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私家花園不是奢侈品,窮人也可以有

私家花園不是奢侈品,窮人也可以有

漢弗瑞·雷普頓描繪的一個喬治亞時代的濟貧院,從中可以看出人們在花園勞作和生活的場景。

「花園應該是人類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奢侈品。」租下一塊花園,種些家鄉的瓜果蔬菜,既能融入當地的生活方式,又能保留對故鄉的記憶,一舉兩得。

花園歷史學家理查德·艾特肯(Richard Aitken)說:「花園有拯救人類的力量。」如果你想評估一個社會的適應能力,那就去看看它的花園。

在英國,只有三件事會引起交通阻塞: 女王出行、足球隊凱旋、切爾西花展對公眾開放。可見英國人對園藝的熱愛。英國人非常重視園藝設計,對於不愛社交的他們來說,庭院在居家生活中佔了極為重要的地位。他們寧可生活起居空間小,花園也絕不能小,而存在了兩三百年之久的私家花園也不在少數。

一個英國人一生在園藝上的平均開支是3萬英鎊,這些真金白銀得來的植物、園林、園藝書刊、戶外傢具及配件盡情豐富著英國國民的第二大業餘愛好(第一大是體育運動)。即便在寸土寸金的倫敦,英國人也不忘用植物認認真真地修飾一番陽台。而那些氣宇軒昂的華宅背後,都有柵欄圍攏著、鐵門掛著「Private」字牌的私家花園。

常見的英式私人花園。圖/視覺中國

窮人花園:從維持生存到享受生活

————————————————

在歐洲,如果你買不起一個帶花園的房子,你還可以租一個花園。

德國的許多大城市都流行租花園。在房價高昂的市中心,能擁有一個私人花園是非常奢侈的。在城市裡住樓房、自家沒有花園的人,往往選擇在市郊租下一片小園子,種些花草或瓜果蔬菜,體驗耕耘的樂趣,品嘗收穫的喜悅。

這些郊區花園平時由專人管理,到了周末,人們就會一家人來到郊外,在自己的小花園中種種花草,或邀親朋好友來燒烤、開派對。小花園由城市周邊廢棄地改造而成,既優化城市氣候,又可以促進居民交流,還可以讓小朋友接觸自然。這是一種非常典型的德國休閑方式,最早被叫作窮人花園(Armen Garten),現在有些地方叫它小花園(Klein Garten),也有的叫施雷貝爾花園(Schreber Garten)。

19世紀初,工業的快速發展使得歐洲建立了許多工廠,大批人口從鄉鎮遷居到城市。由於收入低微,貧困問題十分嚴重。為了緩解貧困局面,維持人們的溫飽,政府想到了划出一片區域設立小面積的菜園,將它們分給窮人耕種的辦法,這也是「窮人花園」這一名稱的來歷。

最早的「窮人花園」。圖/搜狐

根據德國花園友人聯合會(BDG)2017年發布的數據,德國大概有500萬人(德國總人口為8200多萬)在租用著大概100萬個小花園(這還不包括每棟公寓樓陽台外大片的公共綠地)。密度最高的要數新勃蘭登堡,平均每五戶人家就有一戶租用一個小花園。最大城市柏林擁有6.7萬個小花園,為全國之最。這種花園大多數由德國花園友人聯合會組織管理。

如今的「窮人花園」也不再是窮人維持生存的途徑,而是享受生活的方式。園子雖小,德國人打理起來卻毫不含糊,種菜養花樣樣精心,甚至還設立了專門的法律來規範花園的租賃和使用。現在的城市居民,時常在周末帶著家人前往自家的小花園休閑,或為孩子辦上一場生日聚會,小小一方花園,儼然城市中的一片綠洲。

施雷貝爾花園這個名字則來源於萊比錫的一位醫生:莫里茨·施雷貝爾。這位醫生為了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提議在城市中設立活動場所,保證兒童可以進行戶外運動。這個想法在他去世以後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為城市中子女眾多的貧困家庭提供一方土地,供其耕作。雖然施雷貝爾醫生本人並不是這種花園的創建者,但是人們仍然以他的名字命名這些花園,以示紀念。

