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明楊講故事:為烈士掃墓

唐明楊講故事:為烈士掃墓

難忘的為鐵道兵烈士掃墓經歷

在《鐵兵寫作文苑》,讀到鐵四師侯國英戰友的《記一次戰友的葬禮》,突然想起,曾經為大興安嶺深處的鐵道兵烈士陵園掃墓的經歷。幾十年過去,記憶雖然依稀,還能想起。

七八年清明節,春天還在關外的路上,大興安嶺依然由冰雪主宰。我所在的八九二0三部隊醫院,組織全體戰友,為鐵道兵烈士陵園掃墓。

陵園位於嫩林線中段、醫院所在地,塔河縣城以東兩公里處的一座小山旁,座北朝南,在它的前方是塔十線沙石公路,已經規划了的塔十支線的鐵路,還沒有破土動工。再遠一點是彎延的塔河。陵園佔地大約半畝,靠公路一側,有一個用若干根落葉松搭建的門樓,正中書有黑體的「烈士陵園」字樣,字不大也久經風霜。其四周是用木板圈起來的、高度不到一米的柵欄。柵欄外是自生自長的林木,主要為落葉松、樟松、白樺樹為主,以樟松居多。樹齡都不大,望過去視野也算寬闊。

陵園內的墓碑真不少,一個緊挨著一個,布滿陵園。水泥墓碑後的墓不大,都是園錐形的土堆,墓與墓之間全是白皚皚的雪,象被子似的覆蓋著墓身,只有墓頂裸露在外,其上的野草,在寒風中搖曳著身子。每個墓前,都豎著一塊不足一米的水泥墓碑。墓碑上只有三項內容: 部別、姓名及原籍。將墓周的雪清除以後,發現大都是鐵道兵三師、六師、九師的戰友,全國各省基本上都有,以四川、山東籍居多。甚至有幾塊無字碑,聽醫院老一點的戰友講,墓碑是後來統一立的。這裡長眠的烈士,一部分是修嫩林線時就埋在這裡的。另一部分則是,由鄰近的鐵路沿線遷移來的,遷移時有的墓前,原來的簡易木製墓碑己丟失,只好立個無字碑。

掃墓儀式簡約而莊嚴。三鞠躬之後,政工科的領導,在介紹烈士陵園的建立過程的幾句話,記憶猶新: 躺在這裡的戰友烈士,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絕大多數烈士,犧牲在當年修建鐵路的工地上,也有的是被凍死的,甚至還有因長時間的營養不良,折磨死去的。他們中有幹部、也有戰士,絕大多都沒有成家,生前沒有英雄壯舉,死時沒有豪言壯語。

合唱《鐵道兵志在四方》之後,開始掃墓。在是否清除墓周積雪時,出現了不同意見。多數戰友認為,厚厚的積雪正好給熟睡的戰友擋寒,不宜清除。最後還是副政委拍了扳: 再過一個月,冰雪即將融化,為了讓烈士戰友早一天享受春天,必須清除。掃墓過程非常壓抑,但極為認真,對那些凹凸不平的墳頭,戰友們用鎬頭砸開堅硬如石的地表,再將凍土塊砸碎輕輕地堆上墳頭。對其它完好的墓身,都灑上了一層薄薄的黃土。

自那次掃墓之後,每次路過這個鐵道兵烈士陵園,我都會情不自禁地行注目禮,打心裡祈禱長眠在雪域高原的烈士戰友,安然入睡!

來源:鐵兵寫作文苑

編輯:檻外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鐵道兵 的精彩文章: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難忘恩師那片情
你和我的故事:探親——幸福、傳奇的旅程

TAG:鐵道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