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清自己的面目

看清自己的面目

本篇由微牧之歌同工編輯, 轉載請註明出

我的輔導經驗里,有一個很深的感觸,就是看到許多人用完美主義苛求自己,結果往往是破壞了自己的生活,使一個人不管怎樣,都不會感受幸福。

「 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雅各書1:23)

在猶太人中流傳一個故事:有個人本來很窮,後來有位拉比祝福他之後,他的經濟情況大為好轉。數年後,這位拉比扮成一個乞丐回來看這個人,卻發現那人為富不仁。拉比便告訴那人的僕人一個窗戶和鏡子的比喻。窗戶和鏡子的差別在於一個鍍上銀粉,一個沒有;鍍上一層銀粉後,人只看得見自己(的利益),看不見別人(的需要)。拉比說,該是為那人去掉銀粉的時候了。那人得知之後,深恐失去經濟的利益,便即刻去向拉比道歉了。

人生有許多的試探,在這些試探中,我們信心的真假便可顯明。

就像茶包,不經過熱水,不能知道是什麼茶,什麼味道。

試探是指那些包著糖衣的毒藥,例如作事行賄、感情上的劈腿、考試作弊,等等,用不正確的方法使自己一時獲利。人是短視的,有時明知方法不對,但是見了利益,就往火裡直奔。所以雅各說,人被試探,不要說是被神試探,因為神不能被惡試探,祂也不試探人。我們被試探,是因為我們被自己的私慾所牽引;因為沒有定向,就很容易被誘惑。

好像很多移民到國外的人,覺得腳踏實地工作賺錢很辛苦;看人家作生意賺錢似乎很容易,便紛紛跑回去作生意。事實上,做生意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想要不勞而獲的心態,使很多人血本無歸。

信主之後,想要很快變成屬靈人,卻不肯在神的話語上紮根,這樣的「汽泡」信徒一旦碰上試探,就無法站立得穩。

信心必須以神的話語為根基,而不是以自己的感覺為依歸;只有當我們把握了神的話語,才能面對試探的考驗。

雅各指出世界給我們的好處和從神來的恩賜有分別。

美善的恩賜都是從神來的,不會改變;世界給我們的,不包括「美善」,並且是短暫的。人以生命和世界換回微薄的報酬,往往後悔莫及。我們要學會比較,便知取捨。試探中的情慾包括了人的怒氣,人發怒時往往以為是「義怒」,卻忘了是自己沒耐性。

神對我們是很有耐性的,要用多久的時間,才感動我們跟隨祂。我們卻往往講第二次就把聲音提高八度、十六度,直線上升。

「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真是人際關係裡第一件要學的功課。

學習勒住舌頭,也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真虔誠。真虔誠是指心裡對神的敬畏,因為知道每當我們開口時,神也在聽。我們若對神有信心,就不會因為他人的反應而著急如火燒,知道神依然在掌權而不亂說話,便是真虔誠。

一層銀粉,可以讓人迷失。聽道不行道,就是被這層銀粉所迷惑,因為無法看到別人的需要,只看見自己膨脹的慾望。但是神用真道生了我們,必然也希望我們去掉那層銀粉,好看到別人的需要,並在生命中有所取捨。

我曾經跟一位來自某教會的姊妹交談,發現她一直十分追求跟上帝建立完美的關係,但又常常自責,覺得自己跟上帝的關係實在很糟。我們一起討論了她的生活態度,發現那是一種完美主義的態度,這種態度的基本表達方式是,如果不是一切都好,就是一切都糟。這種完美主義態度使這個姊妹無法接納自己,也無法接納別人,甚至整個生活都是無法接受的,因為自己不完美,別人也不完美,生活中總有不完美。這種態度自然影響了她跟上帝建立真實的關係,因為,按完美主義的標準,如果她跟上帝建立的不是完美的關係,那就是糟糕的關係。這使她自責,又導致她更加進行自我強迫。這樣,信仰的追求反而成了一場自我折磨。

我跟這位姊妹一起探索了問題產生的根源,其中她向我講述了一個我們很容易忽略不顧的小小事件。她小的時候,非常渴望得到家人和親戚的寵愛,但因為有一次考試成績不佳,父親當著許多親戚的面對她說:「我不喜歡成績不好的人作我的女兒。」許多年後她講起這件事,說受到了極深的刺激。最直接的體驗是,她必須「成績好」才配得到父親的愛。這種體驗又會泛化為這樣一種情緒性的思考:我必須讓自己變得完美,才會不受傷害,才會得到愛。她的人際關係也會受到影響,長期以來,她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甚至像是活在別人的眼光里那樣;她因為擔心失掉別人的愛,以至於以喪失自己為代價。如果這種經驗沒有得到很好的處理,也會影響她對上帝的理解。上帝的愛不是這樣的條件化的愛,因為他在我們知道他愛我們之前就已經愛了我們,在我們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罪的時候,他已經為我們釘了十字架。他的愛也不是讓我們因為自己的不完美(缺點與有限)而自責、愧疚和自我強迫、自我折磨。

許多人用完美主義苛求自己,結果往往是破壞了自己的生活,使一個人不管怎樣,都不會感受幸福。如果可以這樣說的話,我覺得完美主義是魔鬼愚弄人的一個方式。一個人苛求自己變得完美,往往出自一種怕受傷害的心理。我們受到傷害的時候,不是用真實的方式去處理它們,而是裝著沒有受傷害的樣子,這是一種心理上的鴕鳥方式。有的時候,我們幼稚地以為,如果自己裝著不受傷害,就會真的不受到傷害。還有的時候,我們裝著不受傷害的樣子,是想給人留下一個假象,好象我們是刀槍不入的英雄,就象阿基里斯那樣。不管怎樣,結果是我們受的傷害更深。