醫生莫里茨·施雷貝爾。

如今歐洲越來越多國家開始流行起這種窮人花園,越來越多新移民開始加入小花園租戶的行列。租下一塊花園,種些家鄉的瓜果蔬菜,既能融入當地的生活方式,又能保留對故鄉的記憶,一舉兩得。

花園風格:從工整到「隨意」

—————————————

把花園刻意營造出一種「隨意」的感覺,是最難的。

黑格爾說:「最徹底地運用建築原則於園林藝術的是法國園林,它們照例接近高大的宮殿,樹木栽成有規律的行列,形成林蔭大道,修剪得很整齊,圍牆也是用修剪整齊的籬笆造成的。」最早期的歐洲人認為花園必須是有規律的組合,並且必須要整齊劃一才能體現出花園的美。「我們應像解數學公式一樣對待花園。」

法國巴黎西南郊的凡爾賽宮花園(Versaille)就是一個經典的歐洲花園。體積巨大的建築物是園林的統帥,總是矗立於園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軸線起點之上。整座園林以此建築物為基準,構成主軸。在園林的主軸線上,伸出幾條副軸,布置寬闊的林蔭道、花壇、河渠、水池、噴泉、雕塑等。在園林中開闢筆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縱橫交叉點上形成小廣場,呈點狀分布水池、噴泉、雕塑或小建築物。整個布局,體現嚴格的幾何圖案。

法國凡爾賽宮花園。圖/視覺中國

花園的一草一木都嚴格剪裁成錐體、球體、圓柱體形狀,草坪、花圃則規劃成菱形、矩形和圓形等。總之,一絲不苟地按幾何圖形剪裁,絕不允許自然生長形狀。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齊齊的石砌池子里,池子也往往砌成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或橢圓形,池中總是布局人物雕塑和噴泉。追求整體對稱性一覽無遺。

德國的花園設計則充滿了理性主義的色彩。德意志民族的性格里好像有種大森林的氣質:深沉、內向、穩重和靜穆。歌德曾說過:德意志人就個體而言十分理智,而整體卻經常迷路。理性主義、思辨精神、嚴謹和秩序,已經成為德意志民族精神重要組成部分。從20世紀初的包豪斯學派到後來的現代主義運動,都能看出德國理性主義的力量。

位於蘇格蘭南部鄧弗里斯的宇宙思考花園( The Garden of Cosmic Speculation ),是由著名建築評論家查爾斯·詹克斯( Charles Jencks )在1990年建造的私人花園。這座花園很好地集理性主義和現代主義於一體,堪稱經典。作為當代重要的藝術理論家、作家和園林設計師,查爾斯·詹克斯充分利用了園林的天然地形,把草坪修剪成黑洞、分形等圖案,表現出邏輯與數學之美。

查爾斯·詹克斯建造的宇宙思考花園。圖/景觀前線

德國的花園是綜合的、理性化的,按各種需求、功能以理性分析,以邏輯秩序進行設計,景觀簡約,反映出清晰的觀念和思考。簡潔的線、形、體塊的對比,按照既定的原則推導演繹,它不可能產生熱烈自由隨意的景象,往往是表現出嚴格的邏輯、清晰的觀念。但這種理性透出了質樸的天性,來自黑森林民族對自然的熱愛,花園中有更多的人工痕迹表達。

後來,東方庭院的自然風格流傳到了歐洲,歐洲人對於東方園林的「禪意」似懂非懂。不少歐洲王室紛紛開始效仿東方隨性的園林風格。然而,這種把花園刻意營造出一種看起來很隨意的感覺,是最難的。在歐洲,最著名的私人花園莫過於莫奈的花園。莫奈的花園位於巴黎郊外的維尼村莊,建於1890年代。莫奈經常在花園中為園丁作日常指示,每個角落種植什麼植物都經過他精確的設計和布局。1893年,他開始大面積栽種日式花草,其中包括最著名的睡蓮池塘。這種看似隨意的花園,其實是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去刻意營造出「隨意」的感覺。在最鼎盛時期,莫奈花園一共有7個園丁。

