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國藩和王陽明的十三邀

曾國藩和王陽明的十三邀

GIF

王陽明和曾國藩的十三邀

許知遠和李誕的一場對話,討論「順從世界會更好嗎」,這讓我不覺想到了王陽明和曾國藩。

關於王陽明和曾國藩,沒有什麼原因,剛好是因為我喜歡《傳習錄》和《曾國藩家書》,讀過他們零零星星的故事,便開啟了《王陽明和曾國藩的十三邀》。

注意:同色表示兩位經歷相同事件,本表格為作者整理。

少年錦時(13-27歲)

文正一問:你的一首「山近月遠覺月小,便道此山大於月。若有人眼大如天,還見山小月更闊。」一出口便驚艷四座,這可以說,你從小就與眾不同嗎?

陽明道:不覺得自己有什麼不一樣,我想,我只是用自己的方式看待世界。

文正二問:初到京城,你才13歲,豪言「讀書做聖賢」。這是你的夢想嗎?

陽明道:少年錦時不言他,博覽群書勤于思,「何為人生第一等事」?我認為只有「讀書做聖賢」,直到現在,初心未變。

文正三問:當時你做過最瘋狂的是什麼?

陽明道:我想應該有兩件。一是,少年提劍縱馬出走居庸關。京城養尊處優的生活,經過關外一番磨練,身上少了些斯文,多了些勇猛和威嚴。生命中,如果說旅行是生命不可或缺之事,其二就是受人點撥開竅:我四處拜訪名師,當遇到婁諒大儒,一席「聖人必可學而至」堅定了我做聖賢的志向;他反對「舉子學」倡導「身心學」,深刻影響了我,可以說這就是我後來心學的來源。

文正一笑:你後來的故事,就跟我一樣了。不是在考試,就是在考試的路上。你說「以落地動心為恥」,我說你是越挫越勇。

青年意氣(28-39歲)

文正四問:更巧的是,我跟你一樣,也是28歲開始了漫漫仕途。你這一路走經歷的起起落落,有想過放棄嗎?

陽明道:初到貴州,百無聊賴,我便四處看風景,也樂得個逍遙自在;後來,依靠大家的力量建造了「何陋軒」和「君子亭」,日子豐富了起來,與同在那裡的讀書人暢談學術,好不快哉!經歷了這麼多,我恍然大悟聖人之道正是如此呀,「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你們說我「龍場悟道」也好,你們說我自娛自樂也罷,這段日子真的是笑著過來的,不管外界如何,我心安然自若。

文正五問:我的這段日子,過得平淡無奇。我覺得你活得更精彩,你覺得呢?

陽明道:你和我,兩種成長路徑,沒有什麼好與不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知行合一,哈哈,都能把人生之路漂亮地走下來!

中年戰場(40-57歲)

文正六問:我說這段時間是你的中年戰場,有兩層意思。一是,你開始征戰疆場,開始是平定江西流寇,隨後便是寧王叛亂;二是,你身在名利場,躲不開的人際網開始將你纏繞。你贊同嗎?

陽明道:這是你們的看法,無所謂贊同。我堅持用自己的看法看世界,不管是在征戰疆場,還是你們說的深入名利場中,我還是那個王陽明。

文正七問:古往今來,做到立言、立功、立德三全之人屈指可數。都說你是其中一位,你怎麼看大家對你這麼高的評價?

陽明道: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別管評價好壞,請記四句箴言吧。

文正八問:曾經說自己經歷平淡無奇,波瀾不驚;遭遇天津教案,背負罵名,我不明白,我對世界報之以歌,是哪裡錯了?

曾國藩,最終地,選擇了順從世界。當之前的耿直boy,變成了一位圓融過來人和世界互惠互利。在世界的大圓中,畫一個小圓,雖生在其中,但也有自己的邊界。

王陽明,不同地,選擇了自己造一個世界。「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心即世界。沒有所謂的順從或對抗,世界的樣子就是我選擇看到的樣子。

GIF

特此申明:文中未經說明的圖片均來自花瓣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轟炸電影2017年度十佳劇集
大馬山的故事·大英雄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