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中東國家有了彈道導彈大殺器,都是從哪兒得到的?
(文章來源:兵工科技)
2018年1月,美國智庫「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發布了一份《導彈防禦評審2.0》報告,指出目前中東地區擁有或曾經擁有彈道導彈的國家或組織多達6個,可以說是世界上彈道導彈部署國家最密集的地區之一,甚至像葉門胡賽武裝都有,而他們顯然沒有研製能力,那麼這些國家的彈道導彈大殺器都是從哪裡得到的呢?
伊朗和伊拉克
從歷史上看,中東國家第一次擁有這種武器還要拜蘇聯所賜。以伊拉克為例,1974年伊拉克用美元從蘇聯購買了大約20輛至36輛9P117導彈發射車和數量不明的「飛毛腿B」導彈,組建了第224導彈旅。6年後,薩達姆趁伊朗新生政權立足未穩之際發動侵略戰爭,企圖搶奪阿拉伯河右岸的伊朗領土。隨著戰事日趨膠著,伊拉克率先動用224導彈旅攻擊伊朗軍隊和城市,為空軍解圍。此後,224導彈旅還在第一次海灣戰爭期間打擊過以色列和美軍駐沙特利雅得的基地,造成一定傷亡。
圖註:蘇制「飛毛腿」彈道導彈
伊朗人對彈道導彈的最初認識源自於兩伊戰爭。1987年,伊朗從朝鮮購買了約100枚「火星-5」導彈和6輛發射車,並要求對方幫助伊朗航空工業組織在錫爾延建立導彈生產廠。伊朗將仿製的「火星-5」稱為「流星-1」。截至目前,伊朗已將更多資源轉向固體彈道導彈研製。在這一領域,伊朗人已經開拓出戰術和戰略兩條路線。戰術層面的「征服者-110」用於打擊淺縱深高價值目標。其基本型的彈頭質量為650千克,最小射程150千米,最大射程維持200千米。戰略層面的「泥石-2」是伊朗目前射程最遠的固體彈道導彈,發射質量約為26噸,長度19米,直徑約1.4米,彈頭重量約為1噸,最大射程達2000千米。
圖註:伊朗征服者-110彈道導彈
沙特和土耳其
1985年,沙特曾向美國提出引進「長矛」導彈,被拒。這種導彈的射程不到200千米,沙特此舉意在試探美國的態度。2017年末,俄羅斯衛星網撰文稱沙特已訂購「雷霆-2」戰術彈道導彈武器系統。這是烏克蘭南方設計局在冷戰後研製的第一種彈道導彈武器系統,不但可以發射「雷霆-2」彈道導彈,還可以發射配套研製的「風箏」陸射巡航導彈。加之其「一車兩彈」的布局,堪稱烏克蘭版的「伊斯坎德爾」。
1987年3月,希臘和土耳其圍繞愛琴海大陸架劃分和石油開採權問題爆發嚴重危機。土耳其希望採購一批戰術彈道導彈,以便在本土就能對爭議地區形成威懾。土耳其在引進美製M270受挫後,進一步堅定了決心,發誓要建立自己的彈道導彈工業。後來,土耳其通過引進技術開發推出了國產彈道導彈「閃電」,代號J-600T,600源自於其600毫米直徑。首次試射於2001年進行,導彈的射程達120千米,於同年裝備部隊。在2003年的試射中射程提高至152千米。
其他
葉門政府軍曾裝備有少量「飛毛腿B」和「圓點」,後被胡賽武裝繳獲。在伊朗的支持下,胡賽武裝開始自行研製彈道導彈。當然,他們所謂的研製就是對現有的武器進行改造。其中既有從S-75改造而來的Qaher-1,也有「飛毛腿」一派的Borkan-1/2。
結語
中東國家對彈道導彈情有獨鍾,這和其地緣環境和彈道導彈的特點密不可分。中東地區作為冷戰時期東西方對抗的前沿之一,美國和蘇聯雙方都不惜血本支持站在自己一方的國家。而彈道導彈雖然性價比較低、用一次就完,但其高度自動化的特徵卻大大降低了操作門檻,即便是經過短期培訓的士兵也可以上手。自然受到阿拉伯世界各國的青睞。即便到了現在,彈道導彈作為一種重型武器,手裡握有這一利器,就算不付諸實戰,對潛在對手來說也會起到一種相當巨大的震懾作用。


TAG:兵工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