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今天開始,汪星人本命年已到

從今天開始,汪星人本命年已到

一年之計在於春,今天,終於迎來了期盼已久的立春,雖然現在大家還在寒風中瑟瑟發抖,但是,從現在開始,天氣將會慢慢暖和起來。

同時,從今天開始,各位屬狗的小夥伴將迎來本命年啦!(撒花)

GIF

相信很多小夥伴一臉懵,春節還沒到,怎麼就狗年到了呢?

其實春節最初只是一個普通節氣,實際上古代的「春節」,是指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節,這一天也稱元旦,是在正月的第一天。

而把農曆新年正式定名為春節,是辛亥革命後的事。距今才100多年。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由於那時要改用陽曆,為了區分農、陽兩歷,袁世凱將元旦定義為西曆01月01日,將農曆正月初一改名為春節。

古時的「過新年」實際指的是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這一段期間。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 「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 」、「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忽然發現古時的春節時間比現在長很多,默默捂住在滴血的心。

GIF

除了這個,還有哪些節氣冷知識呢?

二十四節氣與陰曆無關

二十四節氣確實和陰曆無關,但是和農曆有關,因為農曆和陰曆不一樣

在基督教民聚居的國家和地區以地球圍繞太陽一圈的時間作為一年,劃分12個月,是純粹的太陽曆即陽曆。這種曆法,平年365天,閏年366天,四年一個循環。

另一種曆法是在伊斯蘭教民聚居的國家和地區流行,以月球圍繞地球一圈為一個月,繞12圈為一年,是純粹的太陰曆。這種曆法下平年354年,閏年355天,30年中有11個閏年。這個曆法有弊端,每年比「真正的圍繞太陽一圈的一年」少十幾天,照此下去,差距越來越大。

農曆則是太陽曆和太陰曆的結合。農曆的一年有時只有353、354、355天,有時一年有383、384、385天。是因為添加一個閏月,增加了「月球圍繞地球一圈」的時間,來防止農曆年月與回歸年及四季脫節,每隔幾年添加一個閏月,且有嚴格依據。

所以二十四節氣與陰曆無關,而與農曆有關。

二十四節氣和月份、閏月有關

十四節氣又細分十二中氣和十二節氣,冬至、大寒、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為中氣,來確定月份。冬至所在的月份為冬月,大寒所在月份為臘月,雨水所在月份為正月,以此類推。

中氣之間的時間為30日5.25時,所以中氣日之間的間隔為30日或31日。而一個月時間為29日,這個月內要麼一個中氣,要麼沒有中氣。所以中氣可以直接確定月份和閏否,無中氣的月份為前一個月的閏月。

二十四番花信風

??????古代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個節氣。每年冬去春來,從小寒到穀雨這8個節氣里共有24候,每候都有某種花卉綻蕾開放,人們把花開時吹來的風叫做「花信風」,意即帶來開花音訊的風候。於是便有了「24番花信風」之說。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

大寒:一候瑞香、二候蘭花、三候山礬;

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櫻桃、三候望春;

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薔薇;

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

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

穀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

這個時候可以賞花判節氣啦~???

??

二十四節氣對聯

歷史上還有一些與節氣有關的趣聞——

有一個上聯,是明代的一位學台在浙江天台山遊覽時所吟,聯中嵌有三個節氣,一時成為絕對,直至近代,浙江的趙恭沛先生才對出下聯:

昨夜大寒,霜降茅屋如小雪

今朝驚蟄,春分時雨到清明

原明朝大臣,後降清的洪承疇,在「穀雨」那天與人下棋時對了一副對聯,云:

一局妙棋今日幾乎忘穀雨;

同弈者當即對出頗有諷刺意味的下聯:

兩朝領袖他年何以別清明。

二十四節氣與「吃」

我們都知道很多節氣在「吃」上很有講究,其中也有很多含義,很多我們不太重視的節氣都有吃上的講究。

立春:春卷、春餅蘿蔔,意為「咬春」

雨水:龍抬頭的日子,大都與龍有關,如龍鬚餅或把食品冠之「龍」的頭銜,如水餃叫「龍耳」;春餅叫吃龍鱗」;麵條叫「龍鬚」;米飯叫「龍子」;餛飩叫「龍眼」。

驚蟄:吃梨、炒豆、芋頭、醪酒、煎餅等,都有遠離害蟲消滅害蟲的寓意。

春分:吃春菜,如野莧菜,香椿、豆芽、蒜苗、豆苗、春筍、菠菜等等。

清明:江南吃青糰子、客家人吃艾粄、廈門吃薄餅等。

穀雨:飲雨前茶,吃香椿

立夏:立夏蛋、五色(立夏)飯等。

小滿:「小滿之日苦菜秀」,即吃苦菜

芒種:每隔兩年就有一次端午節出現在芒種期間,喝雄黃酒、吃粽子、吃綠豆糕、煮梅子都是吃食。

夏至:吃面,餛飩,圓糊醮,狗肉,荔枝等。

小暑:「吃抄面」、「進湯餅」

大暑:「喝暑羊」「貼伏膘(即吃麵條、餃子、雞蛋等)」、喝蓮子湯

立秋:吃西瓜「啃秋」、食小赤豆,面水餃養秋膘。

處暑:鴨子,龍眼

白露:龍眼

秋分:吃秋菜(野莧菜),湯圓

寒露:芝麻、螃蟹

霜降:柿子、蘿蔔、白柚、鴨子

立冬:餃子、雞鴨魚羊肉

小雪:吃糍粑,吃刨湯

大雪:像小寒、大寒一樣,沒有特別的講究。

冬至:餃子、湯圓

由此,我們發現,餃子就像感冒了喝水一樣,是萬能噠,過節吃餃子,總不會有錯,晚上吃餃子去咯……

其實二十四節氣中每一個節氣都有很深的講究,這些只是其中的一些,還是有很多了解的地方。

GIF

立春一段時間內溫度變化可能大,大家要注意保暖,規律的作息,開朗的心情,清淡的飲食,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迎接即將到來的新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林研究生 的精彩文章:

TAG:北林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