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舊文選登:華人有人數而沒有票數 融入主流社會談何容易!汪永全

舊文選登:華人有人數而沒有票數 融入主流社會談何容易!汪永全

編者按:這是荷蘭華人松柏聯合總會的汪永全四年前,也就是2014年寫給當時任《中荷商報》的總編黃錦鴻的一篇關於華人參政的稿件。這次,經汪永全先生的同意,隻字不改,重新在荷蘭一網上刊登。汪先生還送來若干照片,加上本編輯部搜集的照片, 一同刊出。

用汪永全的話說,他是「一個義工,在不同的社團服務約三十年,致力於推動華人融入主流社會,尤其關注外僑對荷蘭政治的認識和參與」。

歡迎有識之士來稿,歡迎客觀中立和言之成理的關於選舉問題的文章。

荷蘭華人與政治

華人對組織社團向來興緻勃勃,什麼會的主席、會長或理事多不勝數,一年到晚活動頻繁。由於法例給予集會結社高度的自由,各種形式的團體組織紛紛成立,有些是蚊型會社,只求註冊揚名;有些是陣容鼎盛,理事數以百計。但無論會員數目是多是寡,大家對生活息息相關的政治議題卻置若罔聞,個別的社團更將 "不問政治" 列入章程,試圖勸阻會員談政論政,以致完全發揮不出民主社會應有的民意效應,殊為可惜。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是否中國人的民族性尚有待稽考,但我們總不能只顧埋怨祖先,將責任推卸了事。今日究其原因,主要是華人認為政治儘是骯髒的勾當,只有爭權奪利之徒熱衷參與;歷史也提醒我們,政治詭變多端,容易招引是非甚至惹禍上身,倒不如遵從儒家古訓,明哲自保為妙;其次是中國人普遍奉行現實主義,著重功利,"將來會有好日子" 的意思就算不是祈求榮華富貴,至少希望衣食無憂,忽略了要 "活得更好" ,除了物質生活之外,還包含精神生活與社會和諧,最終形成集體冷漠。而華人一貫以來,對荷蘭的政治認知不足,導致抗拒和偏見,對投票權利與選票力量的漠視亦是一大弊端。

荷蘭華人的參政歷程

1998年華人首次參加市議會選舉,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是已經締造了華人參政的歷史,首次有華人當選是2002年。

其實早在1994年3月的地區選舉,「荷蘭中華互助會」已經舉辦呼籲華人「關注權益,踴躍投票」的活動,筆者當年就參與了整個項目,在鹿特丹 Delftshaven 和Ouden noorden 區,到各華人住戶按門鈴派傳單,逐一向僑胞們解說投票的義意,回答各項疑問,並於投票當日為一些行動不便的長者安排交通。由於該屆在鹿市沒有華裔參選者,只能給大家介紹一位關心華人權益的主要政黨候選人,我們從沒奢望有任何的回報,因為行動的目標只有一個: "鼓勵華人前往投票站"。

荷蘭政黨與華人打交道早有先例,其中以荷蘭中華互助會1994年舉辦的新春團拜,前VWS( 民康福利 )部長,CDA( 基民黨 )時任執政黨黨魁 Elco Brinkman 應邀出席最為矚目,他並親自給醒獅點睛,為同年5月3日的下議院選舉向華人選民拉票;繼任黨魁 E.Heerma 亦於1995年11月15日,為海牙華裔老人住宅「永福樓」主持了開幕儀式。

荷蘭華人的投票率

雖然荷蘭人對於政治的熱情早已大不如前,但投票率在近二十年仍維持在74-80%之間,上一次即2012年的下議院選舉,全國的投票率是74.57%、外僑族群平均約45%;地區市議會的投票率通常較低,2010年全國是54.13%、外僑是35-40%。至於我們親愛的華人華裔朋友,因為本身人數少再加上投票率低,通常沒有正式統計數字,但根據各方面的資料顯示,無論是下議院抑或市議會選舉,估計均不足10%。這與華人在社會上的成就和貢獻簡直不成比例,華人被標榜為沉默謙遜的群體,這曾經是讓我們引以為榮的優點,它似乎代表著善良與和平,但在荷蘭這個講求民意的法治社會,卻不幸地成為發展的絆腳石。

投票是民主社會的象徵,亦是外僑融入主流社會的具體表現,華人有人數而沒有票數,投票率之低令人驚訝,學者們更是百思不解。在他們眼中,華人是優秀的群體,勤奮兼且聰明,無論是營商就業或家庭收入等情況,都是外僑中的佼佼者,在子女教育及學歷方面更是超越全國的平均水平,但卻在這項維護自身權益,至關重要的議題上無動於衷,在這塊各族群必爭之地棄甲曳兵,甘願敬陪末座。

