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爸,聊聊?》崖山之後何以「再無中國」?

《爸,聊聊?》崖山之後何以「再無中國」?

《爸,聊聊?》系列

今天聊啥呢?

小湯

老爸,「崖山之後無中國」這句話說得不對吧?首先,中華文化有很強的生命力和同化力,並沒有因外族入侵而中斷;其次,中國版圖並沒有因外族統治而變小,甚至還擴大。

老湯

先講講這句話的起因。1279年,宋軍與元軍在廣東江門崖山進行了最後一次大規模戰爭。宋軍大敗,丞相陸秀夫背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十萬臣民拒不投降,蹈海殉國,崖山海面浮屍成片,觸目驚心。

「崖山之後再無中華」之說源於明末清初,表達有點極端,慨嘆卻是事實:崖山之戰後,再沒有出現這種大規模為國捐軀的壯烈場面。

司馬遷說:「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英雄氣節、大義凜然是中華文化重要特徵,是中華民族顯性基因。但是,宋朝以後,這種氣節明顯弱化,願意為國捐軀的人越來越少,民族英雄越來越稀缺,到了元、明、清就進入無以復加的狀態,於是,有了中華民族的百年屈辱史。

造成「崖山之後無中國」以至於中華民族百年屈辱的後果,統治階級要負全責。

首先是統治階級背信棄義、殘害忠良,使無數英雄寒心不已。戲劇《楊家將》、小說《水滸傳》無不反映了這個主題,尤其是岳飛冤死風波亭那活生生的史實,讓人們對「忠君」思想產生質疑:值得嗎?

八國聯軍和清軍開戰,很多百姓坐在旁邊看熱鬧,引起後人唏噓不已:怎麼一點愛國精神都沒有?應該拿起武器,保家衛國呀!然而,站在當時老百姓的角度也能理解:這是洋人和滿清的戰爭,與我何干呀?

當這個國是「X家王朝」或某些利益集團的國,人民的參與度就會下降,為國奮鬥的意願會減少,就別說捐軀了。

小湯

還有,統治者過度消費人民的忠誠意願,刻意培養奴性,扼殺了中華民族的氣節。奴性和骨氣無法同時存在同一個人身上,統治者既想要人接受自己統治時有低眉順眼的奴性,又想要他面對外敵入侵時有視死如歸的骨氣,怎麼可能?人格分裂嘛!統治階級特別喜歡搬出儒家讓民眾順從。

老湯

等等!儒家可不背這個黑鍋!孔子主張君臣有義,反對愚忠:「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王對大臣以禮相待,大臣對君王忠心耿耿。他還說:「弒父與君,亦不從也。」領導犯了嚴重錯誤,不可以盲從,比如對待謀害父母、君王的領導,一定要劃清界限,不與之同流合污。

孟子更直白:「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君王對大臣像對待自己的手足,大臣對君王就會像對待自己的心肝,君臣就是同生共死的關係;君王對大臣像對待犬馬,大臣對君王就會像對待普通人,君臣就是互相利用的關係;君王對大臣像對待泥土、草芥,不把人當生命看,大臣對君王就會象對待強盜、仇敵,君臣就成了敵對的關係。

孟子這種平等思想讓有些統治者很不舒服。朱元璋曾一度封殺孟子,把他清理出孔廟。不過孟子的影響實在太大,不是老朱想趕就能趕。老朱後來又做了一件讓歷史所不齒的事:修改教科書,把《孟子》中所有對統治階級不利的句子統統刪除,剪掉了三分之一,搞了個「潔本」。可見,孟子說了多少讓統治階級不滿的言論。

愚忠思想到了明清時期被統治者演繹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最讓人無語就是狗血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事件。有人把這個黑鍋甩給儒家,說是儒家思想。

我查遍了所有儒家經典,沒有任何先哲說過這話。這句話最早出自豬八戒之口:「常言道: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明清時期,「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偶爾出現在戲曲、小說中,表達了人民的憤怒、控訴和無奈。

其實,統治者自己都覺得這話很荒謬。一次,乾隆與紀曉嵐談「忠孝」,乾隆問老紀何為忠孝?老紀順口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乾隆說:「我要你死,你怎麼死?」老紀說跳河,乾隆說請便。紀曉嵐出去轉了一圈又回來了。乾隆問:「怎麼回來了?」老紀回答:「我去跳河,遇到屈原,屈原不讓,他說,他跳河是沒辦法,因為楚懷王昏庸。當今皇上聖明,怎麼能跳?會讓明君蒙羞。於是我就回來了。」乾隆哈哈大笑。

一句戲言,竟然漸漸被統治者演變成奴役百姓的理論依據,老百姓怎麼會心服口服?會真心誠意地為統治者拋頭顱灑熱血?

於是,平時信誓旦旦表忠心,關鍵時刻逃得無影無蹤就成了常態。「崖山之後無中國」是對中華優秀文化缺失,尤其是忠義文化缺失的一聲嘆息。

讓人欣慰的是這種哀嘆在抗日戰爭時期嘎然而止,中華大地再次湧現出一批批民族英雄。中國人民意識到中國不是哪一個人的國,是我自己的國。於是,在敵強我弱、力量懸殊的情況下都能戰勝敵人。

小湯後記

所以,現在的領導班子厲害,把「中國夢」和廣大人民自己的夢緊密相連。不知能否培養出一批有英雄氣節、愛國情懷的民族精英,就像當年的西南聯大那樣。畢竟,曾幾何時,民眾也曾相信,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本文系湯博士人生感悟系列之一三五

首發於:舶蘭書院

主筆:60後老湯(湯超義)&90後小湯(湯雁城)

一對熱愛讀書熱愛生活的父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舶蘭書院 的精彩文章:

TAG:舶蘭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