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厲害了!民間俗語「潮汕厝 皇宮起」,竟然是出之潮陽這裡…還有這樣的故事…

厲害了!民間俗語「潮汕厝 皇宮起」,竟然是出之潮陽這裡…還有這樣的故事…

在汕頭市潮陽區西面的貴嶼鎮華美村老寨前,有座始建於明嘉靖六年,總面積3829平方米,分為主廳、書房、住房和花園三部分的黃門第,它是潮汕地區皇帝下旨賜建的府第,只可惜建了一半,因此在潮汕地區有個半祠堂,黃門第是半個之稱,據傳大門門匾『黃門第』為明正德年間進士陳大器所書。

進門為正廳,大廳的右邊為書房和客房,左邊則為花園和主人住房,這樣的建築方式為皇帝之御賜府第,這座府第的主人就是明代名宦、潮汕先賢、詩人,大理寺少卿、黃門侍郎陳北科的府第,因此叫黃門第,民間俗稱國舅府,國舅府建築方式以皇室風格建造,採用圍牆式的建築方法,圍牆平均厚度為七十厘米,一個大門可供出入,大門為皇式銅釘門,府內雕樑畫棟,屋頂為琉璃瓦加龍頭,走進大門,是一個六十多平方米的廳,正廳掛著嘉靖帝御賜的」紫閣名臣「和「立朝風載」兩塊牌匾,

廳的右邊牆立著嘉靖皇帝的聖旨, 廳的左右是住房和花園,光是這個大廳據說當時就花費了五千兩白銀,從這就足以看出陳北科在朝廷中的地位,住房的規劃也是很合理,是以潮汕民居方式建的,房屋是瓦木結構,屋內的木雕、石雕都被後人很好的保存下來。花園則由於時間的推移,漸漸的喪失了原來的風貌,不過花園內留存的幾個石雕仍然讓我們感到房屋主人地位的顯赫,由於國舅府的結構是以紫禁城的造法建的,所以也有小紫禁城之稱。「潮汕厝,皇宮起」,這是一句廣為流傳的民間俗語,就是出之這裡。

陳北科,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出生於潮陽縣桂山都貴嶼華美村,明正德二年(1507年)中舉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中進士,授戶科給事中,正德八年(1513年)任吏科左給事中,奉旨管理全國官員升降,正德十一年(1516年)奉旨按查湖廣地方官員,嘉靖元年(1522年)御封「紫閣名臣」,嘉靖三年(1524年)任大理寺少卿,嘉靖六年(1527年)任黃門侍郎、御賜「黃門第」,嘉靖十年(1531年)因宦官專政,辭官還鄉,嘉靖十三年(1534年)在家中抑鬱而終。陳北科精文風,通五經,熟史籍,學老蘇之學,陳北科在中進士之後,為更好學習,拜在王陽明門下,與鄭一初,薛侃等成為王陽明首批潮籍弟子。

當時,與陳洸同朝為官的貴嶼人還有陳江。他是陳洸的從兄,明正德九年甲戊(1514年)中進士,後來任南京戶科給事中。為了便於區別,民間把在北京任戶科給事中的陳洸稱為「北科」,而把在南京任戶科給事中的陳江,稱為「南科」。陳北科是潮汕地區有名的先賢,他疾惡如仇,眷戀故土,明世宗褒其為「紫閣名臣」,後人則將其與林大欽、翁萬達並稱潮汕三傑。

陳北科作為一位潮汕的先賢,為潮汕留下了一大批的文化遺產,這其中最為寶貴的就是潮汕民居和貴嶼街路棚了,潮汕民居是潮汕特有的建築特色,有下山虎、四點金、駟馬拖車等建築形式,這樣形式的民居全國只有兩個地方有,一個是北京,一個是潮汕,不過北京的四合院建築與潮汕民居相比,建築雖大於潮汕民居而精緻程度卻遠遠不及潮汕民居,而且潮汕民居的門是開在房屋中軸線上的,這是四合院不能與之相比的。在明正德年間之前,因潮汕舊時房屋簡陋,人民無法依靠房屋來躲避自然災害,每逢雨季人民都大受其害,因此陳北科就向皇帝請求讓潮汕也能有堅固的住所,因為有皇帝下旨,所以潮汕民居在建築方面大量運用石雕、木雕等進行裝飾,蓋上了黃瓦屋頂,如今潮汕民居已經成為了展現潮汕建築文化的載體,也是潮汕人引以為豪的"潮州厝,皇宮起"的一個精神寄託。

(圖文盧順滿)來源今日潮汕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潮汕人 的精彩文章:

TAG:今日潮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