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嘀嗒悅讀 月亮和六便士

嘀嗒悅讀 月亮和六便士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

1

作者簡介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英國小說家、戲劇家。1874年1月25日生於巴黎。他不滿十歲時,父母就先後去世,被送回英國由伯父撫養。毛姆進坎特伯雷皇家公學之後,由於身材矮小,且嚴重口吃,經常受到其他孩子的欺凌和折磨,有時還遭到冬烘學究的無端羞辱。孤寂凄清的童年生活,在他稚嫩的心靈上投下了痛苦的陰影,養成他孤僻、敏感、內向的性格,卻也讓他變得堅強和富有同情心。幼年的經歷對他的世界觀和文學創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此後創作的多篇著作中無不透露出對人生、藝術、信仰的深刻剖析。

2

內容梗概

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本已有牢靠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因此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他的行徑沒有人能夠理解。他在異國不僅肉體受著貧窮和飢餓煎熬,而且為了尋找表現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後,主人公最後離開文明世界,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他終於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他同一個土著女子同居,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後世震驚的傑作。在他染上麻風病雙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畫了一幅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卻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後把這幅畫作付之一炬。

3

創作背景

《月亮和六便士》中的英國畫家是以法國後期印象派大師保羅·高更為原型塑造的人物。高更在立志從事繪畫前做過經紀人;他的一生也非常坎坷、貧困;高更最後也到了塔希提並埋骨於一個荒涼的小島上。但除了生活的大致輪廓外,毛姆創造的完全是另外一個人物。這篇小說是毛姆在游經塔希提島後,回到歐洲後寫成的。

4

經典語錄

1.上帝的磨盤轉動很慢,但是卻磨得很細。

2.為了使靈魂寧靜,一個人每天要做兩件他不喜歡的事。

3.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

4.詩人同聖徒才能堅信,在瀝青路面上辛勤澆水會培植出百合花來。

5.夢想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5

書評概述

1. 一個太平洋孤島的叢林深處,一間簡陋土屋裡,一位因麻風病而毀容的老人,坐在自己描畫的滿牆壁畫中,聆聽波濤洶湧的顏色——對,那時他已經失明,只能去聆聽,高音是金色,低音是黑色,微風是白色,尖叫是紅色。對此我沒有絲毫的憐憫,因為心中唯有駭然與敬畏。我想這就是傳說中的寧靜,也是傳說中的勝利。這就是那個人們應當在胸前劃一個十字架說「阿門」的情景。

2. 毛姆對不喜歡的人會刻薄嘲諷,但對喜愛的形象,卻讚美得很節制。他是個聰明的人,聰明到有些彆扭。他知道情懷過了線就是鋪張和虛偽,所以總得假裝嘲諷一切。他對尺度和分寸把握得很好,讓大家很難抓住他的把柄,更難明白他真正喜歡的是什麼。但如果讀細一點,你會發現他許多玩世不恭的毒舌聰明其實只是擺的姿態。骨子裡,又是個情懷深沉的小說家。他只會給那些最細心的人,提供一點小福利,展現他詩意的一小面。然後他就繼續傲嬌著,用毒舌來遮蓋自己了。

3. 有多少人覺得不可思議,就有多少人想要四處流浪。我們都在說著主人公有多麼瘋狂,卻從不承認自己心中也曾有過對瘋狂的渴望。克蘭德選擇了他的理想,選擇了不顧世俗地追尋夢想。即便晚年身染重病,雙目失明,我想他也一定能在孤寂中緬懷自己追尋夢想的一生時光。在無盡的夜裡,總有心中的火帶來溫暖與光。

文字 / 劉丹雲

排版 / 方淑玫

審核 / 呂松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搖籃 的精彩文章:

寒假安全指南——通訊篇
《燈塔》——演繹你的渴望

TAG:搖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