打破沉默,積極參政是唯一出路

近年僑界的有識之士,致力倡導華人參政論政,希望改變華人在政治上嚴重落後的狀況,這是相當令人鼓舞的趨勢。但倘若沒有紮實的選民群眾作為基礎,通統都是紙上談兵,要改善華人在荷蘭的政治地位,必須找出問題的癥結,並規劃整套長遠目標,按步就班地進行。筆者的淺見認為,首要的工作是重新回到 "提升華人的投票意識" 的起跑線上。將整個僑界動員起來,呼籲華人關心政治,提高對荷蘭政治生態的認識,消除各種偏見,讓政治話題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各大社團的領導和負責人,更須帶頭響應,在今時今日的荷蘭社會,政治開明,避談政治並不等同於清高脫俗,亦與所謂明哲保身無關;社團組織對政治感興趣,認同某政黨的主張,與政治人物交往等,只要不影響會務的正常運作、釐清各方的立場,避免角色與利益衝突,是完全可被接受和肯定的,無須要刻意跟政治劃清界線,自我孤立,與融入主流社會的理念背道而馳。

第二是呼籲大家踴躍投票,在每一次的選舉活動中,華文傳媒與各大社團全力宣傳和推動,組織義工團隊助選,集中所有力量放在提高華人華裔的投票率上,數字是會說話的,有高的投票率,政黨和政客們就不可能對我們視若無睹,我們才有談判的籌碼、合作的本錢。

第三是鼓勵華人年青一代參政,但並不是成立一個組織機構,登報發表聲明就可指望有奇蹟出現,這不過是虛張聲勢,距離真正的戰場還相當的遙遠,要讓有志向的年青華裔投身政治,首先要給予充分的支援,畢竟吃飯的問題事關重大。這方面華人企業家們可以出一分力,因應他們的能力聘請入職,並給予一些工作上的方便,比如彈性上班時間,容易調動假期等,事業穩定自然會全力以赴。這些都是飽學之士,況且從政可以增添人氣,連帶提高公司聲譽,企業多半不會吃虧。其次各大華人社團可以禮聘他們作為義務顧問,對內增加接觸華人群體的機會,了解僑社情況,對外代表本會,藉此提高知名度。最後亦是最重要的是培訓和出路問題,從政需要專門的知識資訊、廣泛的人脈網路,一個民間團體不容易搞得妥當,就算僥倖勝出,後勤支援和專業質素的不穩定亦有礙日後的發展。自己成立一個政黨亦不是上策,因為這須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就是行政運作、公關管理等日常事務,憑著我們脆弱的華人社群,作持久支撐並非容易,而僅擁有一兩位市議員亦難有大的作為,雖然小政黨時來運到,偶爾可以左右政局,但在議會上不可能經常出現一票定江山的情景,以目前荷蘭的政治環境和傳統,成立一個少數民族的政黨-華人政黨,並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弄不好反倒惹來猜忌和排擠。比較可行的構思,是與對我華人友好,願意跟華人合作的主要政黨簽訂協議,由我們推薦華裔精英,經對方篩選並納入其培訓隊伍,哺育成材。

這是三贏的局面,對我們華人來說,不僅省時省力而且樹大好遮蔭。荷蘭的大政黨亦需要與少數族裔合作,以加強實力和顯示團結,華人一向勤勞守法、慷慨熱情,況且形象正面,當然是合作的好對象,由他們親手培養的人可以用得安心。從政者得到中、荷雙方的支持和祝福,走少了寃枉路,再加上其個人的努力,肯定事半功倍。

各位華人華裔朋友們請注意:絕對沒有 "華人議員專門幫中國人" 這回事,我們是居住在荷蘭的公民和居民,荷蘭的國家利益永遠是第一位,我們最大的冀望,是選出「為荷蘭效忠效力、為華人盡心盡責」的華裔議員,由我華人選票選出來的人,不必擔心他忘恩負義或者倒戈相向,因為在下一次的選舉就可以用選票作為懲罰。

不再猶豫,切實履行公民義務

如果你是居住在荷蘭的華人華裔,無論是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東南亞、蘇利南或世界任何的地方,也不管有什麼宗教信仰和政治立場,華人政治地位的提升,將有助華人融入主流社會,消除族群隔膜。荷蘭是我們的家,華人與荷蘭各族人民素來相處融洽,政黨政客們亦非常歡迎華人走向投票站,合力建設一個和諧公平的社會。當局主動確認你的投票資格,並將選票寄到各選民的郵箱里,就是政府保障公民權利的體現。各位讀者們倘若是荷蘭的公民或居民,你投的神聖選票一定會點算給你所屬意的候選人。我們的確是十分幸福的一群,"願天佑荷蘭 "!

