乏極佳上品,以劉繼卣的《大鬧天宮》最為出名,直到今天,在書店的國畫板塊里,還有這本畫冊,出版界及畫界將這本連環畫視為工筆臨摹教材。當時,繪畫連環畫的大部分老畫師是傳統工筆出身,像三國、水滸、西遊、紅樓、岳飛、楊家將等連環畫主力軍都是如此。至於漫畫,那個年代像三毛、丁丁、父與子、高盧英雄包括後面的小精靈系列,都是很成功的,可是當時誰也沒有想到漫畫會笑到最後。

按著故事類別劃分,可以分為古典名著類、世界名著類、歷史紀實類、人物傳記類、偵探推理類、新中國建設宣傳類等等。許是屁兜才疏學淺,在我的印象里基本上已知的古典名著,都被畫師及腳本作者們參閱了。無論是山海經、詩經、論語、史記、資治通鑒、四大名著、封神演義、聊齋、三言兩拍、戲曲文藝,基本做到了全覆蓋,甚至包括了《金瓶梅》。世界名著多以英、法、前蘇聯文豪為主,莎翁、狄更斯、大仲馬、托爾斯泰、高爾基甚至西班牙的塞萬提斯都被研究得很透。歷史紀實類以天津美術出版社的正史系列比較全面、但畫工實在一般,雖然屁兜喜歡正史,但不得不說,鑒於連環畫自身的藝術表現特性,連環畫更需要戲劇或演義成分重一些的腳本,實際上市面上的連環畫作品也多以此類題材見多。這也造就了連環畫在正史(包括中國古代史、世界古代史)領域,最終留下了不少斷代空白。

連環畫的學術研究

以下兩部書《新中國連環畫》、《中國連環畫收藏》都是以年代為牽引,按照不同時期的典型畫作進行重點點評。

屁兜比較喜歡第三部書《小人書的歷史》,在這部書里,表面上也是以年代為分水嶺,但是在每個不同時期,對畫作的藝術表現形式,主要作者,主要作品進行了極為細緻的分析。三個作者對連環畫所要表達的故事進行了比較深入地挖掘,拉洋片式的展現了不同時期背後的創作故事,是一部用心之作。

我的「連環畫觀」

直言不諱,屁兜喜歡嚴肅的正史,所以對嚴格按照原著或史實表述的作品,非常之鐘愛。對過於演義戲劇的作品、對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發行數量極少的「大缺」,屁兜一點也不感冒。因為屁兜不以收藏為目的,只以找回童年回憶與再次受教育為目的,當然畫得好那是必須的。在這裡單單說一下「大缺」們,造成「大缺」的原因有各種可能,但對於以收藏為目的的連環畫愛好者們,我們可不可以倒過來想這個問題?如果這些「大缺」當時畫師給力,出版社給力,內容給力,它們怎麼會走上「大缺」的路呢?分明是這類書在當時受到了很多外部因素影響,最終導致產量極少。這種情況,在四大名著的各個版本里都不存在的。所以屁兜說,很多「大缺」,它本身的內容無法走到足夠精彩,就很難成為真正的「大缺」,只是人們一種追捧罷了。

所以屁兜認為:現在的連環畫收藏者們,更需要理性與知性。究其根本,我們尋找的是一段童真記憶,如果偏離了這個大方向,是值得商榷的。當你千辛萬苦,找到了那個「失散多年」的老夥計,他能最終帶給你什麼?它告訴了你一段歷史佳話?它送給你雋美的山河雲涌?它讓你想起了兒時夥伴?還是它讓你想起了已故的慈愛家人?一切的一切,都濃縮在那巴掌大的小冊子里。還是請您自己去尋找答案吧。

備註:連環畫實用收藏指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這5點可以看出一個男人是貧是富
每一個女人都有個奢侈品夢,讓內在的學識也成為一種奢侈品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