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何《瑪麗和馬克思》一部黏土動畫帶給大家如此多的感動?

為何《瑪麗和馬克思》一部黏土動畫帶給大家如此多的感動?

知道這部影片也是一個很巧的機會下,我在初中學校對門一家小餐館裡打包一份外賣,那天人挺多餐館很忙,於是我找了個位置坐下。當時餐館裡的電視機上面就放著這個電影,我只看了一個小段,就被裡面的黏土動畫給吸引住了。於是暗自記下了這部影片的名字——《瑪麗和馬克思》。

很多人可能特別奇怪,像這樣的粘土動畫可以說什麼特技都沒有,而且人物的表情也沒有那麼豐富,動作更是僵硬至極。根本無法和現在的高科技做出來的動畫相比較,怎麼和迪斯尼、皮克斯這樣的知名的大公司做出來的動畫競爭呢?但我想說的是有無數多的理由可以構成大家對於這樣一部質樸的作品的喜愛的原因。

那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瑪麗和馬克思》這樣一部黏土動畫為何會給我,以及無數看過這部作品的人那麼多的感動。

為何《瑪麗和馬克思》一部黏土動畫帶給大家如此多的感動?


導演對於黏土動畫的堅持——縱然科技有無數可能,但惟有粘土讓我心安。

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解過這部影片,但我相信,只要你看過一定就會為之感動。這部粘土動畫的導演是亞當·艾略特,一位義大利的著名導演,曾經憑藉一部《裸體哈維闖人生》拿下了第76屆奧斯卡的最佳動畫短片獎。亞當·艾略特不喜歡用現代的科技做出來的動畫,他更愛用粘土的方式表達他對於動畫的態度。

要知道做出像《瑪麗和馬克思》這樣一部黏土動畫需要的時間和精力是巨大的。這部動畫片大概包含了10萬多張獨立的畫面,影片中的數百樣微縮的道具都是用粘土捏出來的。所有的和文字相關的東西,都是導演親自寫的。影片當中還有其他的像瞳孔以及粘土人、茶袋、燈泡這些東西,都是要耗費很多時間很多人力去捏出來的。

為何《瑪麗和馬克思》一部黏土動畫帶給大家如此多的感動?


兩個孤獨者的互相理解與傾訴——我們雖隔千里,但仍若一體。

女主人公瑪麗·丁克爾長著一雙泥漿色的眼睛,額頭上有個屎黃的胎記。她沒有朋友,她的媽媽酗酒,她的爸爸也沒有給他更多的愛。男主人公馬克斯·霍爾維茨患有亞斯伯格症,身體肥胖,不善與人交流。他沒有朋友,爸爸將他拋棄,媽媽也用槍自殺。在命運的驅使下,書信的交流讓他們成為了朋友。

在兩個人不斷的書信交流當中,我們也能夠慢慢的了解到他們的故事。了解到為什麼他們會變成這樣孤獨的人。我會為瑪麗的自卑感到心疼,會難過為什麼她的媽媽總是酗酒偷東西,而她的爸爸也不理睬他。更會因為馬克思他不被大家理解,在自己的邏輯裡面,被世界上所有的人排斥,認為是精神病。於是孤獨自卑的瑪麗和孤獨不被理解的馬克思,在書信的牽引下互相的傾訴衷腸。

為何《瑪麗和馬克思》一部黏土動畫帶給大家如此多的感動?


即使存在誤會也能夠解開——我沒辦法讓自己不去原諒你,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覺得導演在這個地方安排的特別好,其實在一定程度上瑪麗也不能夠完全的理解馬克思。而他們之間的衝突的這個轉折點,就讓這個影片的內涵更上了一個台階。瑪麗和馬克思他們之間的友情也並沒有那麼坦順,當中也經歷過許多的曲折。瑪麗曾經因為很長時間馬克思都沒有給他寫信,而傷心的要忘記這個人。馬克思也曾經因為瑪麗這個真心的朋友把他當做一個病人,而傷心痛苦到不知道應該說什麼,把打字機的零件給拔了。但他們還是能夠克服重重的困難,原諒對方。

就像馬克思在電影當中所說的一句話:"我原諒你是因為你不是完美的,你是不完美的,我也是,沒有人是完美的。"一直以來馬克思都覺得,瑪麗是不把他當做一個病人的。在他的心目當中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當做患者,但是唯獨瑪麗不可以。當瑪麗為他寄來那本書的時候,其實馬克思的心中是崩潰的,因為他沒有想到他一直信任的最真誠的朋友,居然也會認為他是一個患者。但是最後他的憤怒也抵擋不了瑪麗對他的那一句道歉,最終還是原諒了對方。其實我覺得並不一定是因為人不是完美的這個原因,更多的是因為那個人是瑪麗。

為何《瑪麗和馬克思》一部黏土動畫帶給大家如此多的感動?