3月19日是荷蘭市議會選舉,希望我們華人華僑在全國各市踴躍投票,將整體的投票率提升,擺脫"低於百分之10" 這令人抬不起頭的數字。由於大多數的市議會尚未有華裔候選人,大家可以在各主要政黨之中作選擇,千萬不可將珍貴的選票丟棄。選什麼政黨其實並不是太重要,各位只須留意其政綱是否有極右或排外的意識和傾向,因為這些並不是荷蘭政治的主流。

負責任有承擔的政黨一般圍繞在經濟民生、健康教育、環保能源、稅務財政、勞工外僑等議題上各自有其主張,只可惜多數是陳腔濫調,選民通常懶得去探究,政客們須倚靠個人的形象和手段去爭取選票。今屆的市議會選舉,僑社的主要目標仍然是"鼓勵華人前往投票站"。倘若華人踴躍投票,將會立刻引起各政黨和傳媒的關注,為華人日後參政創造更有利條件,亦推動僑社為接踵而來的歐洲議會和下議院選舉作積極備戰。

傾盡全力,支持華裔候選人

今屆有兩位華裔人士參選市議員,分別是阿姆斯特丹的吳遠強先生( Partij V/D Ouderen) ,和海牙的周蔚宗先生(CDA第39號 )。這兩個城市華人的投票率,是我們的重要指標,更應該積極進取,為全荷僑界做個好榜樣,不要再以"沒有時間"、"天氣很差"或" 生意忙碌"等作為推搪的借口。3月19日是個平常的星期三,由早上七時半一直到晚上九時,各位上班返學的、經營業務的、打球打牌的,都應該有充裕時間,還可以授權家人朋友鄰居等代勞。你的一票不可能立刻改變命運,但肯定可以幫助解開 "低於百分之10" 的魔咒,讓大家重拾自信。

兩位華裔候選人過往比較少參與僑社事務,在接觸社群方面相對薄弱,但是參選須要有非常勇氣,而且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他們一位是學識淵博,另一位是忙碌商人,很難想像這是即興之舉。選民也無須對某些消息過於消極或憂慮,因為幾乎每次選舉,均會傳出各種褒貶不一的聲音,我們應顧全大局,拋棄個人的榮辱恩怨,以僑社團結及整體利益為重。況且參選人經過選戰的洗禮,個人品格和操守將得到淬礪;期間不斷與民眾的互動,會加深自己身份的認同,促使其走向人群,造福僑社。希望各位切勿吝嗇手上的一票,給吳遠強、周蔚宗兩位華裔候選人一個機會、一份支持。筆者在此懇請各界社會賢達,僑團組織領導人,暫時放下所有成見,統一立場,將「推動華人投票、提高參政意識」,作為今後會務工作的方向和重點;當前惟一要做的事非常簡單:呼籲大家3月19日前往所屬的投票站 。

後記

筆者是一個義工,在不同的社團服務約三十年,致力於推動華人融入主流社會,尤其關注外僑對荷蘭政治的認識和參與。期間歷經僑社幾許風雨、人事更番;政府改朝換代、黨派興衰;外僑政策由「多元文化」轉為「融入社會」,將百花齊放變成資源共享;目睹少數民族政策走向歷史,歐洲右傾主義逐漸抬頭。

回顧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當時荷蘭華人與其他外僑,在參政意識上同處於啟蒙階段,惟有各自摸索,蹣跚上路。三十多年之後的今日,若干主要外僑群體在融入主流社會方面早已卓有成就,政治地位顯著提高,這是他們重視公民權利,積極參政所帶來的豐厚回報。反觀我們華人華裔,雖然近年僑社發展蓬勃,人數有可觀的增長,對荷蘭社會亦有相當的貢獻,但在參政的議題上似乎還在原地踏步,投票意識更形薄弱。華人倘若不及時覺醒,將會失去政治上的話語權,淪落為二等公民。

本文的發表,是向大家淺述關心政治、融入主流社會與爭取公民權益的相互影響和對華人的重要性,希望有讀者因此而得到啟發,在3月19日投下神聖一票,則於願足矣!謹向多年來為華人「關注權益、認識政治」而勞心費力的各界朋友們致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網荷蘭 的精彩文章:

華人一回國就被拘留,竟是因為這件事……春節歸鄉探親,大家請多留心!
因其兒子未曾取得荷蘭籍卻錯發護照,荷外交部賠償男子一萬歐元

TAG:一網荷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