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列國人物底片之鄭莊公

列國人物底片之鄭莊公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毛主席對中國歷代君王的評價有褒有貶,似乎沒有幾個能入其法眼的。難道說遍歷上下五千年的君王,沒有一個被其肯定的嗎?答案是肯定的,有,這人就是鄭莊公。上世紀60年代,毛主席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的談話中曾經說過—春秋時期有個鄭莊公,此人很厲害。哪問題來了,為何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這麼牛的君主都有缺陷,偏偏說一個不完全算君王的鄭莊公卻很厲害呢?用毛主席的話來說,這是因為鄭莊公當年『在國內鬥爭和國際鬥爭中都很懂策略』。毛主席不是否認前人的偉績,也不是貿然定論,說這話是有當時內憂外患的歷史背景,但可以肯定的是鄭莊公的確很厲害。

  • 計除親弟

鄭莊公(公元前757年-公元前701年),姬姓鄭氏,名寤生,鄭武公之子,鄭桓公之孫(周厲王之子,周宣王之弟,鄭國第一任國君),鄭國第三任國君,在位四十三年,被稱為春秋三小霸之首。

鄭莊公之所以叫寤生,是因為出世的時候採用與常人不同的方式出生,腳先出,造成難產,差點讓其母喪命。其母姜氏打小就不待見他,特別是他那如花似玉的弟弟段出世後。薑母更是多次向鄭武公提出廢長立幼,幸好武公嚴格按照老祖宗的遺訓執行,生死沒同意。武公去世後,庄公順利即位(公元前743年)。

剛即位不久,姜氏便要求鄭莊公把制邑(今河南省滎陽市峽窩鎮上街村,也就是虎牢關所在地)封給叔段。制邑地處交通要道,地勢險要,乃兵家必爭之地,向西80公里便是東周都城洛陽。鄭莊公深知此地的重要性,自然不肯。妥協的結果是將鄭國最大的城市京邑(今鄭州滎陽市東南二十里)封給叔段。庄公手下大臣紛紛反對,但庄公早就胸有成竹,假裝一副委屈無奈的姿態,雙手一攤說道:「這是老娘的意思,我也沒辦法。哎,多行不義必自斃吧,先忍忍,還是先這麼辦吧!」

鄭莊公為何心裡不同意,但實際又將京邑封給叔段呢?這裡要解釋下當時的背景。叔段在《詩經》中被描述為一個有道德、有能力深受百姓愛戴的公子,可見他是具備強大的民眾基礎,且又一幫兄弟追隨。政治上還有老娘姜氏的支持,此時貿然反對,實在是無十足的勝算。何況老娘姜氏的娘家是申國,外部政治勢力了得(就是當年引戎亂周的申國)。鄭莊公只能隱忍,雖然隱忍但背後還是做了很多準備,比如輿論上造勢叔段將謀反,在叔段身邊安插自己的親信等等。

轉眼就過了22年,到公元前722年,鄭莊公見剷除叔段的時機成熟,就借口說自己要去洛陽朝見周天子。去之前還特意向老娘姜氏彙報具體行程。頭髮長見識短的姜氏就這麼中計了,認為這是個大好時機,於是連忙派人送密信給叔段,讓其起兵謀反,準備攻打鄭國都城,自己做內應。鄭莊公早有安排,毫無隱忍,早就安排了公子呂帶領兩百輛戰車去圍剿叔段。同時,京邑的百姓也開始紛紛背棄共叔段。可憐叔段內憂外患,不得已逃往鄢城。鄭軍一路追擊,同年五月,叔段逃離鄭國,逃往共國(今河南輝縣,伯爵國,約公元前660年被領國衛國)避難。從此,叔段也被稱為共叔段。

庄公的這一招被後人稱為欲擒故縱,並寫入後世兵法,為後世沿用。要不出手,出手必穩准狠,表現出鄭莊公成熟的戰略意識、成熟的政治手腕。

鄭莊公並沒有手軟,同時將參與叛亂的母親姜氏軟禁至城穎(今河南襄城東北),並發下毒誓:不及黃泉,毋相見也。沒多久,鄭莊公發現這樣做不太符合人倫常理,無法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又開始表現出強烈的悔意。幸虧手下有個官吏穎考叔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穎考叔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挖條隧道,挖到見黃泉為止(也就是地下水),挖成後,母子在隧道里相見。即解決了誓言問題,又體現出鄭莊公的孝心,還讓母子從歸於好,可見鄭莊公高超的政治智慧。

平定內亂後,鄭國開始了出征爭霸的旅程,鄭莊公的主要戰略思想是:一、挾天子令諸侯,因為鄭莊公為國卿掌握周朝的政治資源;二、遠交近攻,鄭國的對手是近鄰宋、衛、陳、蔡國、等國的結盟,鄭國結交齊國、魯國對宋、衛、陳、蔡聯盟形成東西夾擊之勢。

公元前721年,衛桓公伐鄭,鄭國聯合虢國、株國討伐衛國南邊;前720年,周平王想把卿士之權分給虢君,引起鄭莊公不滿,周平王詭稱沒這回事,為表示誠意,把王子狐送到鄭國做人質,鄭太子忽送到周王室做人質,史稱『周鄭交質』