屋頂牆面上貼滿的熨平的書信——只要我一抬頭就可以看到我們的友誼

影片在一開始導演也為我們埋下了一個非常巧妙的感人的點。就是當提到馬克思特別珍視瑪麗給他的信,把信熨平然後藏在一個地方的時候,導演沒有具體告訴我們他把信放在了哪裡。當最後瑪麗來見馬克思的時候,抬頭在牆上看到了滿牆屋頂的信的時候淚流滿面。也讓我們這些觀眾淚流不止。

我甚至在想像,馬克思之所以要把瑪麗給他的信貼在屋頂的牆上,就是希望每當他因為一些困惑,因為一些糟糕的事情而在深夜當中睡不著的時候。他躺在他的床上,只要抬頭去看一看那些書信,就可以慢慢的進入夢鄉。我相信無數個夜晚,馬克思的夢裡面都有瑪麗。

為何《瑪麗和馬克思》一部黏土動畫帶給大家如此多的感動?


紅色絨線球的溫暖——它是我昏暗的世界裡唯一的色彩。

在這一部粘土動畫當中有一個非常感人的細節。曾經在一次書信的交流當中,瑪麗把她自己做的一個紅色的絨線球寄給了馬克思。馬克思在收到那個絨線球的時候,很高興的把它放在了他戴了一輩子的猶太小帽子上。當然他也曾經因為瑪麗寫的那本關於他的病的書,而生氣的把這個絨線球扔掉。但是最終馬克思也是決定原諒瑪麗,繼續把這個紅色的絨線球放在了小帽子上。

同時在這一部粘土動畫當中講到馬克思的時候,他的那種環境和背景都是一種昏暗的顏色,全部都是黑白的,完全沒有彩色的存在。於是乎,瑪麗送給她的這個紅色的絨線球,幾乎成為了他生命當中唯一的一抹亮色。導演這樣子的設置,形成了一種視覺上的衝突。我相信這個紅色的絨線球就是象徵的瑪麗給他的溫暖。

為何《瑪麗和馬克思》一部黏土動畫帶給大家如此多的感動?


結局的一點遺憾——兜兜轉轉,我們終是一面也難圓。

影片的最後,瑪麗帶著她的孩子第一次去看望馬克思。從一個小女孩成長為一位母親,瑪麗和馬克思之間的友誼在從未見過一面中持續了很多年。可想而知在瑪麗的心目當中,此次的見面有多麼的重要。但是當瑪麗打開門的那一刻,似乎一切的期待都像泡沫般破碎了。

馬克思,這個她人生中最重要的朋友,坐在他自己的小沙發上,頭向後仰去,已經從這個困擾了他很久的世界上離開了。儘管在馬克思家的門縫隙底下有跳動閃爍的電視機的亮光,瑪麗多次敲門卻沒人應答的時候,我心中就已經隱隱的明白了這一點,明白了那個有著亞斯伯格症的胖胖的馬克思。再也見不到給他真正友誼的叫做瑪麗的小女孩了。單行道終究沒能夠相交,他們終究生死相隔。

為何《瑪麗和馬克思》一部黏土動畫帶給大家如此多的感動?


最後收拾好心情,講講我對於這部影片的一個小結。

首先動畫裡面的道具和人物的粘土製作都特別的精細,我覺得導演的這個整體的構思都是特別好的。在兩個人在書信的交流當中,我們能夠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了解到他們的世界和性格是什麼樣子的,讓我們對於主人公的個性形象有一個具體的認識。同時影片更巧妙的是並沒有讓他們的友情之路那麼順利,而是往裡面加了一些衝突的地方,使得影片更加的有看點有淚點。

看完這部影片,我總是為那個結尾耿耿於懷。馬克思曾希望他人生的單行道有一天可以和瑪麗的那一條相交,他甚至還在想有一天可以和瑪麗分享同一罐煉乳。但這個希望在瑪麗來看他的那天的早晨,在他獨自一人看著電視喝完一罐甜煉乳之後就消失殆盡了。

也許我並不應該想太多,在馬克思的心中其實即使不和瑪麗見上一面,他的人生也應該沒有太多的遺憾了。要知道影片一開始他有三個目標:第一個是要有一個真正的朋友,第二個是要有一輩子吃不完的巧克力,第三個是希望擁有全套諾布萊茲玩偶。這些東西在他人生的末尾時,全部都擁有了。

最後我覺得看完這部影片我能夠得到的最大的感慨就是:無論是怎樣的人,無論他們的外貌如何個性如何,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活著就有他們的意義,有他們自己的追求。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找到那一個可以給自己無數慰藉的,能夠在心靈上在靈魂上與我們契合的那一個朋友。

為何《瑪麗和馬克思》一部黏土動畫帶給大家如此多的感動?


最後,我想要引用我在網上看來的一句話。這句話曾經給我帶來許多的感動,當然這句話當時是用來描寫愛情的,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放在這裡,放在瑪麗和馬克思的友情之間也一樣適用。我認為他們之間的友情勝似愛情,勝似人世間的任何一種情感。

「人世間有百媚千紅,唯獨你是我情之所鍾。」希望大家可以認真的看完《瑪麗和馬克思》這部粘土動畫片,相信一定可以給你感動。

(作者為百度派網友 何處有舟行 鏈接http://p.baidu.com/question/ebe56162633463646334356200/543835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船上沒輪子,為什麼要叫輪船呢?
吃了補劑就能給健身加成?看完這篇又能省筆錢了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