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為北極治理貢獻中國方案 《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發布

為北極治理貢獻中國方案 《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發布

為北極治理貢獻中國方案

作者:張傑

在全球氣候變化以及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北極地區的環境、經濟和地緣政治正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北極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作為「近北極國家」,中國與北極地區密切相關。1月26日,《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發布。

闡明中國立場和原則

當前,北極已經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重點,國際社會十分關注中國的北極政策。同濟大學極地與海洋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傳興告訴記者,白皮書闡明了中國的北極政策目標和基本原則,起到了增信釋疑的作用,有助於增進中國與北極國家及其他利益相關方的相互理解。

武漢大學國家治理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丁煌認為,基於「重要利益攸關者」的身份定位,向國際社會明確中國立場,有利於爭取國際輿論主動權,消除某些國家對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擔憂,推動彼此間的務實合作。

「白皮書首先向國內外傳達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對於參與北極事務的強烈責任感。」大連海事大學極地海事研究中心主任李振福表示,中國旨在維護各國和國際社會在北極的共同利益,推動北極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北極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條件,實現共同發展。中國參與北極事務,更多的是付出和責任。

拓展北極治理合作空間

丁煌表示,制定北極政策、規範指導北極活動是相關各國通行的做法,不僅諸如美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北極國家較早地發布了北極政策,而且同為北極理事會正式觀察員國的近鄰日本、韓國、印度以及歐洲國家英國、德國、義大利等國也相繼出台了北極政策文件。

北極問題已超出北極國家間問題和區域問題的範疇,涉及北極域外國家的利益和國際社會的整體利益,攸關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共同命運。白皮書指出,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北極事務的積极參与者、建設者和貢獻者,努力為北極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探索和認知北極是中國北極活動的優先方向和重點領域。王傳興說,在認識北極方面,中國科學家積極進行北極科學考察,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在北極建立科學考察站;第二,中國科學家乘「雪龍號」科學考察船到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在大氣觀測、環境監測、科學數據收集等方面,基於我國的科學技術能力,可以為北極科學考察作出更多貢獻。

李振福表示,中國參與北極治理會給北極帶來機遇:第一,中國基於尊重、合作、共贏、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會給北極治理帶來新的理念和合作空間,為北極問題的協調和處理帶來新思路。第二,中國的參與,會帶來資金和更大的需求。第三,中國的參與,可以帶動其他域外國家參與北極建設和開發,其他國家也會遵從北極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會更加有利於北極問題的協調和處理。

在丁煌看來,中國參與北極開發利用的根本目標就是為了實現各方互利共贏,推動北極可持續發展,其本質是對北極的貢獻,帶來的是北極地區發展的機遇,受惠的是北極地區的人民。他舉例說,被譽為「鑲嵌在北極圈上的一顆能源明珠」的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項目——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就是中國參與北極開發利用的成功案例。亞馬爾項目成為穿越北極圈,連接北美、東亞和西歐三大經濟中心的海運航道「冰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不僅成功帶動了俄羅斯能源產業和邊疆地區發展,也為中國與芬蘭等北歐國家在北極基礎設施領域合作帶來了新的機遇。

促進多學科協同創新

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在國際極地事務中的地位和影響力不斷上升,認識北極、保護北極、利用北極和參與治理北極要求更有效地開展學術研究,為北極治理提供智力支持和決策參考。

當前,無論是國際還是國內,學界對北極研究特別是北極治理研究的關注度日趨增強。丁煌表示,就我國未來的北極治理研究而言,一方面應加強對業已發布的中國北極政策實施機制的研究,尤其是要加強研究如何在新時代中國對外政策的大框架下將中國北極政策的各項主張落到實處;另一方面,應以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和正確的義利觀以及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加強北極治理以及中國參與研究的多學科協同創新。

對此,李振福建議,首先,應進一步激發研究人員參與北極問題研究的積極性。北極問題涉及法律、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需要來自不同領域的高校、科研機構的共同參與。其次,促進形成優勢互補的研究團隊。未來隨著國際北極問題的發展,北極問題研究勢必向更深層次挖掘,研究人員構成的多樣化及團隊之間溝通合作的增強,將成為攻克重大問題的有效方式。加強相關科研項目的牽引作用並增設交流平台,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以增強相關科研的創新性。再次,積極樹立科學的北極問題研究意識和合理的北極參與觀念,避免國際社會對中國北極問題態度的錯誤解讀。

此外,王傳興認為,隨著氣候變化導致北極地區自然環境變化,社會環境也在發生變化。國際政治已經或正在從國家間政治向全球政治演進。由此,極地國際政治的參與者呈現出不限於主權國家的多層次、多主體特點,且所涉領域得到拓寬。在注重非傳統安全研究的同時,不能忽略傳統安全問題研究。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尋找文明間的聯繫
菲茨威廉博物館:一座城市的榮耀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