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析李隆基 千古帝王詩

解析李隆基 千古帝王詩

唐玄宗李隆基

《送張說巡邊》

端拱復垂裳,長懷御遠方。

股肱申教義,戈劍靖要荒。命將綏邊服,雄圖出廟堂。

三台入武帳,八座起文昌。寶胄匡韓主,華宗輔漢王。

茂先慚博物,平子謝文章。盡節恢時佐,輸誠禦寇場。

三軍臨朔野,駟馬即戎行。鼓吹威夷狄,旌軒溢洛陽。

雲台先著美,今日更貽芳。

唐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寫的的一首送別詩,作者唐玄宗李隆基的詩所送別的人,是他的大臣、宰相兼兵部尚書、燕國公張說。《舊唐書》記載:開元十年(722年)四月,唐玄宗「敕(張)說為朔方節度大使,往巡五城,處置兵馬。」 朔方節度使置於開元九年(721年),唐代朔方節度使治所在靈州(今寧夏吳忠市境內)。唐玄宗派張說赴靈州為朔方節度大使,是唐朝宰相出鎮靈州的首任朔方節度使,唐玄宗特別重視,他不但發出張說為朔方節度大使的詔書《命張說兼領朔方節度大使詔》,而且又親自賦詩《送張說巡邊》相送,並要求大臣們應和賦詩以送。

《過晉陽宮》

緬想封唐處,實惟建國初。俯察伊晉野,仰觀乃參虛。 井邑龍斯躍,城池鳳翔餘。林塘猶沛澤,台榭宛舊居。 運革祚中否,時遷命茲符。顧循承丕構,怵惕多憂虞。 尚恐威不逮,復慮化未孚。豈徒勞轍跡,所期訓戎車。 習俗問黎人,親巡慰里閭。永言念成功,頌德臨康衢。 長懷經綸日,嘆息履庭隅。艱難安可忘,欲去良踟躕。

這首詩首聯「緬想封唐處,實惟建國初」點題,點明作者所在的地點,接著詩人描寫晉陽宮所處的地理位置,然後是描寫了晉陽宮「林塘猶沛澤,台榭宛舊居」的園林美景,看到晉陽宮景色依舊,引發作者深情地緬懷先聖高祖、太宗皇帝在晉陽誓師,拉開大唐帝國序幕的創業偉績;「艱難安可忘, 欲去良踟躕」是告誡自己矢志繼承祖業, 安不忘危,體現了唐玄宗勵精圖治,開創盛世的雄心大志。總的來看,詩歌最後十句是詩人感想的抒發:緬想自己繼承先祖的偉業,唯恐威望不夠不能化天下,所以要勵精圖治,希望得到百姓的稱讚。

《送忠州太守康昭遠等》

端拱臨中樞,緬懷共予理。不有台閣英,孰振循良美。分符侯甸內,拜手明庭里。誓節期飲冰,調人方導水。嘉聲馳九牧,惠化光千祀。時雨侔昔賢,芳猷貫前史。佇爾頌中和,吾將令卿士。

《送忠州太守康昭遠等》是唐玄宗李隆基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出自《全唐詩》卷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唐玄宗 的精彩文章:

一代明君李隆基,為何甘願將皇位拱手相讓?
她父母和倆哥哥都是皇帝,自己也差點做皇帝,侄子做皇帝把她處死

TAG:唐玄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