平王死後,周桓王即位,不滿庄公強橫,想分權給虢君。同年四月,鄭莊公命祭足收割了周地溫地的麥子,秋天又收割了成周的禾苗,給桓王下馬威。

公元前720年,鄭、齊聯盟與宋衛陳蔡聯盟形成;公元前719年在州吁慫恿下,宋衛陳蔡四國討伐鄭國,五日而還,當年秋天,宋衛陳蔡聯盟再次討伐鄭國,打敗鄭國。

公元前718年,鄭國與周天子軍隊、株國聯軍,討伐宋國郛地,宋國則攻打鄭國長葛,以報復郛之戰,並於次年攻陷。鄭國侵略陳國,大獲全勝。

鄭莊公以不祀泰山,改祀周公,將周天子賜與土地祊田(鄭國飛地)與魯國掌握的許田(魯國飛地)進行國土交換,魯鄭換田讓雙方穩固了國土,增強了互信。鄭莊公還讓太子忽(即鄭昭公)娶了陳女媯氏,瓦解宋衛陳蔡聯盟。

在鄭齊魯聯盟後,鄭莊公對宋衛已呈優勢,將發起對宋國新一波討伐。

公元前714年,宋殤公不朝見周天子,鄭國以王命伐宋。其間有北戎侵擾鄭國,庄公以公子突(即鄭厲公)計,伏擊大敗北戎。

公元前713年,魯隱公、齊僖公會見鄭莊公,三國聯盟伐宋,大敗於菅,又取郜邑、防邑。鄭莊公並未據為己有,反將郜邑、防邑歸還魯國,體現其博大的胸懷。宋、衛、蔡聯軍趁鄭軍在郊外時,攻打戴國,鄭莊公回師,俘獲了三國軍隊。鄭莊公攻入宋國、齊鄭聯軍則歸入依附於宋國的郕國。鄭齊魯聯盟大獲全勝。

公元前712年,鄭齊魯聯盟攻打許國。三國君主相互謙讓,不願佔據許國。最終鄭莊公命許國大夫百里尊奉許叔於東面,命鄭大夫公孫獲佔據許國西面,並未滅亡許國,此事完美解決。同年鄭國伐息國,再與虢國伐宋國,均取得大勝。

公元前前710年,宋國華督弒宋殤公,寓居鄭國的公子馮回國繼位,是為宋庄公,建立了親鄭國政權。鄭國取得了對宋國徹底勝利。

鄭莊公的玉米加大棒政策讓鄭國這個小國,在周朝的歷史舞台上長袖善舞,國雖小卻發揮出大國的擔當及責任。

鄭國越來越壯大,而且總是打著周天子的旗號壯大,周天子自然不爽,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徹底免去鄭莊公左卿士職務,於是鄭莊公拒絕覲見周桓王。

同年秋,周桓王親率王師,並徵調陳國、蔡國、衛國進攻鄭國,鄭莊公迎戰周聯軍於繻葛(今河南長葛市北)。

之前說過春秋時期戰爭主要是貴族的戰爭,而且以戰車為主,雙方列好陣勢,一頓衝擊,決定勝負。周朝由虢公林父帥右軍,右軍主要由蔡國、衛國部隊組成;周公黑肩帥左軍,左軍主要由陳國部隊組成;周桓王親率中軍,中軍主要由周軍組成。周天子帶的部隊從人數上絕對壓倒鄭軍。鄭莊公很是煩惱,從道義上自己站下風,從實力上自己也站下風,這仗怎麼打?分析來分析去,才發現此仗還是有點希望。首先,陳國國內內亂,目前陳軍毫無鬥志、蔡國、衛國部隊戰鬥力弱,只有先攻打周聯軍左右兩軍,待兩軍大敗後,再合併一處合擊周中軍;其次,採取大夫高渠彌的建議,改變傳統戰車陣型,採用魚麗之陣,形成戰車與步兵之間的協同,增強戰鬥力。特別是這魚麗陣,看似簡單,將之前戰車在前,步兵在後改為步兵緊隨戰車左右,戰車上的人失去戰鬥力,則由步兵補上同進退,雖然只是做了一點小的改變,但卻大大的提高了戰鬥力,相當於增加了戰車與步兵的協同性。從局部看是增加多兵種協同性,從宏觀看,卻是制度上的一項改,一項激勵士兵的創新。因為當時戰車上的人一定的是貴族才行,非貴族出身只能跟著車子在後面跑,這下改革為優秀步兵也可以登車作戰,相當於讓這些階層的人看到了一點上升的希望,自然而然也帶動了廣大勞苦大眾的積極性。這項軍事改革也逐漸撕開了奴隸社會的枷鎖,為之後諸多國家提供了樣板。

鄭國按照既定方針,由公子忽指揮鄭國右軍攻打周聯軍左軍,由祭仲指揮鄭國左軍攻打周聯軍右軍,就如前期所預料的一樣,周左右兩軍潰敗。兵敗如山倒,造成周中軍陣勢大亂,鄭莊公旌旗一揮,三軍同時向周中軍發起總攻。周朝軍隊就這樣潰敗了,連周桓王本人都鄭國大將祝聃射傷肩膀。以少勝多,勝利的來很是意外,鄭軍士氣大振,紛紛要求乘勝追擊。這時候,鄭莊公制止了,他認為『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凌天子乎?』。這點也充分體現出庄公的政治智慧,說白了就是見好就收,差不多得了。這次戰爭讓鄭莊公達到了政治頂點,相反周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同時也標誌春秋諸侯爭霸時代的來臨。

前701年,鄭莊公病逝之後,鄭國卻陷入長期的內鬥,剛剛興起的鄭國又敗落下去。鄭莊公在位的四十三年,也是鄭國國際政治地位頂點時期,庄公能將一個四戰之地,飽受大國壓迫的小國經營到如此地步,甚至可以與天子試比高,可見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及手段,厲害!的確是厲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周列國志講 的精彩文章:

TAG:東周列國志講 |