花園之於城市

———————

從私家花園到公共花園,城市人的自然意識在覺醒。

18世紀中葉,新的造園藝術成熟,主導自然風。全英國的園林都改變了面貌,幾何式的格局沒有了,再也不搞筆直的林蔭道、綠色雕刻、圖案式植壇、平台和修築得整整齊齊的池子了。花園就是一片天然牧場的樣子,以草地為主,生長著自然形態的老樹,有曲折的小河和池塘。歐洲其他國家也紛紛仿效。

如今城市發展速度太快,尤其在由越來越高的鋼結構建築改造而成的中心商業區。郊區花園正在崛起,「民眾要求一個經過設計、科學規劃的城市,在那裡生活將是一種樂趣」。澳大利亞城市規劃先鋒約翰·軒尼詩(John F. Hennessy)和建築師約翰·薩爾曼(John Sulman)設計的新花園郊區把花園作為了重點。約翰·軒尼詩說:「花園就像寶石一樣,讓家庭的環境更加豐富。」

作為新移民國家,澳大利亞一直被認為是一個沒有階級的社會,但在不同家庭的花園中,還是可以看出階級的存在。英國殖民給澳大利亞帶來了歐洲園藝。最開始,他們把歐洲流行的名貴植物品種帶到澳大利亞種植。由於澳大利亞的氣候和歐洲有很大不同,許多花的品種需要花費大量金錢和精力精心維護才可存活。於是那些花園裡種植著嬌貴植物的家庭,往往顯得更趾高氣昂。

Home&Garden Beautiful是澳大利亞歷史最久且最著名的園藝雜誌,刊登充滿創意的先鋒園藝圖稿。圖/搜狐

後來人們漸漸發現,在英國人眼裡不上檔次的灌木,在澳大利亞卻生長得非常旺盛,那為何不嘗試打理澳洲本土的植物,而非要去忤逆自然規律呢?澳大利亞植物專家馬文·米爾勒(Mervyn Millet)提倡澳大利亞的園藝應該往本土植物發展,他說:「我們不是園藝種族主義者,我們種植樹木和灌木是因為它們美麗且好打理,而不是因為誰的產地更高貴。」

澳大利亞政府立法規定了私人花園鄰里之間的規則,還有植被、街道樹木、頭頂的電線,以及公共部門的公共介面等限制。全球經濟大蕭條時期,花園的維護受到了不同的影響,最頂層的人削減了花園的費用開支。為了鼓舞民眾的士氣,澳大利亞政府在經濟大蕭條時期資助了那些受影響最嚴重的人,並且引導公眾去美化或改善自己的生活環境,減輕痛苦。因此留下了一種有形的景觀遺產——「在糟糕的時期,花園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繁榮」。

從17世紀開始,英國把貴族的私園開放為公園。直到20世紀20年代,公共花園才開始在澳大利亞流行起來。澳大利亞有了專業、訓練有素的工作人員,他們給市民帶來了新的花園體驗,積極推廣灌木園藝及其景點,悉尼塔龍加動物園的叢林地帶就是在那時候完成的。露營和大篷車式的度假在澳大利亞逐漸流行起來,人們尤其喜歡在野生花卉繁多的地方或者山洞附近度假。越來越多的高級園藝被當作標本來學習。

露營和大篷車式的度假在澳大利亞逐漸流行起來,人們尤其喜歡在野生花卉繁多的地方或者山洞附近度假。圖/搜狐

大型的城市公園,提升了城市的景觀體驗,也緩解了城市的人工感受和城市生活的壓力。紐約的中央公園也許是美國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城市公園,它給紐約緊張生活的人們提供了放鬆身心的環境。美國風景建築師奧姆斯特德(Olmsted)於1858年主持建設紐約中央公園時,創造了「風景建築師」一詞,同時開創了「風景建築學」。奧姆斯特德把傳統園林學的範圍擴大了,從庭園設計擴大到城市公園系統的設計,以至區域範圍的景物規劃。他說:「花園應該是人類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奢侈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文化界的新時髦:舌尖上的中國標準
零容忍!更多校園性騷擾受害者可以站出來了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