特別是在我們的童年生活中,有受到拒絕和傷害的經驗,這可能會使我們滋生這樣一種願望,如果我們變得完美,就會刀槍不入。在後來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還會遇到拒絕與傷害,我們不願意接受它們,又沒有很好地處理它們,還堅持以為我們之所以受到拒絕和傷害,那是因為我們不夠完美。當我們發現自己不夠完美的時候,就會自責甚至自棄。我們苛求自己完美的同時,也會苛求別人完美,如果發現別人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我們又會責怪他人。結果是,這種完美主義苛求破壞了我們與自己和與別人與上帝建立真實而和諧的關係。完美主義苛求發展到極端,會使人出現白日夢,產生妄想症,即一個人通過幻想自己完美無缺,獲得心理上的安慰,這時候,他的生命走向虛無之途。例如,教會史上有異端者聲稱自己是復臨的基督,應屬於這種妄想症的病例。又如,社會上的病例中有人幻想自己是擁有最高權力和最高智慧的領袖人物。

苛求自己完美無缺,還出自驕傲的心理,就像亞當吃分別善惡果那樣的心理,就像人類造巴別塔的心理,想把自己變成神。但是,我們是人。有限是人的本質,因而他會有缺點,會犯錯誤,我們需要學習自我接納,學習向神向人敞開,並且可以做出改變。如果把受傷的部分隱藏在內部,會使我生命的根糜爛,不會結出美善的果子來。上帝造我們是讓我們明白,我們是有價值的,雖然我們有缺點、有限。在受到拒絕與傷害的時候,我們會感到沮喪、自憐、灰心、嫉妒、仇恨、苦毒……但我們可以敞開這些傷痛和負面的情緒,接納耶穌的醫治,他是醫生,是為我們這些有罪的,有各樣傷痛的人而來。如果我們「完美」,就用不著他了。他在聖經里提到「沒有病的人」,說他們是用不著醫生的,也就是不需要他的救治的人。但事實上他們是裝作完美、諱疾忌醫的人。

我們常常忘記了這樣一個事實,生活是不完美的,這是上帝給我們留下了成長的空間。如果生活是完美的,我們不需要成長。因為我們不完美,我們才需要成長。反之,我們要成長,就得接受生活的不完美,生命的不完美。罪不僅是一個事實,它還是一種可能性。罪並不是讓我們自我封閉,而是讓我們向救恩敞開。不完美是我們的真實狀態,我們接受自己不完美,並不是要破罐破摔,而是虛心接納上帝。我們接受自己不完美,不是讓我們因此而自責、自卑、自棄,象巴克萊所說的那樣,我們會看到,上帝會留一些錯誤在我們身上,讓我們因而學會謙卑(而非自卑自憐)。保羅稱他身上有「刺」,他曾三次禱告要求神拿走這「刺」,但是神沒有這樣做。耶穌的門徒都是有缺點的人,但耶穌對他們說:跟從我。他們就跟從了他。我們不要求自己完美,而要求自己跟隨上帝.

我看過,有人把基督徒分成十二種:

第一種:主日基督徒,只在每個星期天到教會來,平時也不讀經也不禱告。

第二種:節日基督徒,只在基督教的各節日來教會,平時不讀經不禱告。

第三種:多神基督徒,上帝我也信,別神我也信,多多益善。

第四種:教會基督徒,進了教會是基督徒,出了教會就回到了世界,還是跟世人一樣,只尋求屬世的東西。

第五種:困難基督徒,平時不讀經不禱告,有了疾病或困難才來找神,拚命的禱告。

第六種:隱藏基督徒,從不敢在世人面前承認是基督徒,聚會偷偷摸摸,像賊一樣。

第七種:自我基督徒,我能得救就好,管他別人怎麼樣,和我沒關係。

第八種:奉獻基督徒,大把奉獻金錢,卻不穩定參加聚會,錢我花,事別人做。

第九種:迷羊基督徒,到處遊走教會,不願真正委身,一看到弟兄姐妹的軟弱就跑開。

第十種:忙碌基督徒,信耶穌很好,也覺得愛主,但是沒有時間讀經禱告,永遠有事情來不了聚會。

第十一種:門徒基督徒,在教會中樂意為服事和擺上,但對異象和使命完全茫然。

第十二種 :使徒基督徒,穩定靈修禱告,清楚自己的命定和異象,走在神的帶領中。

不管你現在是那一種基督徒,我都奉主耶穌的名祝福你,靠著主耶穌而來的能力,將軟弱變為剛強,使貧窮成為富足,真正與神同行,清楚異象和命定,成為一個合神心意的基督徒,向著標竿直跑完成神的託付,阿們 !

假如你覺得本文對你有幫助,歡迎訂閱並分享給朋友,一個小小的舉動,帶來無限的祝福)

誠徵代禱及編輯同工 歡迎文章投稿或見証分享

【001】關於微牧之歌

【002】關於「愛在神州」以及「禱告影片」

【003】關於「內在醫治釋放系列」

【004】支持我們

【005】猶太節期

【006】會幕

【007】七教會

---------------

友情鏈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微牧之歌 的精彩文章:

TAG:微牧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